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湖南衡阳2名官员电视问政现场被停职
日期: 2014/08/07 19:03
来源:湖南电视台-etv《法制周报》

  “明天就把他们先停职。”在湖南经视《电视问政》第八期节目的录制现场,衡阳市市长周海兵有些恼怒,当场决定衡阳县西渡木材检查站站长和副站长停职。据节目记者调查,这两人涉嫌执法犯法,不仅违规经销木材,而且还涉嫌无证运输。

  此外,8月5日播出的《电视问政》节目中,还曝光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的“120袋救灾大米闲置一年发霉”事件。对此,湘西州州长郭建群深感痛心,她说,“这是基层干部帮助困难群众意识麻木的问题。”

  木材检查站站长副站长推销木材

  衡阳县的西渡木材检查站,是依法查验管辖区域内木材运输证、查处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和维护木材生产和流通正常秩序的职能部门,可近期有人举报称,木材检查站站长和副站长干起了推销木材的生意。

  在暗访短片中,站长凌祥君、副站长盛义芳和衡阳多家大型木材销售点有生意往来。两人在工作日亲自送货到销售门店,还在木材进货渠道上“亲力亲为”。对此,木材销售店老板颇感无奈 :“如果我们不给他进(货),就得罪了领导。”

  记者查实,由两人亲自运送的木材,连木材运输证都没有。根据相关规定,没有木材运输证,木材不能进行运输,而木材检查站的工作职能之一就是查处无证运输。显然,两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做起了监守自盗的勾当。

  随后,记者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衡阳县林业局。该局一副局长回复:“(公职人员)自己做生意是不准的,指导指导朋友还是可以的。”

  在接受电视问政时,衡阳市市长周海兵说:“明天就把他们两个人(站长、副站长)停职。”他说,针对此事,“我们会作出严肃处理,依法、顶格处理。”

  此外,他表示,作为主管部门,衡阳县林业局也负有严重的监督不力和失察失职责任,也要担责。

  120袋救灾大米闲置发霉

  因为去年的旱灾,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白羊溪乡部分田地绝收,村民不得不买米吃。然而,在乡政府的文体广电站办公室内,却有120袋共3600斤大米在闲置一年后霉变、生虫,无法食用。

  原来,去年6月至8月,泸溪县历时49天极端异常高温,这批救灾大米被拨给白羊溪乡政府用于抗旱救灾。

  记者看到,这些发霉大米包装袋上的日期是2013年8月15日,至今已有一年。据该乡乡政府工作人员证实大米是救灾米,当被问及为何不发放时,当地乡干部回答:“分不好,太少了。”

  在问政现场,湘西州州长郭建群说,看到这一幕非常痛心,“政府发放救助大米是一件好事,却没有办好这件事,我心里非常痛心。”

  泸溪县县长向恒林表示,将对此事严格问责,同时补发大米,“要求这些干部自己掏钱买米,在一周之内,发到群众手中。”

  郭建群承诺一定会查实此事,针对干部的作风问题,要进行教育,同时对相关单位、主管部门也将进行处理。

  节目录制结束后,泸溪县纪委通报,已经免去白羊溪乡党委书记毛应刚的职务;当地纪委监察部门正按照相关程序,追究该乡乡长谭永攀的纪律责任。据介绍,毛、谭两人已每人出资5000元,购买了3600斤新鲜大米发放给该乡白羊溪村、云上村等村的村民。

  化工厂污染空气和水源

  在湘潭县梅林桥有一家名为恒盛化工的公司,从2006年开工生产以来,对周边环境影响巨大。除了废气排放以外,村民们最担心的还是饮用水的问题。工厂附近的村民都不敢喝自家的井水,“酸酸的,不是以前的味道了。怕中毒!”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厂区对面的池塘,水已经呈碧绿色,附近几丘田也不能耕种。环保志愿者测试这里的水,结果显示呈酸性,PH数值在3与4之间 。

  恒盛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氧化锌7000吨的化工企业。2013、2014年连续两年被省环保厅评为“环境不良”企业。在暗访中,工厂方承认没有取得《危险物品经营许可证》,同时,其新建的污水处理池也没经过环保部门审批。

  湘潭市市长胡伟林在问政现场回应,一个工厂违规生产了10年,这说明政府的监管责任没到位,说明干部没有尽到职。他承诺,3天之内,责令该公司先停产再整顿,此后组织专家老百姓验收。“如果不达标,就把这个厂子关掉。”

  至于村民反映的当地水不能喝的问题,胡伟林表态:一个星期以后,一定给当地老百姓和媒体一个说法。本报记者 雷鸿涛

新闻加点料

  声音:领导一句话 说停职就停职?

  态度:对干部免职等要按照法律来走程序

  越来越多的“问题”官员在公众的监督举报之下受到惩治,而免职则是处理这些“问题”官员的主要手段之一。对于“问题”官员的免职手续,有的免职像火箭,比如,陕西商南县在广场问政中当场免掉干部;有的免职像蜗牛,比如,湖南一个“问题”局长被爆免职程序走160天,被网友称为罕见的官员免职“马拉松”。干部免职应有一套固定的严格的程序,但针对干部免职这一相同的事件,各地却有不同的做法。无论是“火箭式”免职还是 “蜗牛式”免职都是对法律的一种践踏。干部免职应以法律程序为准绳。 事实上,很多地方对于干部的免职都是听从领导的安排,有的“领导一句话”,干部就会当场被免职,有的“领导一句话”,干部免职可能就会出现转机。

  在干部免职中,“领导一句话”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既是领导过于干预干部免职所致,又是纪委部门执行不力所致。 一方面,有些领导觉得在自己领导下出现了“问题”干部,这是对自己领导水平的一种否定,为了更好地维护形象,也为了证明自身没有同流合污,他们会选择当场罢免干部。有的领导则是受人情的牵绊,在出现“问题”干部以后,他们会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为“问题”干部四处求情开脱,致使免职程序一拖再拖。另一方面,纪委部门在干部免职一事上是最有话语权的。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调查的资料对干部依法进行问责处理,但有时纪委部门也会由于顾及领导的权力而延误免职程序的进行。 要解决干部免职中出现的弊端,一是领导要严于律己,剔除权利作祟思想观念,完全不插手干部免职事件,把决定权交由纪委部门;二是纪委部门要严格遵照法律程序,而不是听从领导的话语,对干部免职要按照法律来走程序。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0/15464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