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生晴一郎新书获奖
——读《渐变的中国——来自草根现场的报告》
■ 燕 子
2013年年末,日本自由撰稿人麻生晴一郎(以下简称麻生1966年出生)的新书《渐变的中国---来自草根现场的报告》获得“潮(usio)首届亚洲·太平洋纪实文学奖”。
“日本读者熟稔的‘普通公民(市民),普通国民’一词在中国并不存在。在中国,‘公民’意味着拥有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积极参与公共社会的建设与实践的自尊和自负”。《渐变的中国——来自草根现场的报告》开头即点名在特殊语境之下“公民”的意义与践行。
麻生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国文系,自1987年起靠在中国各地当打短工、宿民舍为生,足迹遍行中国大地,中国民工、工厂失业者、上访者、“北漂”、独立艺术家、NGO组织、人权律师、自由派知识人都是他的铁杆哥们。九十年代曾做过电视编导,出版过《北京艺术村:抵抗与自由的日子》,《反日、暴动、经济崩溃:媒体没有报道过的中国》、《中国人如何真实地看日本》等书。
2008年10月,刘晓波入狱前最后交谈的日本人是麻生晴一郎。麻生对刘晓波提出的“非暴力维权运动不追求夺取政权目标,而是致力于建设一个可以有尊严地活着的人性社会。……不追求宏伟的整体改造目标,而致力于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自由,通过生活细节上的思想启蒙、言论表达和维权行动,特别是通过一个个维权个案的持续累计,来积累民间的道义资源、组织资源和博弈经验,即“通过改变社会来改变政权”的思想产生共鸣。
2011年3月,麻生与日本律师、知识人等一起发起释放刘晓波、滕彪、冉云飞等人的签名活动,同年6月将征集到的实名签名和团体签名递交到日本外务省。
《渐变的中国——来自草根现场的报告》记载了古老的中国大地从奴顺的‘人民’到自由‘公民’转变与蠢动的过程中许多小小感人的故事。有汶川大地震中的“北京绿十字”、益仁平中心的陆军和他的朋友们、公盟的许志永、立人乡村图书馆、常坤在安微临泉设立的“常坤之家”、郑州的崔晟的“自然之友”、郑州“和而不同咖啡屋”、推进基层民主选举和围绕土地问题在政府、开发商和老百姓之间调解协商并致力于中国走向宪政民主道路的新时代致公教育研究院的周鸿陵、乌坎村民主选举中的村民,尤其是八零后过和九零后的年轻人,律师滕彪、江天勇、诗人野渡、浪子、威廉退尔、独立制片人艾晓明、民间维权人士屠夫、老朱……,都是麻生的好朋友。2012年夏天,麻生和他在日本的朋友们在大阪和东京进行了一次真正的中日公民对话与交流活动。
麻生通过写作、对话与交流,在中日交恶之际,呼吁日本各界关注艰难困境中努力的中国公民运动。普通人日常的生活细节的改变和维权运动正是中国力量的源泉,意味着中共与中国、中共与中国公民之间龟裂着距离,这种时空距离的拓展,正是中国民主化的开端。这也是中共恐惧“通往公民社会”的要因。
中国社会变革需要多方面的“复合力量”,具有问题意识,自由、公义、责任的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因特网带来的言论空间的拓展、公共知识人对活泼的思想、健全的理论和自身践行的努力,在以上两种压力之下与之呼应的中共党内改革等等,都是一滴水,都是压在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麻生多年来坚持底层民间立场,关注普通的中国人改变自己、关注自身权益与社会责任,由下自上的公民运动。只有彻底清除和改变专制的土壤和惯性,甚至血液,让自由的公民精神深入人心,积极地影响这个整个社会,古老的中国才有可能凤凰涅盘,浴火重生,这不但是日本的福音,也是国际社会的福音。
2011年11月麻生自北京入境中国时被告知“因中国的国情,不得入境”,几小时后被强制送回日本。麻生百思不得其解。在日本,否定性激烈地批评中共的,大有人在,而自己还算不得“异见人士”,说到底还是因为“大陆情节”的热血和赤诚,肯定性地批评啊。内外朋友们一同安慰麻生:天朝开闭门会议,要好好学‘习’了,一阵子抽疯罢了。
2012年4月麻生从南边的罗湖关再次入境,“哔哔”,麻生的护照叫起来。同样的理由:“中国的国情”,这次麻生这才知道自己被打入了“非中日友好人士”的黑名单。
对于获得“潮(usio)首届亚洲•太平洋纪实文学奖”,麻生说:“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鼓励。这个奖是给许志永和中国大陆所有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朋友们,他们不是一个孤独的人,很多人,包括我,与他们是连体人,血脉相通。这个奖,也说明日本开始关注中国普通人的个体命运与变革。我目前虽然不能进入大陆,但是我去台湾、香港,从边缘关注大陆,同时不断向日本社会报告台湾、香港的社会运动和政治抗争。日本有个奇怪的偏颇现象,对中国大陆和北朝鲜,只谈政治,对韩国、台湾、香港,却多报道吃喝玩乐,好像前者不存在普通个体命运,后者又不存在社会政治问题。我的写作,正是平衡日本这种言论生态环境。
感谢所有的中国朋友,无论远近,我都跟你们在一起”。
麻生兄,常常使得笔者想起另外一位九州岛男儿——中国革命的盟友、战友、诤友—宫崎滔天先生。
2014年1月10日 礼拜五,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