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曾经我们有过读书时间
日期: 13年06月1期

■ 鲁 强

 

上小学时,家里附近没有书店、没有图书馆、没有邮局,很难看见图书报纸杂志。其实即便是有这些设施,以当时一分钱要掰开两半花的生活条件,也是不可能舍得花钱大把大把买书的。最兴奋的事情要属学校发新书,除了课本之外还会发课外阅读之类的书籍。课本里讲的是孔融让梨小猫钓鱼以及小马过河等耳熟能详的故事,课外阅读里面的世界就更加丰富多彩,比如鲁班是如何发明锯的、王安石变法、笔冢墨池、吴承恩和西游记、苏秦头悬梁锥刺股等等各种精彩纷呈的故事。当然,那时的我和小伙伴并不知道的含义而想当然的坚信那是身体的另一个部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印刷技术比较粗糙,书里有一种很重的油墨味,但是因为对书的珍惜,油墨总是显得特别浓厚也特别芬芳,让人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

那时候年纪小,语言能力有限(现在年纪一大把了语言能力依然有限),很多文章都是读很多遍才读懂,难怪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就能多理解一层意思,当某些文章烂熟于心的时候,就会由衷感叹沉浸在读书中的日子是那么惬意美好、妙趣横生。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出自《魏略.董遇传》,其中还有这么一段记述:

董遇字季直……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有人请教董遇说苦于没时间读书,董遇回答,冬天没有农活是一年中闲下来的时间,晚上是一天中闲下来的时间,下雨时也是闲下来的时间,言外之意就是可用这三种闲下来的时间刻苦攻读。

对于三余的说法很早就知道,但是有切身体会还是来日本后的事情。作为读书人,虽然家里又窄又小,但是书架总是要有一个的,时不时的买几本书摆上去,日子久了,书越摆越多可是从头到尾读过的书基本没有,让我这个立志冒充文人雅士的人实在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看见书店里有那种口袋大小的所谓文库书,便买来几本,坐地铁时、等人时、在餐馆点完菜后、睡觉前看上一两眼,积少成多,一年下来居然也看了好几本。看著书架上读过的书越来越多,非常佩服古人的智慧,一句金玉良言能让千百年后的人受用。

但是很多当时觉得好的文章,已经夹了书签打算日后重读,却从未读过,也时常感慨面对各种忙绿自己早已力不从心,而且很明显力不从心的不仅仅是我。10多年前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读书时间》,播出时间是周末深夜,在家里没有电视报不能上网的年代,我只能早早守在电视机前等著节目开始。节目没有明星助阵,没有绚烂的舞台背景,只有主持人和读书爱好者静静的交谈,清新而平淡,宛若在一段风尘仆仆的旅程中遇到的一池清泉,泉水清冽细腻,温柔的滋润旅人近乎干涸的心。据说受《读书时间》的影响,很多其它台也纷纷开设读书节目,比如上海电视台的《阅读长廊》、北京电视台的《华夏书苑》、湖南电视台的《爱晚书亭》、河北电视台的《读书新体验》、中国教育台的《书苑漫步》等等。遗憾的是因为收视率等各种问题,《读书时间》停播了,其它各台的读书节目也大多纷纷停播了。我不会从电视节目运作的角度思考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么好的节目怎么就停播了呢?

来日本之前听说,日本的上班族在电车上都看书;来日本之后发现,日本的上班族电车上基本在睡觉。早晚上下班时间,乘电车时根本看不见传说中满车日本人民刻苦攻读的样子,更多是看见无数张麻木疲惫的脸。最近几年,睡觉的人数明显减少了,玩手机的人增加了。便携式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掀起了生活的革命,据说很多基督教的信徒去教堂不再手持厚厚的圣经而是拿一个轻巧便携的智能手机,网上有人发恶搞图片,奥巴马宣誓时不是按著圣经而是按著平板电脑。本人也在前不久换成了智能手机,身边的损友对我的行为大加肯定:A君曰我的行动再次印证了一切皆有可能B君曰我这种食古不化的老顽固都肯更新换代,让他在昏暗混沌布满阴霾的世界重新看见了阳光;C君曰我购买智能手机的行为是具有多重飞跃意义的历史进步,相当于《家春秋》里的高老太爷穿越来参加电视征婚,而且是穿著泳裤以跳水的方式落到男嘉宾席。

可能我真的如同高老太爷一般的守旧,刚刚拿到智能手机的这段日子,突然特别怀念那沁人心脾的书香,只可惜,那已经一去不返。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47610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