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琉璃海
丫头的班主任是个很可爱的女子,刚上任时去参加家长会,觉得班主任有点象绫濑遥,不仅相貌相似,连性格都有点“天然”。会后与丫头交流,丫头惊呼班主任平时完全不是那样的形象啊,赶紧闭嘴,免得颠覆了孩子心目中的老师形象。慢慢的,孩子们也发现班主任并不如她刚上任时那般严格正经,于是开始爬上头发梢。这不,又到一年一度的情人节,学校有规定平时不能带零食去学校,同伴巧克力(不否认也有些是真命的)当然亦被划入零食一类,属于被禁止物品,就有女生用糖衣炮弹去贿赂老师称:你同意我们带巧克力来,同学间进行交换的话,我们就也给你。老师耳朵软,说那就偷偷地拿来吧,别让隔壁班的同学知道(很天然吧)。我问丫头“那你给了吗”,丫头按人头准备的份数里并没有老师的,但是她狡猾地说:我担心老师发胖哦。
今年早有准备,提前几个星期丫头就去看好了手制巧克力的模子、点缀用的各色零碎、包装用品,母女俩用两个周末做出了一托盘,等到交换当天,收获亦丰盛,抱了满怀的同伴巧克力央妈妈拍照时,丫头的笑靥仿佛都会化成糖汁。
又有好笑的话题说班上有两个男生,平时特别不招人待见,两手空空回家总是寂寞,就有父母准备的一份家人礼物,满心欢喜,打开咀嚼,口齿留香,发现还有封妹妹的短信:哥哥,反正今年也没拿到,是吧?那就收下这一份吧。就差问“你满足吗”,呵呵。哥哥瞬间被击沉,天可怜见的。
我不是很喜欢义理巧克力,要么是真命天子,要么不送,总是泾渭分明,但是这“义理”大概也算是日本的独特文化吧。以前在一家大公司就职时,流行职场大家凑份子,同样的礼物,送给男社员人手一份,并不厚此薄彼,这也就是一般做法。但是3月14号WHITEDAY那天,男社员回赠的礼物中除了精美的点心外,每个女孩子还有一枝白玫瑰,真是浪漫,那天下班后的街上满是提著礼品袋的女孩子,但那枝白玫瑰总是与众不同,那是有关“义理”最好的回忆了。
看网上的调查称将近7成的女性对义理巧克力抱消极态度,说没有办法呀,即使是自己讨厌的人,也只能送,也有人说那么期待的回赠品也不过如此,云云。如果真是这样,纵然巧克力包装得再精致缤纷也冤枉,我会替巧克力叫屈。国内是没有3月14号那一说的(起码我在的时候),所以情人节就是男孩子给女孩子送礼物,我怕胖,不要巧克力,更不要宝钻,只要一枝红玫瑰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