2007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B2B业务在港交所上市,给了剩余持有股份的VC基金的套现退出机会。当时软银在阿里巴巴投资的8000万美元账面回报已经达到70-80倍,应该说已经创造了骄人投资业绩,见好就收或许是不错的选择。这个时候就看出来孙正义的独到眼光和胆识,铁了心要陪马云玩到底,全然不为所动。到2011年阿里巴巴重启对PE融资大门,除了软银之外,其他所有的VC基金都已退出阿里巴巴。
守业融资史:2011、2012年两轮PE融资
从阿里巴巴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来看,阿里巴巴于2011和2012年分别进行了两轮PE融资,融资额高达62.88亿美元。其中一轮是针对员工股权购买计划,另外一轮是为了回购雅虎股权进行的融资计划。从本质上来说,如果没有阿里巴巴与雅虎控制权之争,众多PE机构将难以获得两轮的投资机会。
·2011年9月,阿里巴巴向美国银湖、俄罗斯DST、新加坡淡马锡以及中国的云峰基金融资近20亿美元。按照当时的融资计划,所有符合条件的阿里巴巴集团员工,均可以按照自己意愿以每股13.5美元的价格将所持有的集团股权按照一定比例上限出售,从而获得现金收益。
2012年8月,为了支付回购雅虎持有股份所需的76亿美元,除了商业贷款以外,阿里巴巴向一系列PE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出售了26亿美元的普通股和16.88亿美元的可转换优先股。其中普通股的价格为每股15.5美元,可转换优先股的价格为每股1000美元。中投、中信资本、博裕资本、国开金融等机构成为新股东,银湖、DST、淡马锡分别进行了增持。
大玩家孙正义的饕餮大餐
孙正义领导的软银无疑是阿里巴巴IPO盛宴的最大赢家。无论是相对回报倍数还是绝对回报金额,软银都是所有投资人中最大的赢家。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招股说明书,软银持有该公司发行后股份32.4%。
9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周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更新后的IPO招股书文件,将其IPO定价区间从此前的每股60到66美元上调至每股66到68美元。按照每股66到68美元,软银持有的账面价值将达526-542亿美元。
这笔净利润比日本丰田公司在中国卖30年汽车的净利润还要多。据投资银行估算,丰田在华业务的价值为220亿美元,2014年其中国业务为总公司贡献了约17-18亿美元的利润。以此计算,丰田汽车在大陆要卖30年车,才能赚到孙正义在阿里巴巴上市后收获的526-542亿美元。
巅峰回报只有南非的MIH能够与之匹敌。一笔投资带来超过500亿美元的巅峰投资回报,在国内外互联网发展历史上,只有投资腾讯的MIH能与其媲美。
截止9月12日收盘,腾讯市值为11508亿港元,MIH持有份额为33.73%,持有市值腾讯约为633亿美金。即使不算获得的分红,MIH当初在腾讯投资的3200万美金投资回报已高达1978倍。
其实,MIH在腾讯获得的巨额回报是在腾讯自2004年上市之后的10年之内完成的。腾讯自2004年上市,其市值已经累计涨幅已高达近150倍。这充分显示出MIH超长的耐力和过人投资眼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软银在上市之时就能获得500多亿美金收益,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恐怕是孙正义在阿里巴巴的唯一战略。按照孙正义的一贯作风,笔者认为软银在阿里巴巴IPO后变现退出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尽管过去几年孙正义经过一系列大胆的收购,软银债务累计已达到900亿美元。
从软银公布的战略来看,孙正义正在建立一个专注于全球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战略协同集团(strategic synergy group)。阿里巴巴无疑在它的战略协同战略中,具有核心的战略位置。
除阿里巴巴外,孙正义过去20年的投资案例还包括美国第三大运营商Sprint的控股权、雅虎日本(Yahoo! Japan)以及大约1300家其他公司的股权。软银目前在福布斯世界五百强上排名135位,在日本股票市场上市值900亿美元,销售收入665亿美元,利润58亿美元。孙正义在阿里巴巴投资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正帮助软银在世界五百强的榜单上大步跨越。
阿里巴巴IPO将助孙正义本人冲击亚洲首富。孙正义在软银占股19.26%,投资阿里巴巴获得的500多亿美元账面收益将有100多亿美元算在其名下。
在福布斯2014榜单上,由于软银公司在2013年收购美国第3大通信公司sprint以后股价大涨,孙正义总资产达184亿美元,成为日本首富。福布斯2014华人富豪李嘉诚以310亿美元财富蝉联亚洲首富,在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20。阿里巴巴上市后,孙正义超越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指日可待。
再次冲击世界首富还需假以时日。在2000年互联网巅峰时刻,孙正义身家曾经达到300亿美元,一度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但是此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孙正义的资产大量蒸发。现在来看,孙正义在迈向世界首富的道路上重新发起了冲击。不过,这次可不是十分容易。福布斯2014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资产已经达760亿美元。阿里巴巴将是孙正义未来冲击首富的重要砝码。
孙正义非典型性的VC/PE玩法
孙正义领导的软银虽然通过基金的形式从事VC/PE投资,但其打法与典型的VC/PE机构有很大的不同。从笔者观点来看,他的投资策略更加类似于巴菲特。只不过他的投资领域专注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而巴菲特却从不涉猎上述领域。
从孙正义在阿里巴巴等案例分析来看,孙正义秉承的投资策略也无非是“长期的价值投资”,而如何诠释“价值”,在孙正义的心目中和巴菲特却有天壤之别。两个人代表了工业时代在向信息时代转型过程之中,两者截然不同对“价值”的理解,而都取得了各自的辉煌业绩。
不知道如果孙正义和巴菲特坐在一起论道,两个人会有哪些共同的语言。不过我想“价值”“成长”“长期”都会是他们重点诠释的关键词,虽然对上述关键词的内涵理解和定位大相径庭。
孙正义领导的软银更类似南非的MIH、中国的联想控股和复星。以投资为主要业务的控股集团,旗下控股的公司员工众多,而集团层面员工不过百人。旗下既有从事VC/PE投资的平台,管理自有资金和第三方资金,集团本身利用自有资金也进行对外投资,相得益彰。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灵活的投资平台是软银能够紧紧抓住阿里巴巴不放,在14年时间里不断增持股份和长期持有的关键。这正是典型的VC/PE机构所不具体的优势。
守业融资史:2011、2012年两轮PE融资
从阿里巴巴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来看,阿里巴巴于2011和2012年分别进行了两轮PE融资,融资额高达62.88亿美元。其中一轮是针对员工股权购买计划,另外一轮是为了回购雅虎股权进行的融资计划。从本质上来说,如果没有阿里巴巴与雅虎控制权之争,众多PE机构将难以获得两轮的投资机会。
·2011年9月,阿里巴巴向美国银湖、俄罗斯DST、新加坡淡马锡以及中国的云峰基金融资近20亿美元。按照当时的融资计划,所有符合条件的阿里巴巴集团员工,均可以按照自己意愿以每股13.5美元的价格将所持有的集团股权按照一定比例上限出售,从而获得现金收益。
2012年8月,为了支付回购雅虎持有股份所需的76亿美元,除了商业贷款以外,阿里巴巴向一系列PE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出售了26亿美元的普通股和16.88亿美元的可转换优先股。其中普通股的价格为每股15.5美元,可转换优先股的价格为每股1000美元。中投、中信资本、博裕资本、国开金融等机构成为新股东,银湖、DST、淡马锡分别进行了增持。
大玩家孙正义的饕餮大餐
孙正义领导的软银无疑是阿里巴巴IPO盛宴的最大赢家。无论是相对回报倍数还是绝对回报金额,软银都是所有投资人中最大的赢家。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招股说明书,软银持有该公司发行后股份32.4%。
9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周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更新后的IPO招股书文件,将其IPO定价区间从此前的每股60到66美元上调至每股66到68美元。按照每股66到68美元,软银持有的账面价值将达526-542亿美元。
这笔净利润比日本丰田公司在中国卖30年汽车的净利润还要多。据投资银行估算,丰田在华业务的价值为220亿美元,2014年其中国业务为总公司贡献了约17-18亿美元的利润。以此计算,丰田汽车在大陆要卖30年车,才能赚到孙正义在阿里巴巴上市后收获的526-542亿美元。
巅峰回报只有南非的MIH能够与之匹敌。一笔投资带来超过500亿美元的巅峰投资回报,在国内外互联网发展历史上,只有投资腾讯的MIH能与其媲美。
截止9月12日收盘,腾讯市值为11508亿港元,MIH持有份额为33.73%,持有市值腾讯约为633亿美金。即使不算获得的分红,MIH当初在腾讯投资的3200万美金投资回报已高达1978倍。
其实,MIH在腾讯获得的巨额回报是在腾讯自2004年上市之后的10年之内完成的。腾讯自2004年上市,其市值已经累计涨幅已高达近150倍。这充分显示出MIH超长的耐力和过人投资眼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软银在上市之时就能获得500多亿美金收益,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恐怕是孙正义在阿里巴巴的唯一战略。按照孙正义的一贯作风,笔者认为软银在阿里巴巴IPO后变现退出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尽管过去几年孙正义经过一系列大胆的收购,软银债务累计已达到900亿美元。
从软银公布的战略来看,孙正义正在建立一个专注于全球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战略协同集团(strategic synergy group)。阿里巴巴无疑在它的战略协同战略中,具有核心的战略位置。
除阿里巴巴外,孙正义过去20年的投资案例还包括美国第三大运营商Sprint的控股权、雅虎日本(Yahoo! Japan)以及大约1300家其他公司的股权。软银目前在福布斯世界五百强上排名135位,在日本股票市场上市值900亿美元,销售收入665亿美元,利润58亿美元。孙正义在阿里巴巴投资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正帮助软银在世界五百强的榜单上大步跨越。
阿里巴巴IPO将助孙正义本人冲击亚洲首富。孙正义在软银占股19.26%,投资阿里巴巴获得的500多亿美元账面收益将有100多亿美元算在其名下。
在福布斯2014榜单上,由于软银公司在2013年收购美国第3大通信公司sprint以后股价大涨,孙正义总资产达184亿美元,成为日本首富。福布斯2014华人富豪李嘉诚以310亿美元财富蝉联亚洲首富,在全球富豪榜中排名第20。阿里巴巴上市后,孙正义超越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指日可待。
再次冲击世界首富还需假以时日。在2000年互联网巅峰时刻,孙正义身家曾经达到300亿美元,一度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但是此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孙正义的资产大量蒸发。现在来看,孙正义在迈向世界首富的道路上重新发起了冲击。不过,这次可不是十分容易。福布斯2014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资产已经达760亿美元。阿里巴巴将是孙正义未来冲击首富的重要砝码。
孙正义非典型性的VC/PE玩法
孙正义领导的软银虽然通过基金的形式从事VC/PE投资,但其打法与典型的VC/PE机构有很大的不同。从笔者观点来看,他的投资策略更加类似于巴菲特。只不过他的投资领域专注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而巴菲特却从不涉猎上述领域。
从孙正义在阿里巴巴等案例分析来看,孙正义秉承的投资策略也无非是“长期的价值投资”,而如何诠释“价值”,在孙正义的心目中和巴菲特却有天壤之别。两个人代表了工业时代在向信息时代转型过程之中,两者截然不同对“价值”的理解,而都取得了各自的辉煌业绩。
不知道如果孙正义和巴菲特坐在一起论道,两个人会有哪些共同的语言。不过我想“价值”“成长”“长期”都会是他们重点诠释的关键词,虽然对上述关键词的内涵理解和定位大相径庭。
孙正义领导的软银更类似南非的MIH、中国的联想控股和复星。以投资为主要业务的控股集团,旗下控股的公司员工众多,而集团层面员工不过百人。旗下既有从事VC/PE投资的平台,管理自有资金和第三方资金,集团本身利用自有资金也进行对外投资,相得益彰。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灵活的投资平台是软银能够紧紧抓住阿里巴巴不放,在14年时间里不断增持股份和长期持有的关键。这正是典型的VC/PE机构所不具体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