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相当于总参谋部)9月8日发布消息称,中国军方的两架轰-6G轰炸机当天上午飞经冲绳主岛和宫古岛之间的海域上空,在东海和太平洋往返飞行。这是日本防卫省首次确认并公布中国军方的轰炸机经过西南诸岛上空。
消息显示,中国轰-6G轰炸机在8日飞越西南诸岛时,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战机进行了紧急升空加以应对,但该空域并非日本领空。
自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将钓鱼岛非法“国有化”以来,中国海监加强了对钓鱼岛领海、领空的维权巡航。中国海空军的飞机也多次接近日本领空空域。为了应对飞至东海海域的中国飞机,日本航空自卫队紧急升空的次数增加。在钓鱼岛非法“国有化”即将满一年之际,日本防卫省对中方的行动加强了警戒。
据日本防卫省介绍,这两架轰炸机在冲绳主岛和宫古岛周边公海上空往返于同一路径,此后飞回中国大陆方向。
尽管中国官方部门并未表态,但此次行动的时间颇耐人寻味。安倍晋三执政后,尽管困难重重,但日本似乎又“交了好运”: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日本经济政策赢得了民众的好感,安倍支持率飙升;中日首脑莫斯科G20峰会短暂会面也让安倍觉得已重启中日交流升温的大门;东京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让日本沸腾。日本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安倍晋三似乎也处在自我陶醉之中。
但中国轰炸机飞经冲绳海域对日本来说不啻为“当头一棒”,中国的行动在告诫日本,日本所谓的成就只是“蝇头小利”,解决中日领土争端、历史问题以及遵守国际秩序才是日本真正需要考虑的。
此前,7月24日,中国海军一架运-8海上警戒机也飞越宫古水道进入西太平洋,有媒体称这是中国军机第一次飞越第一岛链。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对此表示,中方在相关海域拥有飞越自由等合法权利,中国军机赴西太海域,这并不是第一次,以前曾经有过多次赴西太海域的训练。相比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和侦察机经常性环绕日本飞行训练,中国海空军还缺乏类似的长航程空中平台。
本次被拍摄到的2架轰炸机是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队的轰-6G型轰炸机,根据权威的《中国飞机全书》介绍,轰-6G是一种2004年后才交付部队的新型轰-6改型,突出改善远海超视距对海、对地精确攻击能力,主要武器是YJ-83K、YJ-12反舰导弹,这次日本拍到的飞机有独特的长挂架,是挂载YJ-12专用的。
YJ-12(鹰击-12)是中国正在研制列装的先进超音速反舰导弹,它可由空中和水面作战平台发射,对远距离目标形成“绝杀”。
“鹰击-12”设计原型最早出现在2000年的珠海航展上,不过,最近以实物形式出现的样品与最初的设计存在明显不同。《简氏防务周刊》认为,新披露的照片反映出“鹰击-12”配备四台冲压发动机,布局与俄罗斯在2006年至2007年间卖给中国的Kh-31空射导弹相似,后者由俄星-箭航空科研联合体研制,曾于2008年的南奥塞梯战争中投入使用。
当时,俄军苏-34前线轰炸机用Kh-31摧毁了格鲁吉亚军队部署在要地的警戒雷达站,为友军空袭格腹地打开了通道。有情报人员称,Kh-31在中国也有仿制版,编号“鹰击-91”。
报道援引一些未经证实的数据称,“鹰击-12”重约2~2.5吨,长约7米,可以2~4马赫飞行250~500公里,部署在大型水面舰艇或战斗轰炸机上。从作战用途看,“鹰击-12”可通过更换导引头的方式,执行反舰乃至反雷达作战,正如俄制Kh-31分为Kh-31P反雷达型和Kh-31A反舰型两种规格。据推测,“鹰击-12”旨在通过冲压发动机赋予的高速性能,进一步压缩敌方反应时间,从而实现突防,如果集中进行“饱和攻击”,破坏力更加惊人。
同时,中国空军最新改进型轰-6K“战神”轰炸机已经部署空军基地,从机身上的编号看,轰-6K已正式列装部队。该机型作战半径3,500公里,具备向关岛和中南半岛地峡(马六甲海峡)发射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是中国战略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搭载能力上,与轰-6早期型号最大9吨的载荷量相比,轰-6K的搭载能力已提升至12吨,主要用来挂装新式巡航导弹,用于对各类远程目标进行打击;也可选择挂载激光制导炸弹和卫星制导导弹,用于对海上和陆地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根据最新的网络图片显示,最新型轰-6K换装了更大功率的航空发动机,大幅提升了其作战航程。轰-6K相比以往轰-6最核心的改进,就是在其机翼下增加了6个(左右各有3个)外挂点以供挂载大型远程巡航导弹,使其具备了远程战略打击能力。
轰-6K“战神”可搭载6枚具备对陆和对海能力的长剑-10A型巡航导弹。外界猜测,长剑-10A的打击精确率小于10米,作战速度1.5~2.5马赫,战斗部重500千克。长剑-10A的超强的突防能力以及高精确率,使得中国的精确打击能力有了里程碑式的进步。
消息显示,中国轰-6G轰炸机在8日飞越西南诸岛时,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战机进行了紧急升空加以应对,但该空域并非日本领空。
自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将钓鱼岛非法“国有化”以来,中国海监加强了对钓鱼岛领海、领空的维权巡航。中国海空军的飞机也多次接近日本领空空域。为了应对飞至东海海域的中国飞机,日本航空自卫队紧急升空的次数增加。在钓鱼岛非法“国有化”即将满一年之际,日本防卫省对中方的行动加强了警戒。
据日本防卫省介绍,这两架轰炸机在冲绳主岛和宫古岛周边公海上空往返于同一路径,此后飞回中国大陆方向。
尽管中国官方部门并未表态,但此次行动的时间颇耐人寻味。安倍晋三执政后,尽管困难重重,但日本似乎又“交了好运”: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的日本经济政策赢得了民众的好感,安倍支持率飙升;中日首脑莫斯科G20峰会短暂会面也让安倍觉得已重启中日交流升温的大门;东京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让日本沸腾。日本沉浸在一片喜悦之中,安倍晋三似乎也处在自我陶醉之中。
但中国轰炸机飞经冲绳海域对日本来说不啻为“当头一棒”,中国的行动在告诫日本,日本所谓的成就只是“蝇头小利”,解决中日领土争端、历史问题以及遵守国际秩序才是日本真正需要考虑的。
此前,7月24日,中国海军一架运-8海上警戒机也飞越宫古水道进入西太平洋,有媒体称这是中国军机第一次飞越第一岛链。中国国防部发言人对此表示,中方在相关海域拥有飞越自由等合法权利,中国军机赴西太海域,这并不是第一次,以前曾经有过多次赴西太海域的训练。相比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和侦察机经常性环绕日本飞行训练,中国海空军还缺乏类似的长航程空中平台。
本次被拍摄到的2架轰炸机是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队的轰-6G型轰炸机,根据权威的《中国飞机全书》介绍,轰-6G是一种2004年后才交付部队的新型轰-6改型,突出改善远海超视距对海、对地精确攻击能力,主要武器是YJ-83K、YJ-12反舰导弹,这次日本拍到的飞机有独特的长挂架,是挂载YJ-12专用的。
YJ-12(鹰击-12)是中国正在研制列装的先进超音速反舰导弹,它可由空中和水面作战平台发射,对远距离目标形成“绝杀”。
“鹰击-12”设计原型最早出现在2000年的珠海航展上,不过,最近以实物形式出现的样品与最初的设计存在明显不同。《简氏防务周刊》认为,新披露的照片反映出“鹰击-12”配备四台冲压发动机,布局与俄罗斯在2006年至2007年间卖给中国的Kh-31空射导弹相似,后者由俄星-箭航空科研联合体研制,曾于2008年的南奥塞梯战争中投入使用。
当时,俄军苏-34前线轰炸机用Kh-31摧毁了格鲁吉亚军队部署在要地的警戒雷达站,为友军空袭格腹地打开了通道。有情报人员称,Kh-31在中国也有仿制版,编号“鹰击-91”。
报道援引一些未经证实的数据称,“鹰击-12”重约2~2.5吨,长约7米,可以2~4马赫飞行250~500公里,部署在大型水面舰艇或战斗轰炸机上。从作战用途看,“鹰击-12”可通过更换导引头的方式,执行反舰乃至反雷达作战,正如俄制Kh-31分为Kh-31P反雷达型和Kh-31A反舰型两种规格。据推测,“鹰击-12”旨在通过冲压发动机赋予的高速性能,进一步压缩敌方反应时间,从而实现突防,如果集中进行“饱和攻击”,破坏力更加惊人。
同时,中国空军最新改进型轰-6K“战神”轰炸机已经部署空军基地,从机身上的编号看,轰-6K已正式列装部队。该机型作战半径3,500公里,具备向关岛和中南半岛地峡(马六甲海峡)发射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是中国战略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搭载能力上,与轰-6早期型号最大9吨的载荷量相比,轰-6K的搭载能力已提升至12吨,主要用来挂装新式巡航导弹,用于对各类远程目标进行打击;也可选择挂载激光制导炸弹和卫星制导导弹,用于对海上和陆地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根据最新的网络图片显示,最新型轰-6K换装了更大功率的航空发动机,大幅提升了其作战航程。轰-6K相比以往轰-6最核心的改进,就是在其机翼下增加了6个(左右各有3个)外挂点以供挂载大型远程巡航导弹,使其具备了远程战略打击能力。
轰-6K“战神”可搭载6枚具备对陆和对海能力的长剑-10A型巡航导弹。外界猜测,长剑-10A的打击精确率小于10米,作战速度1.5~2.5马赫,战斗部重500千克。长剑-10A的超强的突防能力以及高精确率,使得中国的精确打击能力有了里程碑式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