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世界学生观光峰会在别府举行 / 观光交流消除误解与媒体误导
日期: 05年11月3期

本报讯(记者 张石)11月8日-13日,世界学生观光峰会在日本大分县别府市的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举行。来自海外21个国家的460多名学生及观光专家等参加了这次盛会,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的50名华人学生代表等出席了这次大会。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到会并致辞。
这次大会的宗旨,是促进在国际化新潮流中的国际间相互理解,促进各地区焕发出产业、经济及文化的活力、促进自然、文化与地域社会传统的保护与光大,促进观光的发展并培养观光产业的国际化人才,本次大会围绕上述主题与宗旨隆重展开。以往的观光概念,往往涉及的只是经济产业界等,而这次大会,把观光这一事业进一步提升到促进国际理解,创造世界和平,消除文化误解的高度加以认识。日本国际观光学会会长香川真在10月11日所作的题为《观光领域的人才培养现状与课题》中指出:观光的语源来源于中国古典《易经》,观光是光大自己的文化,学习他者文化的过程,具有文化相互展示,相互藉鉴,相互改变,相互提高的意义。在观光过程中,主人有对自己文化的看法,并向客人展示自己的文化,同时客人也通过赠送礼品等向主人展示自己的文化,主人为了展示自己的文化而不断努力提高自己文化的水平,而客人又成了主人文化的一面镜子,主人通过这面镜子发现自己的缺点并不断改善,因此观光从本质上是一种使社会螺旋性上升的契机。香川会长还指出:在去年北京亚洲杯足球赛之后,他曾带领11名日本学生和6名中国留学生去北京研修。当时报纸上大肆报道中国人的反日感情,媒体对人们的看法产生了强大的导向作用。但是去中国研修,和中国年轻人进行了广泛接触的日本学生却认识到:中国人几乎不抱有媒体所报道的那种极端的反日感情,这次亚洲杯的骚动,只能说明两国间存在的几个应该解决的课题表面化了。看一看实际中的中国,只能说日本的报道是“过剩报道”,媒体的反应是“过剩反应”。而没有参加研修的日本学生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中国的反日感情“比想象的更强烈”。
在13日的全体会议上,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到会并致辞。小泉首相指出:到2010年,要使海外来日本的观光客人从现在的600万提升为1000万。创造一个让人“想去那里,想在那里居住”的城市是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希望大家成为观光振兴领域的创造性人才。与会的学生代表也对媒体导向与直接交流、观光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而香川会长所言及的“接触的意义”,也在与会的中国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会的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的郑映云同学对本报记者说:我这次是第一次来日本,大会组织我们参观了长崎市,给我的印象是长崎是一个很注意环保非常好的城市。当记者谈到中国年轻人的反日感情时郑映云说:其它的人我不清楚,我觉得我没有这方面的情感,不会很偏激,我会学习历史,认清这些问题。我想从事的是跨国、跨文化的工作,我就会比较友好地站在一个跨文化的角度来对待这些问题。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杨健同学说:日本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大家都恪守规矩,就是说大家定下来一个工作是在怎样的时间,怎样的地点去完成,大家就都会原封不动地这样做,既不会早也不会晚,做的事情不会多,也不会少。我觉得这种精神是值得去学习的。再一个就是日本人对自然的保护,日本人的环境意识是比较强的,我们走到日本看到如此美丽的街道,呼吸新鲜的空气,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这么高,这就是日本人热心保护自然环境的结果。在问及是否抱有反日情绪时杨健说:我认为历史不可以忘记,忘记了历史就会迷失很多东西,以史为鉴是将历史作为我们将来行动的一个指导,但是也不要陷入这样一个桎梏之中,这样对中日两国的友好发展是不利的。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4/1453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