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48栋8号
日期: 13年08月2期

■ 加美藤子(东京)



宽阔的草地,飞跑著一群花季少女,跑在最前面的是我的邻居兼同学阿芳,接著秋影、阿萍、素清、秀华、荣芬、永芝、桂芹、丽君一大帮要好的同学,我在后面追呀追,她们跑远了,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旷野里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我喊著她们的名字,喊著喊著我睁开了眼睛,原来是个梦。


人到中年,却经常做著小时候的梦,曾经的玩伴,曾经的同学,曾经的朋友经常出现在梦里,梦中的我还是那个无忧无虑,没有长大的女孩。如果是光能倒流,我愿回到小时候。


小时候生活不富裕,总是梦想过上富足的生活,渴望平时也像过年过节那样有肉吃、有新衣穿。那个文化生活单调、物质生活贫乏的时代,回想起来确实有些悲凉的伤感,但难得的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充实,街坊邻居谁家要是有了困难,房前屋后、左邻右舍都会主动前来帮忙。小到油盐酱醋、大到红白喜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人的出人,谁也用不著过多的客气,谁也没有过多的顾虑。


我小时候曾住过的街坊人称北区,清一色的砖瓦平房好像有近百栋,每栋10家,我家48栋8号。因为房头儿有个公厕,比其它居民栋少两家,所以只有8户。8户人邻里关系非常融洽,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1号刘伯是食堂的面点师,当年在他家吃到的刚炸出锅的麻花鲜脆可口,不知要比商店卖的好吃多少倍!2号杨哥哥订阅的《中国连环画报》图文并茂,深深地吸引了我,书中的故事和画中人物至今记忆犹新。在工会工作的3号陈叔叔把旧电影海报分发给我们小孩子,大家兴致勃勃地互相传看后,还是不舍得扔掉,最后用来包书皮。7号王伯母给我的那根卖剩下的,快要化成雪糕的牛奶冰棍儿,软得用手托都托不起来,可是吃到嘴里如甘露一般绵软香甜!


父母上班,我和弟弟上学,白天家里只有爷爷和奶奶。有一次奶奶心脏病发作,多亏了下夜班回家的5号曹伯伯,将奶奶及时送进了医院抢救,挽救了奶奶的生命,对曹伯伯的救命之恩,我们一家永生难忘。


塞外的冬夜寒冷又漫长,母亲们吃完晚饭收拾停当,一般都喜欢到6号丁老夫妇家做客,一边织毛衣,衲鞋帮、鞋底一边聊天。有时候周末还会打打扑克。如果听到墙壁被咚咚地叩响,那就是:快来呀!玩扑克啦!。在那个没有电话等通讯设备的时代,敲墙壁通知集合可谓别出心裁的独创。


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国民生活水平很低,禽蛋鱼肉等都是凭票供应的奢侈品;糖果点心、精米白面都算是好吃的,逢年过节或偶尔改善生活才能吃得到。那时候好像有个习惯:谁家要是蒸了包子,煮了饺子,就是炖了猪肉酸菜等好吃的,都要送给左邻右舍尝尝。我家因为有年迈多病的爷爷和奶奶,所以接受来自邻居们的慷慨馈赠相对多一些。礼尚往来等我家做好吃的时候或是亲朋好友寄来蘑菇、木耳、干咸鱼等地方特产,也会毫不吝啬地分给邻居。


进入80年代,生活水平逐渐提高,2号杨伯和4号杨伯家分别购买了电视机(黑白的),我们栋的大人、孩子的业余生活又多了一个乐趣,遇到精彩有趣的电视节目大家都会不请自到。后来我父亲从日本带回来了一台彩电,邻居们不约而同地来我家看电视,直到电视普及。


现在生活水平、环境、条件与过去今非昔比,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应用尽有,就连蔬菜、瓜果梨桃也失去了季节性,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想要得东西唾手可得。但是现在再好的美味吃到嘴里,再也找不到当年吃麻花或冰棍时的那种香甜可口的感觉;期盼很久的东西拿到手中,那一瞬间的惊喜和感动,远不如从前得到一张海报那般兴奋……


那段沧桑岁月已成为历史,如今留在记忆里更多的是美好而又温馨的旧事。这些旧事似一杯陈年老酒,随著时间的推移,越陈越甘醇醉人……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1/148686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