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颖
《悠悠药草香》这是目前国内一部热播电视剧的名字,借此名来表达我对祖国中医药学的喜爱与敬仰……
2011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后,也许是受了惊吓的原因,身体出现了问题:每天被严重的失眠困扰着,出现了内分泌紊乱的现象。去日本医院就诊后,给了睡眠药治疗,结果每天成了依赖,喝了睡眠药才能睡觉,不喝药还是睡不着。再喝了一个多月睡眠药后,发现每天脑子反应慢,眼睛直直的,身体没劲儿,真有点儿象日本电影《追捕》里的“横路”。问题严重了,这样下去身体会垮掉的,于是决定回国用中医药调理治疗……因为自己原来在国内上学时学习的是中药制药专业,又曾在国内药厂工作了十几年,所以对中医药治病绝对信服。
在国内的时候,也许是年轻,很少有病去医院。偶尔有个感冒,发烧的小病去家附近的中医院看病,几幅汤药喝下去,病就好了……
这次回国认为病情比较严重,去了天津的中医第一附属医院,家乡最大的中医院进行治疗和调理。走进医院,映入眼帘的是教学楼、门诊楼、国医堂、住院部等栉比鳞次的排列着,医院太大了……宽敞现代整洁的门诊楼里,各个科室门前都排满了候诊的病人,在日本生活几年,很少看到这样大的医院和这么多的病人。
早晨八点半到的医院,挂了一位老专家的号,被告知下次一定要预约,下午两点才算看完病。先由专家的学生询问病情写病历,在专家进行望舌和号脉后,给出了处方。和以前看病大不一样的是:各个科室根据病人的疾病的症状,进行分类,依据古方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中药的成分进行分析,制定出每一种疾病的基本的治疗药物,再根据病人的病情,症状个体差异的不同,临床治疗上再进行加减药味……这说明用中药治疗疾病有了很大的突破与进步,对一类病的特点和病情,有了准确的诊断和用药。
我是坚决要喝汤药的,因为汤剂虽然要煎药,不好喝,但它神奇的配合使用效果,是见效非常快的。传统的记忆力里,在中药房抓药是药店的人员拿着一杆小称,在打开的药斗中抓出处方中的每一位中药,均匀的倒在已经分成份儿包装纸上,有时还可以见到抓药的人把有的中药放在铜钹里用药楮捣几下,再倒到分成份的纸上……
这次到了医院的取药窗口,一包包中药饮片每种以克为单位,都是塑封好的一小袋,按照处方的要求再分成一副;干净、好拿、好储存。这是中药发展的又一个和传统不一样的地方。又闻到了那股中草药散发出的药香味,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温暖,对祖国的中医药有种特殊的感情,有过奋斗,有记忆,更有一种浓浓的乡情……
每个星期去换处方,喝了一个多月的汤药后,身体恢复了。为了巩固病情,决定带些大夫处方下的颗粒剂回日本。拿到颗粒剂时,有些和想象的不一样,自己认为是把一副汤药该做成一副颗粒剂服用。医院是把每一味中草药提取,浓缩成一小袋颗粒剂,然后按照处方配成一副药,服用时把每小袋打开,混合用热水冲服。这样一副药携带是比以前方便了很多,不影响医生换处方,比一副中药饮片的个头小多了,也还是解决不了大问题,价格比原来的一副药贵了很多……
在随处可见药店里,找些中成药,多以用于治疗感冒,去火药为主,不敢瞎买。中成药相对于医院给出的中药汤剂便宜得多,但相对于汤药来说,见效慢,对症状的正确辨证论治自己很难把握,毕竟没有医生的指导和在医院全面检查后用药准确。
此次回国看病的经历,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祖国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与进步,它用自己独特的治病理论结合现代西医的检查手段,为广大患者服务着……人们对中医药治病,防病,养生也是越来越热衷……电台、电视、报纸到处都是养生、保健节目,有些中药被热炒作,有些已经作为高级礼品来馈赠亲朋好友,如冬虫夏草、阿胶等等……
回到日本后,带回来的中药很快吃完了,想进一步的预防与保健,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还得就地解决问题。于是,冒出了想在日本找中药饮片的想法。经过在互联网上的搜索和调查:了解到中药饮片在日本叫生药、中成药叫做汉方药;只有少数的药局卖生药,而汉方药在日本的药局里很普遍。休息日的时候,和老公开始去寻找周围的汉方药局。热情、礼貌的药局里的药剂师向我们介绍着中药饮片的情况,在一个个白色的药品大塑料瓶中,放着干净的中药饮片。问了几味生药的价格,大约都是从十几日元到几十日元一克。如黄芪大约要30多日元一克,一副药要二十几味,总共得几百克,算下来至少也得几千到一万日元左右,以为这日本汤药咱是断断喝不起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