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 文
80年代中后期,中国出现了新一轮出国大潮的胎动。大批热情向学、希望亲眼看到外部世界的年轻人,众多精明强干、期待靠双手打拼来改变人生的普通人,纷纷涌出刚刚打开不久的国门。1989年,日本达到了泡沫经济最高峰,如流水般四溢的坚挺日元对中国人充满了吸引和诱惑;在中国,“六四”之后万马齐喑,沉闷的社会气氛和僵硬的政治体制使人无所适从,难有作为。正是在内外两种力量制动下,大批中国人寻求东渡日本,在90年代初形成了一波留日高潮。
从1990年迄今,整整15年过去了。世界今非昔比,中国日新月异,一代旅日华人也由风华正茂的理想青年成长为社会的主流和中坚。如果时代需要回顾和评点旅日新华人的历史,那么在过去15年里走过旅日生活的一代新华人不仅留下了个人的奋斗足迹,也构成了华人社会生成和崛起的最重要的主体性篇章。
时光匆匆15年,世界经历了冷战崩溃、格局重组,遭受了恐怖袭击,还有两次伊拉克战争;人类渡过了世纪更替、走向全球化,信息社会由梦想变成现实,无处不在的数字正以各种各样的面目和方式成为生活的主宰和指挥棒。中国经济强劲起飞,迅速跃升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人民生活由贫困进入小康,中国充满了发展的机遇和睥睨世界的豪情。在日本,一个经历了“失去十年”,由泡沫高峰跌落谷底,并在近年又奇迹般重新复苏的国家,也在15年里走完了浴火重生的行程。受到天时的笼罩,感到地利的对比,旅日华人的15年无论对个人还是社群来说,都是值得回顾和纪念的日子。
15年前初来乍到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如今大都是在日定居者、社会稳定层,堪为社群的中坚和主流。15年时光如矢,完全可用弹指一挥间来形容,但对于一个由零开始的个人和新生社群来说,毕竟充满了生动的内容和多样的变化。1990年前后来日的华人,基本上可归为四种流变倾向:1、功成业就的海归派,纷纷回国追逐新机遇,开创新事业;2、不甘寂寞、无心恋栈的逍遥派,再次转战第三国,或工作,或移民,寻找人生新乐园;3、辛辛苦苦的淘金者,或两袖清风,或满载而归,也大都重归故里,在最低程度上实现了当年出国的愿望;4、最大多数的中间层,则在日本落地生根,安居乐业,成为参与并见证在日华人历史的主人翁。15年岁月流逝,当中间隔着两、三代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再回首已非当年身。15年过去了,很多人由为人儿女转变成为人父母;很多人由少不更事、反叛逃避的青春期进入到理性成熟的人生鼎盛期。由于身份、立场、情感和思维都随着时光的流转而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今天的在日华人已不可能与当年等量齐观。与过去的自己相比,很多华人在时间的纵向坐标上感到了人生的满足;但与发达的同辈相比,很多华人又在空间的横向坐标上感受着人生的失意。15年的人生时空,充满了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也伴随着满意与失落的对照。
人生本来不是可比物。对于大多数华人来说,能够在异国他乡安居乐业,这就是成功,应该是对人生最大的褒奖。15年的人生岁月,给与一代人甚至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启示,就是看清了积累的重要性。年轻时好争取,中年后重积累。其实,人生的学识、财富、经验、阅历,哪一样靠争取就能一步到位?相反,这些都是岁月积累的成果。生命是一分一秒走过的,人生是岁岁年年完成的。如果在15年里能专心孜孜做好一件事,为人生多做加法少做减法,那么成功就在身边,人生早成汪洋。大多数旅日15年的华人回首人生路,都会有不约而同之感。
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结构来看,早有人提出以15年为创造佳期的“15年节律”。俄国科学家分析了从古希腊罗马以来的11542位世界名人的生平业绩,得出结论认为人每隔15年就会有一个精力、思维、创造力非常活跃的时期,也是人生最有建树的时期──这个周期分别在30、45、60、75、90岁前后。按此模拟,15年前选择赴日的华人大都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转折,15年后的今天似乎应该进入又一个生命的活跃和高潮期。这种看法,足以让一代新华人对自己充满信心。
人生十五年 书写留日史
日期:
05年12月4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5159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