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石
当时,能够考入帝国大学北海道大学预科,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对于在幼年和少年时代一贯体弱多病的宫川东一来说,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1945年4月,宫川东一单身来到北海道,到北海道帝国大学预科农类入学。
在宫川东一入学的时候,正处于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日本节节败退,正在准备与美国等在日本本土决一死战。军队大量征用劳动力人口。据当时的农商省推算,自1943年3 月以后,每年要有5万农业劳动力被征用,出现了农业劳动力大量不足的倾向。作为“决战非常措施”中的一项,当时的日本政府发布命令,命令动员居民组和学生支持农业。
1944年4月到5月,组织青年学校教员开设农业开垦技术讲习斑,并向北海道派遣了19000人组成的“北海道援农部队”。5月,则动员国民学校的学生养军用兔,在5月的农忙期,动员大学和专门学校学生63000余名,进行插秧和麦子脱粒劳动,日本战时政府傀儡议会“大政翼赞会”于1944年 5月又发表“农忙期国民总动员劳动运动纲要”,只要能够工作的人,不论老人还是孩子,全部动员起来参加“援农”劳动。
1945年5月至8月,为了参加“援农”,宫川东一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北海道空知郡苫别町,住进农民家里。
8月日本战败,“援农”也告结束,宫川东一回到札幌,住进了学生寮—惠迪寮。随着自己走入成人期,宫川东一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和探索。他为自己体弱多病,不能很好地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不知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等现实和思想的问题感到苦恼。他开始研读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的《善的研究》,并受到了启发。
《善的研究》是日本现代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西田几多郎(1870-1945)的处女作,内容共分四编:一、纯粹经验;二、实在;三、善;四、宗教。“纯粹经验”与“实在”两编论述了“两田哲学”的基本观点,“善”和“宗教”两编则是这个基本观点在伦理学和宗教上的应用。《善的研究》从“纯粹经验”出发,主张真正的实在是一种“主客合一”、“物我相忘”的境界,实际上是一种以东方佛教思想为基础,以西方哲学思想为素材的唯心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