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海《新民晚报》开展风情老照片征集大赛,一张照片竟格外引人注意,引得网络疯传。无数网友惊呼:没有整容和PS的年代,简直美哭了!
@早起的学渣要勤奋:一想到有的人P半天只有5分都不到,真人负分滚粗,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Kate_e小仲馬:[good][good]真係好靚啵!這才叫美,真不明白怎會有人視那些膠樣膠臉做美
@670要变乖:美哭 //@JimmyPu0822:撂倒男生无数。。。//@JaytinOnTheWay: 风华绝代啊
@沈杰-Jason: 这莫非就是传说中那句“惊艳了时光”!
@殇心花烬:窝草!都速度爬出来看女神了!
@Nijntjeee:好好看~~~有点像林志玲
@_趙大小姐:上海的旧时女子总是比别的地方多出一些气质
以下为《新民晚报》征集大赛原稿:
找出箱底的老相册,静静坐在冬日午后的阳光里,翻开细览:祖母外婆,姑姑阿姨,还有最亲爱的母亲……一位位上海女性,跃然眼前,如此生动,如此鲜活,岁月仿佛回到了从前。
风情老照片征集大赛开始以来,参加者踊跃。本次大赛主题是寻找“上海LADY”,许多读者送来的照片,勾起了人们难忘的记忆,讲诉了精彩的故事。上海女性的典型形象,由此而立体起来。今天在这里刊出来稿中的几幅以飨读者,欢迎大家继续来稿。
电子版投稿邮箱:shphoto@shphoto.com.cn
原件或扫描件投稿地址:上海华山路351弄3号上海市摄影家协会(邮编:200040)
截稿日期:2014年2月9日
【跨时代的美貌】
图中女子是我已故的祖母徐谟佳,1923年2月出生,上海徐家汇人。从老人家留下的照片中,我们目睹了她18岁刚成年时的青涩与腼腆、风华正茂时的婀娜多姿和30岁时的成熟之美。
祖母清纯脱俗的美貌,从未输给过时光。
投稿者:刘都
【穿喇叭裤的我】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门渐渐开启,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并反映在穿着上,喇叭裤、蝙蝠衫、连衣裙……都令年轻人激动不已。图中的我,穿着代表时尙潮流的大喇叭裤,摆好功架,定格了难忘的画面。要知道,当年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那轰动效应犹如今天的裸奔。回望当年,展示所向披靡的时尚是需要勇气的。
投稿者:盛咏梅
【母亲和闺蜜】
照片是我10岁生日时,母亲许德邀来闺蜜拍下的合影,那是1938年。当年抗日战起,各家避难后重返杭州,庆幸团聚。
左起第一位,抗战前毕业于教会女中,以一口流利的英语考取美商洋行供职。她的婚姻观背叛了旧礼教,背负着流言蜚语和家族的指责,终因忧郁成疾,撒手人寰。第二位是我母亲,出身望族,自幼双亲见背,由大伯领养,秉性守淡泊、安本分,相夫教子,良母贤妻。第三位乃杭城名医的闺秀,意中人涉嫌汪伪,失节叛逆,终身未嫁。端坐的小男孩是我。第四位为钱庄老板的太太,因无嗣泪除婚约后,丈夫娶了两房小妾,她被打入“冷宫”。旧社会,妇女饱受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四条绳索束缚,母亲与三位闺蜜,受过“新学”教育,却未逃脱旧礼教的樊笼。
投稿者:俞安昌
【不一般的知性女子】
我的母亲高意贞(中)从小在上海、南京、武汉、昆明的著名教会学校念书。她天资聪明,过目不忘,又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能讲英语和多种地方方言。
新中国成立之初,祖国百废待兴,航空事业一片空白,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界人士急需培训,我母亲扔下4个年幼的孩子,积极投入航空教育工作。她白天忙工会工作;晚上主持工人、干部、技术员、飞行员的培训。母亲是她这一辈知识女性的缩影,她们有魅力、有才气,独立时尚。同时,她们也是贤妻良母,给后辈留下无价的精神财富。
投稿者:李圣冰
【请看电视转播】
1976年,我家买了一台9英寸的凯歌牌电视机。当时电视机还没普及,每有什么重要节目播出,单位、向阳院都要借去供大家享用;若有好看的电影,我家小房间里也会挤满左邻右舍。
我和哥哥还玩起了电视转播:在电视机荧屏上贴上照片,哥哥则模仿照片拉起小提琴,我在一旁充当播音员。然后咔嚓一声,用照相机留下了这张“请看电视转播”的作品。今天再看这张照片,回想当年的趣事,还会从心底发出微笑。
投稿者:蔡葵
上海《新民晚报》开展风情老照片征集大赛,一张照片竟格外引人注意,引得网络疯传。无数网友惊呼:没有整容和PS的年代,简直美哭了!
@早起的学渣要勤奋:一想到有的人P半天只有5分都不到,真人负分滚粗,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Kate_e小仲馬:[good][good]真係好靚啵!這才叫美,真不明白怎會有人視那些膠樣膠臉做美
@670要变乖:美哭 //@JimmyPu0822:撂倒男生无数。。。//@JaytinOnTheWay: 风华绝代啊
@沈杰-Jason: 这莫非就是传说中那句“惊艳了时光”!
@殇心花烬:窝草!都速度爬出来看女神了!
@Nijntjeee:好好看~~~有点像林志玲
@_趙大小姐:上海的旧时女子总是比别的地方多出一些气质
以下为《新民晚报》征集大赛原稿:
找出箱底的老相册,静静坐在冬日午后的阳光里,翻开细览:祖母外婆,姑姑阿姨,还有最亲爱的母亲……一位位上海女性,跃然眼前,如此生动,如此鲜活,岁月仿佛回到了从前。
风情老照片征集大赛开始以来,参加者踊跃。本次大赛主题是寻找“上海LADY”,许多读者送来的照片,勾起了人们难忘的记忆,讲诉了精彩的故事。上海女性的典型形象,由此而立体起来。今天在这里刊出来稿中的几幅以飨读者,欢迎大家继续来稿。
电子版投稿邮箱:shphoto@shphoto.com.cn
原件或扫描件投稿地址:上海华山路351弄3号上海市摄影家协会(邮编:200040)
截稿日期:2014年2月9日
【跨时代的美貌】
图中女子是我已故的祖母徐谟佳,1923年2月出生,上海徐家汇人。从老人家留下的照片中,我们目睹了她18岁刚成年时的青涩与腼腆、风华正茂时的婀娜多姿和30岁时的成熟之美。
祖母清纯脱俗的美貌,从未输给过时光。
投稿者:刘都
【穿喇叭裤的我】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国门渐渐开启,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并反映在穿着上,喇叭裤、蝙蝠衫、连衣裙……都令年轻人激动不已。图中的我,穿着代表时尙潮流的大喇叭裤,摆好功架,定格了难忘的画面。要知道,当年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那轰动效应犹如今天的裸奔。回望当年,展示所向披靡的时尚是需要勇气的。
投稿者:盛咏梅
【母亲和闺蜜】
照片是我10岁生日时,母亲许德邀来闺蜜拍下的合影,那是1938年。当年抗日战起,各家避难后重返杭州,庆幸团聚。
左起第一位,抗战前毕业于教会女中,以一口流利的英语考取美商洋行供职。她的婚姻观背叛了旧礼教,背负着流言蜚语和家族的指责,终因忧郁成疾,撒手人寰。第二位是我母亲,出身望族,自幼双亲见背,由大伯领养,秉性守淡泊、安本分,相夫教子,良母贤妻。第三位乃杭城名医的闺秀,意中人涉嫌汪伪,失节叛逆,终身未嫁。端坐的小男孩是我。第四位为钱庄老板的太太,因无嗣泪除婚约后,丈夫娶了两房小妾,她被打入“冷宫”。旧社会,妇女饱受政权、神权、族权、夫权四条绳索束缚,母亲与三位闺蜜,受过“新学”教育,却未逃脱旧礼教的樊笼。
投稿者:俞安昌
【不一般的知性女子】
我的母亲高意贞(中)从小在上海、南京、武汉、昆明的著名教会学校念书。她天资聪明,过目不忘,又有很强的语言能力,能讲英语和多种地方方言。
新中国成立之初,祖国百废待兴,航空事业一片空白,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界人士急需培训,我母亲扔下4个年幼的孩子,积极投入航空教育工作。她白天忙工会工作;晚上主持工人、干部、技术员、飞行员的培训。母亲是她这一辈知识女性的缩影,她们有魅力、有才气,独立时尚。同时,她们也是贤妻良母,给后辈留下无价的精神财富。
投稿者:李圣冰
【请看电视转播】
1976年,我家买了一台9英寸的凯歌牌电视机。当时电视机还没普及,每有什么重要节目播出,单位、向阳院都要借去供大家享用;若有好看的电影,我家小房间里也会挤满左邻右舍。
我和哥哥还玩起了电视转播:在电视机荧屏上贴上照片,哥哥则模仿照片拉起小提琴,我在一旁充当播音员。然后咔嚓一声,用照相机留下了这张“请看电视转播”的作品。今天再看这张照片,回想当年的趣事,还会从心底发出微笑。
投稿者:蔡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