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倩
中国多个城市从雾霾到灰霾的空气严重污染问题几乎从一开始在日本就是传媒、舆论和社会关心和议论的热门话题。
至少主流传媒、舆论没对经济高速发展超过日本国力的中国所付出的代价表现得幸灾乐祸,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到邻国的这一灾难迟早蔓延到日本。
事实上地理上靠近中国的日本西部1月16日至17日已录得中国飘来的雾霾污染,福冈县市内录得超过日常3倍的空气污染数值。
九州大学教授竹村俊彦说:“1月16日夜间到17日中午西日本上空覆盖了中国高污染粒子。”
连日本北部的山形县藏王峰峦顶上著名的冰雪怪树(Ice Monster)1月17日中午外表冰雪融化时,里面罕见地现出的黑颗粒,也被证实为是越境而至的中国污染粒子PM2.5。
1月30日和31日大阪府和奈良县等也录得大气中PM2.5超过1天平均1立方米35微克(百万分之1克)以下的日本空气基准。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环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新田裕史警告说:“PM2.5深入人体呼吸器官会容易引起支气管炎,也会令哮喘病恶化”。
西日本地区恐惧的还不止是雾霾、灰霾,近年每年春天从中国飘过来的沙尘暴还可能加重西日本地区的空气污染。
九州大学和国立环境研究所半个月来不时公开“东亚地区黄沙·大气污染物质分布预测”图,而政府环境省建议,受到中国高污染粒子和黄沙飞来的灾害地区居民尽量减少外出、关紧门窗和使用空气清新机。
日本舆论认为中日关系恶劣也对共同防治污染造成妨碍。
不过批评中国政府轻视环保、甚至为了体现影响力,一再率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环保会议上与积极倡导环保的日本、欧盟对抗的日本舆论不少。
《读卖新闻》曾发表题为“中国大气污染呈露成长至上主义的界限”的社论,呼吁中国新领导人习近平的政权充分认识环保对策越迟钝代价就越大,迅速谋求万全的对策。
除了一些右翼网民在网络上渲染一些中国网民诬陷污染来自日本的对抗言论外,主流传媒、舆论也都认为现在最急需的是中日改善关系、加强环保合作,并希望中国迅速行动,谦虚地学习和活用日本的公害对策。
以东京都为例,前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2003年提升在东京行走的柴油车排放废气的标准、2006年开始实施,新条例禁止在东京行走超过排放PM2.5标准的柴油车,违者罚款50万日元(约5500美元)以下并公开公司名或人名,迫使东京大部分公交公司更换了低公害车等。
这个严厉措施目前仍是东京都环境局日常的重要作业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