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捐赠者是爱知县安城市的一名65岁女性,约在四十年前得到了这架钢琴。由于钢琴过于破旧,四年前想要将其处理掉。与当地博物馆人员商量后,得知这是一件珍贵乐器。从制作编号来看,这架钢琴是1910年代由周筱生亲手制作的“第一代”钢琴。
经埼玉县入间市的钢琴工匠狩野真修复,这架钢琴被正式赠送给横滨山手中华学校。演奏会上四名学生用这架钢琴演奏了中国乐曲。
周筱生有四名后人恰是横滨山手中华学校的毕业生,周家与该校有着很深的渊源,所以“周氏钢琴”捐赠给中华学校具有特殊的意义。
周筱生之孙、现年76岁的周斐宸说:“那柔和流畅的音色令人震惊。非常高兴有人能继续弹奏它。”山手中华学校的理事长曾德深表示:“希望大家能通过乐器感知华侨的历史。”
钢琴工匠狩野真对“周氏钢琴”进行修复
周筱生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农村,长大后到上海学手艺,在上海的一家名为“蒙特利”的英国人商行工作,主要经营钢琴进口贩卖、调律、以及修理业务。周筱生很快掌握了钢琴制造技术。
1905年,周筱生带着手下两位技术人员来到日本,在“史威斯商会”的崛割川边上的工场里担任工厂生产主任。1909年,周筱生带着手下多名熟练技术工人集体辞职,在前田桥大道的山下町123番地开办了周兴华乐器店,从此“S·Chew”的招牌在横滨中华街上烁烁闪光,这是在日华侨在日本开张的第一家洋乐器店。
周筱生的经营方式十分灵活,不仅主营钢琴贩卖,而且也进行钢琴租赁服务,加上“周氏钢琴”的外廓主要使用日本木材,内部零件主要是英国、德国产,所以价格比进口钢琴要低廉得多,而琴音质量并不亚于进口产品,在横滨颇有声誉。当时,一架“周氏钢琴”的价格可以买一栋民宅。
数年间,周兴华的工厂规模不断扩大,在堀内128番地建造工厂,招收大量日本工人。大冢钢琴创始人大冢锭吉就曾是周筱生的学徒,在周兴华乐器店学习了钢琴的制造技术。
大正元年,周兴华乐器店兼并了面临倒闭的老东家“蒙特利商会”,使周兴华乐器再次走入了一个高技术,低成本的高峰。
1923年9月1日,关东大地震。横滨中华街一带由于木造红砖结构的建筑密集,倒塌的房屋和大规模的火灾让横滨中华街几乎全部溃坏。前田桥大道的周兴华乐器店也未能幸免,店铺被大火吞噬,周筱生也在逃亡中因铁床倒塌而丧生。
失去主梁的周家只能经大阪辗转上海,回到故乡镇海。但不久后,横滨中华街重新振兴,周家再一次踏上这块土地,由周筱生的夫人李翠玉挑起了重振周家的重担。聚集了原先手下的职员,再次把“周兴华钢琴店”的牌子竖了起来,后由其长子周让杰子承父业,然而当年的风华和兴旺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1945年,美军空袭东京,周兴华乐器店的店铺和工厂在战乱中成为废墟,从此“周氏钢琴”销声匿迹长达数十年。
周筱生一生制作了约300架“周氏钢琴”, 直到2003年,群马县桐生市的资料馆才偶然发现了可能是周筱生制作的钢琴。之后陆续在北海道、群马县、静冈县等地发现了十余架。
在横滨中华街的中华料理店“万珍楼本店”里,收藏着两架“周氏钢琴”,每隔一两个月店里会举行一次演奏会。
万珍楼里收藏的一架“周氏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