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主动出击大破大立:日本心理受冲击
日期: 2014/02/28 17:10
【多维新闻】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2月27日通过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中国这一动作在国内赢得赞声一片的同时,在国际上引起广泛的热议。

日本媒体用“极为罕见”描述这两个纪念日带来的心理冲击,称这是中日关系整体恶化的“新火种”和让首相安倍“失信于世界的便捷途径”。韩国媒体则表示,中国近期对日本一边倒地强硬,照此下去,不排除北京在对日关系上采取“大破大立”政策。法国《回声报》说,安倍拜鬼后,似乎一夜之间,国际社会开始突然发现,他鼓吹的“民族主义”实质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历史翻案。

中国外交部负责人27日在决议通过后发表谈话,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决不允许日本一些势力挑战二战结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敦促日本领导人切实正视和认真反省历史,纠正错误,改弦更张。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杨宇军27日敦促日方正视和反省战争责任,以实际行动取信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而不是去对战争受害国的正常纪念和悼念活动说三道四。


安倍晋三
安倍的帝国梦幻

中国官方媒体2月28日发表评论文章解释中国设立两大抗战纪念日的原因。文章称日军在中国的暴行令人发指,南京大屠杀近乎屠城,这甚至在二战的德战区、意战区也未发生。“因为当时中国弱,我们的作战和我们的苦难战后都未在欧美得到应有的宣传,也未受到之后历史记述者的应有重视。随着中国的强大,这份修正总要发生”。

文章认为,只有世界对中国战场的认识达到全新水平,日本否定历史才会有前所未有的忌惮,他们在历史问题上的猖狂挑衅才会出现战略性退潮。 双纪念日的设立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只是近年崛起的结果,早在二战结束时就奠定了基础。中国社会应投入精力,迅速让双纪念日获得全球知名度和最广泛的参与。中国显然已经具有这样的力量。

但与中国意图让世界记住中国的二战贡献相比,日本舆论对中国设立两个纪念日心态复杂。日本时事通讯社称,中国将日中关系“火种”的历史问题上升到纪念日层级。中国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决定采取“持久战”的做法,通过使用“历史牌”来不断动摇安倍政权。日本广播协会(NHK)评论称,中国正向国际社会强调“日本试图颠覆二战后的国际秩序”,旨在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孤立日本。

《朝日新闻》评论道,中国将中日间的历史事件发生日作为法定国家纪念日“极为罕见”。该报引用日本外交人士的话警告称,“中方要转向敌视日本整体的政策”,日中关系将会因此陷入整体恶化。《产经新闻》称,在这两个“增大反日情感”的纪念日,恐怕会对在华日本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日本人有影响。

对于中国把设立抗战纪念日作为对抗日本的新途径,奥地利《标准报》认为,在历史问题上,中国正吸取教训,改变防御性的“被动角色”,更积极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习近平中国崛起-辽宁号
习近平的复兴之路

韩国《今日亚洲》27日说,最近中国政府对日外交可谓“强硬一边倒”,中国国内甚至出现“对日绝交”的说法。中国采取实质性行动,在历史问题上“以正视听”。26日,多名二战被日本强征的中国劳工在北京对日本相关企业提起索赔诉讼,这一做法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仅如此,中国还连日表示对日本储存大量武器级钚和铀的不满。3月下旬即将召开第三届世界核安保峰会,中国政府的批评声音可能在会议上达到高峰。

俄罗斯远东研究所专家拉林对“俄罗斯之声”表示,“这是中国外交上的又一重要举措。”设立两个纪念日显然是在向日本施加心理压力,提醒日本他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并向世界表明,日本军国主义正重新抬头。

美国《商业周刊》称,中国对日本拒绝就争议岛屿谈判深感愤怒,公祭日则是激化事态的捷径。通过设立公祭日,中国政府能找到一个长期存在的正式场合,去强调日本过去的罪行乃至当前安倍及其民族主义盟友制造的威胁。

德国“观察家”网站27日评论说,中国战胜日本侵略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纪念日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意志,提醒民众不要忘记历史,维护和平,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纪念日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是实现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9/15168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