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向李克强颁发巴最高勋章“巴基斯坦勋章” 新华社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昨日对巴基斯坦展开正式友好访问。巴基斯坦被称为我国“全天候”的战略合作伙伴。“全天候”意味着什么?中国跟其他国家又是什么样的伙伴关系?
在圆满结束对印度的正式访问后,当地时间22日11时许,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抵达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努尔·汉空军机场,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
出舱门时战机飞越致敬
对于李克强的到访,巴方以高规格礼遇进行迎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总理霍索亲自到机场迎接,而此前,当李克强乘坐的专机进入巴基斯坦领空后,巴方出动6架枭龙战机全程伴飞护航,在李克强步出舱门时,巴方鸣礼炮21响,6架枭龙战机从上空飞越致敬。
李克强在机场发表讲话时说,中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建交62年来,两国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互利共赢,在事关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发展与巴友好关系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方针。我希望通过此访达到传承友谊、深化合作、规划未来的目的。期待同巴领导人及各界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推动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国网民称巴基斯坦是“巴铁”
李克强接受巴基斯坦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指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国的对外政策,更是内在需要。他说,在中国人心目中,巴基斯坦始终是可以信赖的“铁杆”朋友,更被网民称为“巴铁”。
访问期间,李克强将分别与扎尔达里总统和霍索总理、巴各政党、议会和军方领导人会谈会见,与巴友好人士座谈交流,并在巴议会发表演讲。中巴还将签署经贸、基础设施、教育等领域的多个合作文件。
专家解读
172个建交国 54个是“伙伴”
“全天候伙伴”就巴基斯坦一个
中巴关系为啥这么铁?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伙伴关系有何意义?记者采访了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著名南亚问题专家马加力。
重大问题没分歧才是“伙伴”
一般情况,如果两国关系比较密切,在重大问题上没有分歧,双边关系发展比较稳定,才能被列入“伙伴”行列。
5月20日,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确定了战略伙伴关系。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是目前与中国建交的172个国家中,第54个与我国确立了正式“伙伴关系”的国家。
这也意味着,在“伙伴”关系之外的118个建交国家,即便有各种“合作”、“互惠”关系,其实都各有“硬伤”,存在诸如领土争端、对国际问题认识的重大分歧等。
在发展“伙伴关系”时,战略、安全、经济、地区问题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地方。中国的“伙伴”按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力度一般可以分为:合作伙伴、全面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全面”指的是合作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战略”则意味着合作层次更高,从整体上、全局上、核心利益上都具有一致性。
“伙伴”不降级“升格”有要求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两国“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升格”?马加力说,这取决于两国的亲密程度。两国关系会经历由疏到亲的发展,但如果要“升级”,双方在战略上的理解更加默契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在重大问题、核心问题上,双方的利益必须具有一致性。比如在西藏、新疆、台湾等问题上,与我国持有同样的立场。
如果两国关系恶化,已经确定的“伙伴关系”是否会被降级?马加力说,并不会公开表明要“降级”。“通常就是在两国关系不好的时期内,对‘伙伴’等词闭口不提。”
“全天候”仅巴一家是最高伙伴关系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不同,是更高层次的友好关系。“全天候”就意味着:不管什么时候、不论风云如何变幻,两国都是密切而友好的。
能被称为“全天候”的,只有巴基斯坦。中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关系非常密切友好,合作非常默契,在所有问题(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反恐问题、对美关系等)上,巴基斯坦都站在中方的角度考虑,双方互相支持,是国家关系的典范。
中国的54个伙伴
有的“伙伴”前面加了定语
美国:建设性合作伙伴(暗示着中美之间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利益冲突,希望两国可以同向而行,向好的方向发展)
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协作”意味着双方间的协调、默契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印度: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
巴基斯坦: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更高层次的友好关系,仅此一家)
坦桑尼亚: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伙伴
日本还不是中国“伙伴”
相较于这些有“伙伴”头衔的国家,我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则更为微妙。日本至今仍未真正进入我国的“伙伴”序列内。
1998年,江泽民访问日本,联合宣言宣布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在外交语言中往往暗含着“还在努力,但未达到”的涵义);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来华开展“破冰之旅”,双方同意构筑“战略互惠关系”;
2008年5月,胡锦涛对日展开“暖春之旅”,双方才发表联合声明确立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本报记者刘苗
李克强会见柯棣华亲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1日在孟买会见柯棣华大夫的妹妹马诺拉玛等亲属,询问他们的近况,并一起观看了柯棣华大夫当年在中国工作的珍贵照片。深深热爱中国的马诺拉玛喜欢中国音乐。为此,李克强特意给她带来了中国音乐的光碟和播放器。1938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最为困难之时,年仅28岁的柯棣华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他先到了延安,后来到华北参加抗战,1942年病逝在中国。
李克强昨日在离开印度前,还在孟买参观了印度最大的民营企业塔塔集团,通过视频连线与塔塔集团在中国上海办事处的中印员工进行交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昨日对巴基斯坦展开正式友好访问。巴基斯坦被称为我国“全天候”的战略合作伙伴。“全天候”意味着什么?中国跟其他国家又是什么样的伙伴关系?
在圆满结束对印度的正式访问后,当地时间22日11时许,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抵达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努尔·汉空军机场,开始对巴基斯坦进行正式访问。
出舱门时战机飞越致敬
对于李克强的到访,巴方以高规格礼遇进行迎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总理霍索亲自到机场迎接,而此前,当李克强乘坐的专机进入巴基斯坦领空后,巴方出动6架枭龙战机全程伴飞护航,在李克强步出舱门时,巴方鸣礼炮21响,6架枭龙战机从上空飞越致敬。
李克强在机场发表讲话时说,中巴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建交62年来,两国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互利共赢,在事关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发展与巴友好关系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方针。我希望通过此访达到传承友谊、深化合作、规划未来的目的。期待同巴领导人及各界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推动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
中国网民称巴基斯坦是“巴铁”
李克强接受巴基斯坦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指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是中国的对外政策,更是内在需要。他说,在中国人心目中,巴基斯坦始终是可以信赖的“铁杆”朋友,更被网民称为“巴铁”。
访问期间,李克强将分别与扎尔达里总统和霍索总理、巴各政党、议会和军方领导人会谈会见,与巴友好人士座谈交流,并在巴议会发表演讲。中巴还将签署经贸、基础设施、教育等领域的多个合作文件。
专家解读
172个建交国 54个是“伙伴”
“全天候伙伴”就巴基斯坦一个
中巴关系为啥这么铁?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伙伴关系有何意义?记者采访了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著名南亚问题专家马加力。
重大问题没分歧才是“伙伴”
一般情况,如果两国关系比较密切,在重大问题上没有分歧,双边关系发展比较稳定,才能被列入“伙伴”行列。
5月20日,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确定了战略伙伴关系。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这是目前与中国建交的172个国家中,第54个与我国确立了正式“伙伴关系”的国家。
这也意味着,在“伙伴”关系之外的118个建交国家,即便有各种“合作”、“互惠”关系,其实都各有“硬伤”,存在诸如领土争端、对国际问题认识的重大分歧等。
在发展“伙伴关系”时,战略、安全、经济、地区问题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地方。中国的“伙伴”按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力度一般可以分为:合作伙伴、全面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和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全面”指的是合作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战略”则意味着合作层次更高,从整体上、全局上、核心利益上都具有一致性。
“伙伴”不降级“升格”有要求
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两国“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升格”?马加力说,这取决于两国的亲密程度。两国关系会经历由疏到亲的发展,但如果要“升级”,双方在战略上的理解更加默契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在重大问题、核心问题上,双方的利益必须具有一致性。比如在西藏、新疆、台湾等问题上,与我国持有同样的立场。
如果两国关系恶化,已经确定的“伙伴关系”是否会被降级?马加力说,并不会公开表明要“降级”。“通常就是在两国关系不好的时期内,对‘伙伴’等词闭口不提。”
“全天候”仅巴一家是最高伙伴关系
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不同,是更高层次的友好关系。“全天候”就意味着:不管什么时候、不论风云如何变幻,两国都是密切而友好的。
能被称为“全天候”的,只有巴基斯坦。中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关系非常密切友好,合作非常默契,在所有问题(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反恐问题、对美关系等)上,巴基斯坦都站在中方的角度考虑,双方互相支持,是国家关系的典范。
中国的54个伙伴
有的“伙伴”前面加了定语
美国:建设性合作伙伴(暗示着中美之间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利益冲突,希望两国可以同向而行,向好的方向发展)
俄罗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协作”意味着双方间的协调、默契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印度: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
巴基斯坦: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更高层次的友好关系,仅此一家)
坦桑尼亚: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伙伴
日本还不是中国“伙伴”
相较于这些有“伙伴”头衔的国家,我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则更为微妙。日本至今仍未真正进入我国的“伙伴”序列内。
1998年,江泽民访问日本,联合宣言宣布两国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在外交语言中往往暗含着“还在努力,但未达到”的涵义);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来华开展“破冰之旅”,双方同意构筑“战略互惠关系”;
2008年5月,胡锦涛对日展开“暖春之旅”,双方才发表联合声明确立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本报记者刘苗
李克强会见柯棣华亲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1日在孟买会见柯棣华大夫的妹妹马诺拉玛等亲属,询问他们的近况,并一起观看了柯棣华大夫当年在中国工作的珍贵照片。深深热爱中国的马诺拉玛喜欢中国音乐。为此,李克强特意给她带来了中国音乐的光碟和播放器。1938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最为困难之时,年仅28岁的柯棣华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他先到了延安,后来到华北参加抗战,1942年病逝在中国。
李克强昨日在离开印度前,还在孟买参观了印度最大的民营企业塔塔集团,通过视频连线与塔塔集团在中国上海办事处的中印员工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