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认命是一种美德
日期: 13年04月1期

(晴海观)黄文炜

 

东日本大地震即将迎来两周年的日子,311对每个生活在日本的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这一年多来,笔者去书店或者图书馆,形成了这个一个思维习惯:把书分为两类,一类是震前出版的,一类是震后出版的。震后的书的思想多多少少受到大地震的影响,体现了一种震后价值观。最近读了昭和女子大学学长崱鮂真理子的书《日本人的美德》,这本书是20121月出版的,主题是重温日本人的美德,特别是大地震中所凸显的日本人的国民性。大地震两周年之际,重温日本人在灾难面前体现出的美德也是颇有意义的。

书中总结了大地震后外国人所赞美的日本人的十项美德:一是冷静,不管遇到怎样的不幸,不是哭泣和悲叹,而是把悲伤深藏,二是讲究礼仪,食品和水紧缺时,亦是分寸不乱,该排队的还排队,三是有才能,比如日本的建筑技术高超,绝大多数建筑经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验。四是高品位,困难时分,也绝不多买多占。五是有秩序,大地震后大家还是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公德,井然有序。六是自我牺牲精神,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几十位勇士冒著生命危险在核电站内施工。七是和善,在灾难中,人们善待弱者,很多商店和餐厅自动降价。八是训练有素,不管男女老少,大家都知晓危急时刻该如何行动。九是媒体的冷静,理性地、肃穆地报道大地震,绝不做多余的煽情。十是诚实,大地震后,不仅盗窃之类的事没有发生,商店里,顾客还帮忙把被地震震落的商品捡起。

以上美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饶有趣味的是,书中分析了日本人的一种常有的生活态度,那就是没法子(仕方偑側偂鮚,其实这也是一种美德,换一句话说就是认命,因为认命,接受现实,所以能够采取必要的对策。灾难中,认命是一种强者的姿态。在大地震发生后,不怨天不怨地,默默地忍耐,淡定地采取对策。余震,要忍;电车不开,要忍;停电,要忍……2011年的夏天,日本全民动员投入节电运动中,完成了政府提出的节电15%的目标。忍耐过度的副作用是,这个节电的夏天约七千名中暑者被送往医院急救,人数是上一年的三倍。这恐怕是日本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都做不到的。

60多年前,日本败战后,起初支撑日本人从废墟上站起来的也是认命思想,接受美国的安排,迎合美国的价值观,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连美国人都感到奇怪,日本人对于在二战中打得你死我活的美国,为何一下子变得服服帖帖?日本民众之前对鬼畜美英痛恨有加,战后好象一下子都忘光了,对美国大兵笑脸相迎。日本人对战败现实的认命不是颓废,而是与卧薪尝胆相似的思维,由此创造了战后经济腾飞的奇迹。

认命是一种美德,没法子而认命,其实是一种很强的适应能力,日本女性嫁到海外,都能很好地做到入乡随俗,比起中国女性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做得更到位。中国人到世界各地都要建起中华街,而生活在其它国家的日本人却少有想建日本城的,一般来说,他们都是默默地融入当地社会。中国人坚持自己的信念,喜欢抗争,争个黑白分明,其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在别人的地盘你还坚持自己的规矩,怎能不孤单凋零?

当然,日本人的忍耐还是有限度、有底线的,就算是认命中也有不认命的部分,比如对于福岛核电站事故这样的人祸,就无法完全认命,很多人忍无可忍,指责政府无力,东京电力公司更是成为千夫指。

今天在中日种种利益冲突中,了解了哪些是日本人认命的,哪些是认命的界限之外的,也许是很重要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1/14661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