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李长吉的美
日期: 14年03月4期

 刘晓峰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每晚10点,离开研究室从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北门出来的第一件事是深呼吸。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在京都西京区的桂坂山上。出了北门就是山林。这林子有半分野性。在林子里我见过猴子、鹿,也看到过蛇。一年年的落叶腐烂在那里,给初春的夜深人静平添一种说不出来的泥土芬芳。今天出门深呼吸时扬起了头,结果一下东边天上高悬的那七颗巨大的星星撞进眼睛。这几句诗那一瞬就一下萦绕于心,并且不知怎么冲口就吟出来了。而那一刻,居然有齿舌生香之感。


最早记这诗是什么时候?依稀记得是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与欣赏》节目。上大学听到的第一个学术报告,记得在大礼堂。是当时还是中文系中青年教师徐玉琢老师讲的《李贺诗中的通感》。记得徐老师讲到“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时,他动作很大的在大讲台上做出敲的动作。秋香怎样“悬”起?土花如何是“碧”?东关的风怎么就是“酸风”?清泪如何会是“铅水”?刚读时不懂,听了徐玉琢老师的报告,也还不懂。但为什么就记住了,并且三十多年后一下就能涌上心头呢?这问题我今天却是有答案的,那就是一个“美”字。是的,美妆点我们的生活以幸福和欢乐。一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和欢乐相连”,美就好。


这首《金铜仙人辞汉歌》是有来历的。原诗小序云:“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朝代更迭的兴亡之叹,从《诗经·黍离》唱到今天,千百年一脉贯穿总那么打动人心。而在这诗里,它被作者凝缩投映到“托着汉月”的金铜仙人一段特殊旅途中。想当年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热心成仙永寿,梦想能服仙药长生不老。最后也不过是一夜一晓,踪迹难寻。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走在旅途上,冰冷的金人也有离乡背井之情,所以也会潸然泪下。少年时听到铜人流泪,以为只是李长吉杜撰的。后来慢慢看得多了,才知道在古人那里,铜人也好、土人也好,都是可以流泪的。前面这句话用了“杜撰”两个字,意思就是自己编的。这两个字出典,据说是有一位诗人杜默好写诗,但写的不合律,人称之为“杜撰”,后来遂成典故。就是这位杜默,满腹经纶但就是一上考场就不灵,憋了一腔抑郁垒垒在胸。有一次喝酒喝多了进了楚霸王祠,忍不住用双手抱住项羽的神像嚎淘大哭。“英雄如大王而不得天下,文章如杜默而进取不得官。”这世界上就有这么不公平!他哭的声泪俱下,庙祝没办法硬把他扶出门去。回头点蜡烛看那神像,居然垂泪不止。明人沈自征编杂剧《霸亭秋》,写的就是这段故事。金人可以悲泣,土偶可以流泪,正是一个有情的时空。因为有情,所以是美好的世界。


按照《三国志》裴注引《汉晋春秋》,魏人拆盘子时“金狄(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所以历史上似乎并没有诗中“衰兰送客咸阳道”的情景。但有了这旅程,“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感慨,才有的放矢,“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那份悲怆,才有所凭籍借。所以这旅程在李长吉那里是必须有的。


真假什么的,此刻有那么重要么?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15224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