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外地人,北京上海不欢迎?
日期: 2014/06/01 12:17 评分: 1.00/1

日前,北京、上海出台了一系列限制外来人口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北京昌平区目前常住人口188.9万,其中外来人口100.6万,占53%,要力争到2015年年底,将本区外来人口比例降低到50%以下;(2)上海青浦区到2016年底调减不少于20万规模的常住人口;(3)北京进入5月幼升小信息采集期,非北京市户籍适龄儿童入学上小学条件苛刻,如通州、大兴规定家长必须在本区工作,孩子才能在本区上学。外地人,北京上海不欢迎?

正方:截至2013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802.7万人;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415.1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990.01万人。如果不加以控制,北京上海外来人口很快要超过户籍人口,两地将出现整体倒挂现象。北京上海就应该抬高外地人准入门槛。

反方:北京上海控制外来人口从来就没有成功过。1986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规定2000年全市人口控制在1300万左右,但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就达到1334万,提前十年超过了规划。2001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规定2020年总人口为2000万左右,2009年年底就超过2000万。用计划经济的手段而不是刑法打击犯罪也太荒唐了。

正方:关键是北京上海的本地人要形成共识与合力。不能忽视外地人过度涌进的负面影响,跟本地人抢工作啊,抬高房价啊,令地铁公交拥挤不堪啊,与本地人争抢教育、医疗等福利资源啊,租群租房带来安全隐患啊……不一而足。也不是一概反对外地人,但外地人进来要有个度,现在外地人都反客为主了,要“异地高考”什么的,太过分。

反方:本地人总是有一种误解:如果外地人都走了,本地人工作就好找了,地铁就没有那么拥挤了,问题是,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吸引人口净流入,那么那些高大上的工作机会根本就不会出现,地方政府也根本没有财力造地铁。外地人来了,会纳税,会缴社保。上海如果没有外地人缴纳社保,那户籍居民的社保缴费根本就不够发退休者的养老金。对外地人不能总光取不予。

正方:外地人来了,是要缴税缴社保,但不来就不用缴啊,完全可以不来啊。北京上海就应该学香港,香港是自治城市,确保本地人优先就业,对外劳就限制。现在用居住证提高门槛也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对高素质外地人,北京上海是欢迎的;但对低素质外地人,难道没必要限制吗?这完全符合城市自治原则与法治精神。

反方:每一个北京人、上海人,地界上除了自己买的房子产权上属于自己,其余部分都与其无关。没有产权原则说,北京上海是北京上海户籍人口的共有财产;北京上海也不是独立国家。任何一个中国人都有权利去北京上海谋生,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不仅是基本人权,还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不能叶公好龙哦。

【点评者说】大城市户籍居民排外不是一个好现象。说到底,根源在于附着在户籍上的福利太多,包括但不限于:北京与上海的考生有高校招录优势;大城市更多更优质的公立教育资源;大城市推出的经济适用房与“两限房”等福利保障房,户籍居民才有购买资格;大城市商品住房限购,对户籍居民与非户籍居民实行非对称监管;大统筹、本地化医保与养老社保,令大城市市民能廉价享受到本地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城市政府创造的就业机会,户籍居民有优先权。如果不剥离这些福利,那仇外排外不可避免。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0/15334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