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刘迪:怎样满足人民的巨大物质需要?
日期: 14年03月2期
中文导报 新闻视点
作者:刘迪

两会中,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但是,今天中国的环境问题,绝非仅是政策失误,而是源于错误的思考方式。

  20年前,看日本电视中的日本映像山清水秀、空气透明,而中国电视映像中的中国映像则被“薄纱”笼罩。起初笔者以为这是技术问题,但看日本电视中的中国映像,依然“薄纱”笼罩。这些年,海外华人华侨回国,抱怨空气污浊是一个主题。但只有PM2.5概念广为人知后,中国人才了解真相。20年前,笔者曾问国内某高官:增长与环保哪个更重要?他明确无误道,“当然是经济增长更重要”。

那个回答,让我震惊。但是那个回答,却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必然产物。我们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转入经济建设中心轨道。我们整天背诵“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核心规律”,即“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今天,我们按照上面的道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巨大物质文化需要。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把增长、把更快赚钱作为自己行动的圭臬。但是当这部现代化机器建成后,它却不听我们的话了。要发展,就要破坏环境、消耗能源;若停止增长,那么30多年来我们精心制造的巨大机器可能顷刻崩溃。

  今天的中国,不断增加GDP的思考,仍是我们的核心思考,成为惯性,控制着我们的政治、我们的大众思维。但是今天,这种思考不应继续下去了。雾霾,已让我们无法实现原有的美好设计。日前在民建中央会议上,孙宝启说,持续雾霾天气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可能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他举例说,2013年6月,小麦灌浆期间遭遇雾霾,连续一周不见太阳,小麦灌浆受到影响。他们在顺义大面积的小麦新品种高产试验,比上一年减产15%到20%。

更为严重的是,污染与其他社会问题一样,导致民众离心离德。空气质量如此恶劣,很多父母为孩子前途而把他们送往国外。某日,好友女儿对我说:“为何妈妈没把我生在国外”?她向往欧洲的建筑,也向往日本的山清水秀。

  怎样解决今天中国面临的深刻的环境、能源问题?中国每每言及环保,大多原则赞成,但各论反对。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相信,环境治理可以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甚至相得益彰,但现实危机非常深刻。今天,对于现代中国,威胁当今政治体制的不是意识形态问题,而是环境灾难。假如我们不认真应对,环境问题可能引发普遍的政治危机。

  关于产业主义造成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生态主义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1990年,英国学者安德鲁•多布森出版《绿色的政治思想》一书,他写道:“产业社会追求的几何级数增长,造成危机长期积累,其结果可能给地球带来突发性的毁灭”。因此,他主张彻底的生态政治思想,不同于环保主义。在他看来,环保主义是一种改良主义,属于“浅绿”,而他主张的生态主义,则要求对经济、社会制度彻底变革,属于“深绿”。多布森认为,环保主义主要解决的对象仅仅是废弃物、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个别问题,这种解决方法仅是技术性的、行政性的,无法解决造成环境问题的产业主义根源。

  多布森认为不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在不断进行扩大再生产这个思路上,其思维方式都是共同的。生态主义不赞成当代各国强调的高增长、高科技与高消费,而是强调更多劳动,更少物品和服务需求的生活方式。

  如何实践生态主义政治原则?欧洲各国绿党试图以议会道路达成环保目标,但多布森认为,在这个过程中,“生态中心主义”原则可能被削弱,最后被现有政治体系吸收。对此,多布森强调不断展开论争的意义和议会外斗争的重要性。

上世纪60年代,现代化理论在西方流行。70年代,中国也引进现代化理论,试图通过极大提高生产力的方式,建设现代强国。当时我们认为,只要国家推进工业化,那么人们的生活便会日益富裕。

污染让空气、食品、水的安全都难获得保障。污染导致民众离心离德,对政权丧失信心,后果是对当今中国政治秩序提出挑战。我们必须重新反思我们的思维方式。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5187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