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2006年中国经济改革有“四大看点” / 金融业迎来全面对外开放
日期: 06年01月2期

   2006年,根据WTO协议,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开放后外资的涌入将对中国金融体系形成强大冲击。长期以来,政府控制着金融业的运营,政府的信誉也给了老百姓充分的理由来选择国有金融机构进行储蓄、投资。然而,这种运营模式也带来了沉重的历史包袱,效率低下、呆坏账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它的前进之途。2006的全面开放,必将使中国金融业潜在的风险进一步显露,金融业的改革迫在眉睫。
   2006年金融业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值得关注:第一,如何完善金融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国有商业银行频发的重大经济案件,无不与此相关,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问题保持着高度关注。
   第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率先在香港上市。而2006年,股份制改革已经完成的中国银行可能继续这一突破,中国工商银行的上市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此外,资本市场的股权分置改革,经过2005年的试点后正呈全面铺开之势,这一改革能否在2006年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
   2006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无疑将是如何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真正构建公共财政。长期以来,财政资金过多直接投向经济领域,对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供给重视不够,积累了大量历史欠账,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社会稳定,也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障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王小广研究员认为,在财政制度改革方面,2006年公共财政的色彩将更加浓厚,财政重点将会转向提供公共产品,资金投放重点领域将会是基础设施和社会长期发展项目,比如教育和医疗。在财力的分配上,中央和各地政府的关系也将有大的调整。
   2005年农业税的取消,曾令亿万农民群众欢欣鼓舞,这只是政府税收体制改革让利于民、协助打造公共财政的开端。个人收入调节税起征点的提高,也预示着我们的税收体制将与时俱进,变得更富弹性。王小广指出,在税收体制改革上,为配合建立节约型社会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2006年的税收体制改革将会有所侧重,并鼓励节约。此外,为了体现公平和实现社会协调发展,2006年税制改革的重点将会在增值税转型、统一各类企业税收(比如内外资所得税)等方面选择一到两个突破口。
   种种迹象表明,2006年国企改革将是大企业唱主角:一个方向是体制创新,实施多元化,另一个方向就是进一步优化结构,加速改变国有经济结构中不合理的情况。国务院国资委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表示,根据国有企业对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国有企业将进行A、B、C、D分类。对于A类,国家要保持独资或者绝对控股。其它国有大型企业则要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通过规范上市、整体上市、中外合资、产权置换、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进行股份制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此外,完善国有企业改革规则、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减少企业富余人员等国企改革的政府转型仍然是攻坚难点 。 谈中国的经济改革不可能不谈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近年来,政府转型的力度很大,但客观地讲,政府职能还没有彻底转过来。王小广研究员认为,2006年的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在中央层面上,要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而在地方上,重要的还是落实政企分开。
   经济学家迟福林认为,政府转型的改革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第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直接触及了政府转型,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开始发生变化,比如政府主导的投融资体制有了重要变化。第二,公共服务职能有所加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已开始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第三,全面取消农业税后的县、乡两级政府职能转变已是一个需要解决和正在解决的重大问题。第四,某些地方进行的综合改革试点,已在政府转型方面积累了局部经验。在此基础上,2006年,大力推进政府转型──这一改革的核心任务,仍然是攻坚的难点。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4/1550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