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佳佳
什么是中产阶级?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给出过这样粗略的定义:“你会有足够大的房子,可以供养你的家庭子女,医疗有保障,退休金也有保障。”似乎按照这个标准,并不难达到。然而精明的商家又怎么会同意?他们精心的通过各种广告塑造在大众心目中的中产阶级的形象,按照广告商和媒体所描绘的画面,中产阶级应该居住在中高档社区的大房子里,开着中高档的私人轿车,衣着光鲜靓丽,经常环球旅行的精英人群。
但在年轻的人眼里,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崛起,那就是新中产阶级。这是以30岁-40岁左右为基础的一个强大族群。物质的丰富让他们内心深处有强烈的安全感,同时,良好的教育也让他们保持工作上的强烈进取心。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生活品位,热爱旅行,健身,甚至开始摒弃传统的麻将,开始迈入德州扑克的大军。
Allen是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34岁,他认为自己是标准的中产阶级,有一套不动产,但算不上豪宅,去年刚把跟了自己好几年的尼桑小阳光换成英菲尼迪,从硬件上属于有房有车一族。软件上,Allen也酷爱奢侈品,不过他不会像土豪一样动不动就在专卖店一掷千金,会在去欧洲度假的时候在当地的outlets淘上几件不做的单品,也会在迪拜的购物中心买到打对折的豪华手表。
Monica是北京的一名自由撰稿人,32岁,曾经也是电视台的副导演,时尚人士,月光族,虽然自由撰稿人收入不是十分的稳定,但她也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毕竟,婚姻的稳定让她的先生承担了家庭的主要开支,同样她也有一套房产和代步的车。还养了一条憨厚的法国斗牛犬,为旅游杂志撰稿,让她时常有机会免费去国外度假,爬过智利的雪山,也去过南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地。但是去年的一次东南亚旅行让她感觉糟透了,因为同去的旅行团里有几个四十多岁的土豪,“他们的确比较有钱,但是品味糟透了。”对,在Monica眼里,没有品味的那一群有钱人,绝对不是中产阶级,而是“土豪”,而且“土”的成分占比更浓一点而已。
注意,金钱不是划分中产阶级的唯一标准。否则即使物质上达到了标准,他们也会毫不客气的把你踢到隔壁的“土豪”阶层。尽管如此,新中产阶级还是有一套潜在的物质标准──他们必须要在所在的城市拥有一套80平米以上的不动产,以及十万元以上代步的车。这是最起码的安全感。至于年收入,十五万元是一个可以参考的分界线。当然,是从职场上用自己的知识和劳动所获取的报酬,而不是富二代用老爸留给自己的三百万零花钱赚出来的利息。
工作之外,新中产阶级热爱旅行,当然不是去香港购物那种老式的套路。他们更偏好自助式旅行,不会跟风《泰口》去清迈骑大象吃海鲜,但会去菲律宾去学潜水看小丑鱼和鲸鲨;不会去香港的中环排队买LV,但是会去日本的青山原宿以及韩国的首尔选购当季的潮牌;即使去欧美也开始选择自驾游,体验加州一号公路的神奇风景,或者去中东土耳其座热气球俯瞰那篇魔鬼般壮阔的大地。
生活中,新中产阶级热爱运动,你可以不打高尔夫,但是至少每周坚持去跑一次步或者游一次泳;不用去川藏登山从高度上证明自己,至少可以参加户外的徒步,在工作之余近距离体验大自然。新中产阶级也热爱时尚,不是提一款限量版的奢侈品包,以及腰带上露出一个“H”标记就是时尚,是一个干净清爽的发型,健康的肤色以及得体的衣着。
新中产阶级也热爱环保和慈善,当然不是像土豪陈光标一样去灾区作秀,而是坚持从我做起,小到爱护流浪猫,不乱扔垃圾,减少塑料用品的使用,甚至自发性组织一些小型的慈善活动,帮助重病的患者以及灾区的孤儿。
总之,他们有归属感、安全感以及自信,相信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哪怕遇到挫折也认为可以克服过去,凭借自己的双手一定可以找到被认可的工作。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鹤立鸡群,自信这世界属于他们,也坚信自己在这繁华都市定有安全的离身之所。即使偶尔也会为网络上的一些丑恶面的曝光而感到愤怒,但始终会觉得正义会战胜邪恶,一切总会雨过天晴。
什么是中产阶级?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给出过这样粗略的定义:“你会有足够大的房子,可以供养你的家庭子女,医疗有保障,退休金也有保障。”似乎按照这个标准,并不难达到。然而精明的商家又怎么会同意?他们精心的通过各种广告塑造在大众心目中的中产阶级的形象,按照广告商和媒体所描绘的画面,中产阶级应该居住在中高档社区的大房子里,开着中高档的私人轿车,衣着光鲜靓丽,经常环球旅行的精英人群。
但在年轻的人眼里,有一股强大的势力在崛起,那就是新中产阶级。这是以30岁-40岁左右为基础的一个强大族群。物质的丰富让他们内心深处有强烈的安全感,同时,良好的教育也让他们保持工作上的强烈进取心。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生活品位,热爱旅行,健身,甚至开始摒弃传统的麻将,开始迈入德州扑克的大军。
Allen是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34岁,他认为自己是标准的中产阶级,有一套不动产,但算不上豪宅,去年刚把跟了自己好几年的尼桑小阳光换成英菲尼迪,从硬件上属于有房有车一族。软件上,Allen也酷爱奢侈品,不过他不会像土豪一样动不动就在专卖店一掷千金,会在去欧洲度假的时候在当地的outlets淘上几件不做的单品,也会在迪拜的购物中心买到打对折的豪华手表。
Monica是北京的一名自由撰稿人,32岁,曾经也是电视台的副导演,时尚人士,月光族,虽然自由撰稿人收入不是十分的稳定,但她也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毕竟,婚姻的稳定让她的先生承担了家庭的主要开支,同样她也有一套房产和代步的车。还养了一条憨厚的法国斗牛犬,为旅游杂志撰稿,让她时常有机会免费去国外度假,爬过智利的雪山,也去过南澳大利亚的葡萄酒产地。但是去年的一次东南亚旅行让她感觉糟透了,因为同去的旅行团里有几个四十多岁的土豪,“他们的确比较有钱,但是品味糟透了。”对,在Monica眼里,没有品味的那一群有钱人,绝对不是中产阶级,而是“土豪”,而且“土”的成分占比更浓一点而已。
注意,金钱不是划分中产阶级的唯一标准。否则即使物质上达到了标准,他们也会毫不客气的把你踢到隔壁的“土豪”阶层。尽管如此,新中产阶级还是有一套潜在的物质标准──他们必须要在所在的城市拥有一套80平米以上的不动产,以及十万元以上代步的车。这是最起码的安全感。至于年收入,十五万元是一个可以参考的分界线。当然,是从职场上用自己的知识和劳动所获取的报酬,而不是富二代用老爸留给自己的三百万零花钱赚出来的利息。
工作之外,新中产阶级热爱旅行,当然不是去香港购物那种老式的套路。他们更偏好自助式旅行,不会跟风《泰口》去清迈骑大象吃海鲜,但会去菲律宾去学潜水看小丑鱼和鲸鲨;不会去香港的中环排队买LV,但是会去日本的青山原宿以及韩国的首尔选购当季的潮牌;即使去欧美也开始选择自驾游,体验加州一号公路的神奇风景,或者去中东土耳其座热气球俯瞰那篇魔鬼般壮阔的大地。
生活中,新中产阶级热爱运动,你可以不打高尔夫,但是至少每周坚持去跑一次步或者游一次泳;不用去川藏登山从高度上证明自己,至少可以参加户外的徒步,在工作之余近距离体验大自然。新中产阶级也热爱时尚,不是提一款限量版的奢侈品包,以及腰带上露出一个“H”标记就是时尚,是一个干净清爽的发型,健康的肤色以及得体的衣着。
新中产阶级也热爱环保和慈善,当然不是像土豪陈光标一样去灾区作秀,而是坚持从我做起,小到爱护流浪猫,不乱扔垃圾,减少塑料用品的使用,甚至自发性组织一些小型的慈善活动,帮助重病的患者以及灾区的孤儿。
总之,他们有归属感、安全感以及自信,相信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一分子,哪怕遇到挫折也认为可以克服过去,凭借自己的双手一定可以找到被认可的工作。他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鹤立鸡群,自信这世界属于他们,也坚信自己在这繁华都市定有安全的离身之所。即使偶尔也会为网络上的一些丑恶面的曝光而感到愤怒,但始终会觉得正义会战胜邪恶,一切总会雨过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