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近距离一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经济政策的可能阻碍,不妨越过东京湾,看看曾是日本出口兴盛时期象征的君津市钢铁厂。
到1970年代初期时,千叶县君津市已经成为全球最大钢铁生产重镇。这里为日本第一波外销汽车提供钢板,为东京新宿第一批摩天大楼提供钢梁,1978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访问日本,君津成为启发中国兴建类似钢铁厂的灵感。
但上个月,刚合并成为全球第二大钢铁制造商的新日铁住金宣布,将关闭君津的第3高炉,这是新日铁住金在面临中国及韩国激烈竞争下,削减日本国内过剩产能的全面性整顿措施的一部分。
“没有道理重启,”君津厂经理Ichiro Sato上周带领记者参观时指出。“我们希望在不必重启的情况下运作。”
从汽车业到电子业,相同的审慎气氛弥漫在日本制造业。
尽管消费者支出初露生机,同时还有日圆贬值及股市近期大涨的利多,但许多企业在现有资本设备老旧的情况下,投资新厂及设备的意愿仍然极为保守。
这股保守心态有可能成为安倍经济政策的最大挑战阻力。安倍的政策是希望藉由日本央行大量供应货币,带动日本脱离持续15年的物价下跌及成长迟滞局面。
安倍的思路是,日本央行政策将会降低长期利率并拉低借贷成本,同时将根深蒂固的通缩预期变成通胀预期,鼓励企业投资。
但安倍政策的风险是除非日本企业和家庭开始借贷和投资,工资也出现上涨,否则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仍不一定传导至经济其他部分。
“很少见制造商计划提高产能或建造新工厂,”日本央行名古屋分行总裁Atsushi Miyanoya上周对记者表示。该分行负责监管日本中部经济,该地区是制造业的中心,分布有丰田汽车(7203.T: 行情)等厂家。
**任重道远**
迄今为止,安倍的政策令日本股市升至五年高位,日圆兑美元也跌至近100日圆水平,这推高丰田汽车等多家出口商的获利。而像普利司通(5108.T: 行情)等企业,则利用低利率的机会进入公司债市场寻求融资。
安倍认为,从去年底开始,企业在资产支出方面的意愿已经快速复苏,但并非所有数据都支持他的这一论点。
本月公布的日本央行季度短观调查显示,安倍上台后,企业信心已好转。但大型企业表示,计划在当前财年将资本支出削减2%。
上周五公布的路透调查显示,240家受访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担心国内需求停滞。有四分之一则表示,由于日圆走弱,有可能增加产量。
数据对比亦表明,安倍晋三仍然任重而道远。2012年资本支出较2007年低了16%。今年稍早,工厂对的产能利用比2007年时低约19%,显示企业尚需一段时日才会投资于新产能。
上一次日本制造商积极决定在日本建造新厂是在大约六年前,当时日圆兑美元在120日圆左右。那时候,丰田、本田汽车和Panasonic等企业希望投资国内工厂。
但日圆兑美元在随后五年上涨,于2011年10月触及纪录高位75日圆,引发对此投资决定经济效益的担忧,并促使企业争相试图把生产迁至海外。
**‘时间和精力’**
未来数年汽车制造商的闲置产能料将上升,反映出日本制造商所面临的压力。IHS Automotive预计,汽车制造商2013年在日本的产能利用率将从2012年的84%降至80%。2005年时汽车行业在日本的产能利用率为90%。
分析师表示,现在新投资仅有的正面迹象,就是很多企业需要进行投资来更换过时的生产设备,即便他们保持产量稳定。
“制造商可能不会提高产能。但设备老旧,所以有必要作出改变,”农林中金总合研究所首席分析师南武志表示。
即便如此,制造商也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内的产能,因为长期来看日本的需求或许不会增长。
丰田就曾表示,已经冻结了未来三年在日本或海外建设新厂的计划。该公司没有扩大国内产出的计划,其在日圆飙涨期间竭力维持在日本的产能。
不过,丰田确实打算扩大海外产出。该公司在周五宣布,将把现有美国肯塔基州工厂的产能提高10%。
“挽回从日本出走的产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日圆兑美元处于80下方太久,对汽车行业造成的伤害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丰田汽车社长丰田章男2月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