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me时光网8月18日报道 夏季的炎热还在继续,又到了新的一期时光日本票房出炉的时间了。这个夏天,吉卜力的《起风了》与皮克斯的《怪兽大学》,这两部动画一直让日本电影市场保持着十分高的热度。而在上周末,又有两部好莱坞大片《环太平洋》与《末日之战》加入战局,让整个影市显得更为热闹。
不过,热闹归热闹,但两部新加入的大片都未对《起风了》与《怪兽大学》这两部动画电影的票房造成太大的波动,宫崎骏的新作上周末票房仅跌5.6%,皮克斯口碑之作的周末票房也仅仅只下跌11.5%。而反过来看《末日之战》与《环太平洋》,两部电影首周末分别公映了644块屏幕与596块屏幕,但首周末票房并不理想。尤其是科幻大作《环太平洋》,开画首周末票房仅名列第五,令人大跌眼镜。
《环太平洋》首周票房遇冷,上映三天票房收入仅为2亿日元
由于考虑到《环太平洋》目前在国内具有较高关注度,谈到上周末票房榜入榜电影的具体票房数据,首先从《环太》说起。《环太平洋》7月份已经分别在北美与中国公映,正式登陆日本的日期则偏晚,为8月9日。然而悲剧的是,这部电影首周末公映598块屏幕,动员观影人数13万4506人,收入票房仅为2亿809万日元,排在票房榜的第5位。加上周五首映日的票房,《环太平洋》在日本首周三天收入仅为2亿9829万日元。
首周三天不到3亿日本票房是什么概念?拿近的比,宫崎骏的动画《起风了》已经公映四周,它在第四个周末两天时间的票房仍有5亿1028万日元,仍能完爆《环太平洋》首周三天的票房。往远了比,同样是暑期在日本公映的超级大片,两年前同类型的机甲科幻大片《变形金刚3》,在首周三天的票房也达到了8亿1892万日元,动员观影人数52万6856人,与《环太平洋》也不是一个数量级。
相对于《环太平洋》在中国国内迅速突破5亿人民币票房的表现,电影在日本的票房预期虽然原本就不高,但如此之差还是有些出乎意料。要知道,这部电影中虽然没有出现日本机甲,但却处处充满了日本的元素。首先,电影中出现的巨型怪兽,英文名kaiju就是直接取自日文的“怪獣(かいじゅう)”读音,很明显就是在像日本特摄片中出现的怪兽致敬。其次,日本女演员菊地凛子在电影中扮演主角,日本小萝莉芦田爱菜也贡献了非常出色的表演。最后,电影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丝毫不掩饰自己是日本动漫的粉丝,而电影中的机甲的设计和创意,很明显是借鉴《新世纪福音战士》中EVA机体的造型。
对好莱坞大片很有抵抗力的日本观众,对于《环太》向已过时的特摄形式致敬并不感冒
既然电影中有这么多日本元素,那么为何这部电影在日本却不受欢迎?相信有不少喜欢《环太平洋》的中国影迷感到不解了。事实上,无论从影迷的观影动机出发,还是在电影政策上,日本影迷所能做出的选择都是更加自由的,尤其是相对于中国而言。谈到《环太平洋》为何在日本票房不佳,首先要指出的好莱坞电影对于日本的吸引力在持续降低,特别是在《哈利波特》完结后,好莱坞在日本缺乏能够引领市场的拳头产品,品牌影响力也在下降。其次,电影致敬怪兽,但奥特曼打怪兽这样“古老”的特摄片形式,在日本也算是过了风潮,目前风头更盛的是《假面骑士》这样有许多帅哥美女类似偶像剧的特摄片,而在《环太平洋》中的菊地凛子,肯定是不如这些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养眼。至于芦田爱菜,也许世界其他国家的观众看到她还会觉得新鲜,但在日本,她已经被过度消费,商业价值也早就大不如前。
《环太》日本票房不给力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对目标观众的定位不清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电影《环太平洋》主打机甲,导演也自称“外国人OTAKU”然而在日本的目标观众却并不清晰——女性观众爱追星看偶像,《推理要在晚餐后电影版》有樱井翔、《盛夏的方程式》有福山雅治,祭出“宅”字的《环太平洋》肯定不会是她们的首选;然后,相比于真人电影,日本的宅男还是更喜欢2D的动画世界,《新世纪福音战士》和《海贼王》的剧场版,去年在首周末的票房纷纷刷破10亿日元,而这样的情况显然不会发生在《环太平洋》身上。这样一来,没了女性和宅男观众,而家庭观众显然会更青睐《怪兽大学》和《起风了》这样老少咸宜的动画电影。这时,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电影在日本到底是要拍给谁看?这个原本看上去不会成为问题的问题,却是现在《环太平洋》在日本面对的最大问题。
与票房的失利不同,《环太平洋》在日本收获了出色的口碑
不过,抛开电影票房来看,《环太平洋》在日本的口碑非常出色,虽然《Pia电影生活》的初日满意度只有85.2分,但雅虎日本为这部电影打出4.18分的高分。三池崇史、小岛秀夫、贞本义行等一些分别来自电影圈、游戏圈和动漫圈的业内大拿都给予了这部电影相当高的评价。从低票房和高口碑的反差不难发现,对题材本身感兴趣的人进电影院看完这部电影,大部分都感到非常满足,但这种趣味终究还是不够大众化。虽然也有网友在雅虎网站上质问“这样的电影,不在日本大卖的话,还能在哪儿大卖”,但显然,《环太平洋》在“kaiju”的出产国日本,却并没有得到主流电影文化的完全接纳。
不过,热闹归热闹,但两部新加入的大片都未对《起风了》与《怪兽大学》这两部动画电影的票房造成太大的波动,宫崎骏的新作上周末票房仅跌5.6%,皮克斯口碑之作的周末票房也仅仅只下跌11.5%。而反过来看《末日之战》与《环太平洋》,两部电影首周末分别公映了644块屏幕与596块屏幕,但首周末票房并不理想。尤其是科幻大作《环太平洋》,开画首周末票房仅名列第五,令人大跌眼镜。
《环太平洋》首周票房遇冷,上映三天票房收入仅为2亿日元
由于考虑到《环太平洋》目前在国内具有较高关注度,谈到上周末票房榜入榜电影的具体票房数据,首先从《环太》说起。《环太平洋》7月份已经分别在北美与中国公映,正式登陆日本的日期则偏晚,为8月9日。然而悲剧的是,这部电影首周末公映598块屏幕,动员观影人数13万4506人,收入票房仅为2亿809万日元,排在票房榜的第5位。加上周五首映日的票房,《环太平洋》在日本首周三天收入仅为2亿9829万日元。
首周三天不到3亿日本票房是什么概念?拿近的比,宫崎骏的动画《起风了》已经公映四周,它在第四个周末两天时间的票房仍有5亿1028万日元,仍能完爆《环太平洋》首周三天的票房。往远了比,同样是暑期在日本公映的超级大片,两年前同类型的机甲科幻大片《变形金刚3》,在首周三天的票房也达到了8亿1892万日元,动员观影人数52万6856人,与《环太平洋》也不是一个数量级。
相对于《环太平洋》在中国国内迅速突破5亿人民币票房的表现,电影在日本的票房预期虽然原本就不高,但如此之差还是有些出乎意料。要知道,这部电影中虽然没有出现日本机甲,但却处处充满了日本的元素。首先,电影中出现的巨型怪兽,英文名kaiju就是直接取自日文的“怪獣(かいじゅう)”读音,很明显就是在像日本特摄片中出现的怪兽致敬。其次,日本女演员菊地凛子在电影中扮演主角,日本小萝莉芦田爱菜也贡献了非常出色的表演。最后,电影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丝毫不掩饰自己是日本动漫的粉丝,而电影中的机甲的设计和创意,很明显是借鉴《新世纪福音战士》中EVA机体的造型。
对好莱坞大片很有抵抗力的日本观众,对于《环太》向已过时的特摄形式致敬并不感冒
既然电影中有这么多日本元素,那么为何这部电影在日本却不受欢迎?相信有不少喜欢《环太平洋》的中国影迷感到不解了。事实上,无论从影迷的观影动机出发,还是在电影政策上,日本影迷所能做出的选择都是更加自由的,尤其是相对于中国而言。谈到《环太平洋》为何在日本票房不佳,首先要指出的好莱坞电影对于日本的吸引力在持续降低,特别是在《哈利波特》完结后,好莱坞在日本缺乏能够引领市场的拳头产品,品牌影响力也在下降。其次,电影致敬怪兽,但奥特曼打怪兽这样“古老”的特摄片形式,在日本也算是过了风潮,目前风头更盛的是《假面骑士》这样有许多帅哥美女类似偶像剧的特摄片,而在《环太平洋》中的菊地凛子,肯定是不如这些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们养眼。至于芦田爱菜,也许世界其他国家的观众看到她还会觉得新鲜,但在日本,她已经被过度消费,商业价值也早就大不如前。
《环太》日本票房不给力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对目标观众的定位不清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电影《环太平洋》主打机甲,导演也自称“外国人OTAKU”然而在日本的目标观众却并不清晰——女性观众爱追星看偶像,《推理要在晚餐后电影版》有樱井翔、《盛夏的方程式》有福山雅治,祭出“宅”字的《环太平洋》肯定不会是她们的首选;然后,相比于真人电影,日本的宅男还是更喜欢2D的动画世界,《新世纪福音战士》和《海贼王》的剧场版,去年在首周末的票房纷纷刷破10亿日元,而这样的情况显然不会发生在《环太平洋》身上。这样一来,没了女性和宅男观众,而家庭观众显然会更青睐《怪兽大学》和《起风了》这样老少咸宜的动画电影。这时,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电影在日本到底是要拍给谁看?这个原本看上去不会成为问题的问题,却是现在《环太平洋》在日本面对的最大问题。
与票房的失利不同,《环太平洋》在日本收获了出色的口碑
不过,抛开电影票房来看,《环太平洋》在日本的口碑非常出色,虽然《Pia电影生活》的初日满意度只有85.2分,但雅虎日本为这部电影打出4.18分的高分。三池崇史、小岛秀夫、贞本义行等一些分别来自电影圈、游戏圈和动漫圈的业内大拿都给予了这部电影相当高的评价。从低票房和高口碑的反差不难发现,对题材本身感兴趣的人进电影院看完这部电影,大部分都感到非常满足,但这种趣味终究还是不够大众化。虽然也有网友在雅虎网站上质问“这样的电影,不在日本大卖的话,还能在哪儿大卖”,但显然,《环太平洋》在“kaiju”的出产国日本,却并没有得到主流电影文化的完全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