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导报讯(记者 张石)著有《另类日本史》的在日华人作者姜建强,最近又有新著《另类日本天皇史》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在书中,作者纵横开阖,犀角独探,透辟地解析了日本天皇制的千年之谜。
日本的天皇家,是个谜一样的存在。
中国有皇帝。日本有天皇。
中国的皇帝在百年前已经死去。日本的天皇则还活在国民的心情之中。
他们取中国《尧典》里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诗句,为之昭和的年号;他们取中国《五帝本纪》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的文言,为之平成的年号。但被摘取的文明大国的皇帝,则寿终正寝了。而取而为之的文明小国的天皇,则还搏跳着生命体征。本能的反应是什么?就是好奇怪。
象征中国皇帝权威的信物是什么?是龙。是五爪的龙。但同样是龙,在韩国是四爪,在日本是三爪。但恰恰是只有三爪龙的日本,天皇还在。这是为什么?
1989年6月21日,《朝日新闻》的晚刊刊登一位英国学者的发言:
每个国家都有历史学家不能解明的历史事实。如美国的人种问题,德国的大屠杀,日本的天皇制。
这里,天皇制被列入人类三大谜史之一。历史的盛宴里显现的亡灵成全人类的谜史,让日本人兴奋不已。
属于一神教的犹太教与基督教有个基本想法:每个文明体系的时间概念都一样。但多神教文明却发现:每个文明各有自己的时钟。为此日本人激动地说,远东的天皇制就是我们的文明时钟。
欧洲历史样态式的宗教,道德,政治,在日本不存在。但是日本有从它风土(纯粹状态)里养育出来的宗教,道德,政治。日本的俳句文体被西方人采用,日本的能剧影响了爱尔兰诗人兼具戏剧家叶慈(1865-1939)。尼采说他相信“艺术渴望生命”这句话。那日本的天皇这门艺术的诞生,是否就是日本人对生命渴望的结果?
皇室的兴衰与历史有关,与文化有关。这当然是一般通论。但是皇室的兴衰能左右历史的走向,能定格文化的内涵,恐怕就是属日本了。在日本,述说天皇的历史,就等于在述说日本的历史,就等于在述说日本的文化。或者说,一部日本天皇史,就是一部日本史,一部日本文化史。
如果设问:日本文明有哪些要素?或者说怎样捕捉日本文明的基本概念?在我看来这三要素是无法脱离视野的:天皇,多神,怨灵。正是这三要素,构成了日本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体系。这个体系当然有其理解上的难度。而难度最大的就是天皇这个要素。
天皇何以能构成一个国家的文明要素?这是个谜。是个很深很玄的谜。
著有《另类日本史》的在日华人作者姜建强,最近的新著《另类日本天皇史》在这方面做了较深入的探讨。皇祖神天照大神为什么要与弟弟搞暧昧?神武天皇就是中国的徐福?是谁,为什么非杀天智天皇不可?永远消失的为什么还是天武王朝?圣德太子为何成不了天皇?持统女帝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是谁制定了天皇原理的游戏规则?称德女帝是中国的尧?道镜和尚是中国的舜?三种神器为何成了皇室的防伪性标志?藤原氏与天皇家隐秘关系的深层何在?什么是皇统接近的极限原理?足利义满为何最终死在不死鸟的天皇家?扮演天皇家掘墓人的天皇是谁?天皇何以成神的最大秘仪是什么?天皇制是国民情感的炼金术?日本天皇家的后宫是如何构造的?天皇为什么没有姓?天皇家万世一系何以可能?总之日本天皇家——一个虚幻王朝的诞生充满了不可解的谜。
日本皇室藏身于神话与巫术之背后,其神秘的深度无人能及。它不仅是全世界仅存的时间最久的皇室,也是上演各种皮影戏的绝好舞台。护城河的另一端,是跨越时空的另一个国度,背负着天皇家沉重的难以诉说的历史。夜晚时分,圣女祭司在暗昏迷魂的皇宫深处,主持着不为外人所知的古老的祭奠。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咏经声,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
125代,今年78岁的明仁天皇,就居住在护城河的另一端。稍之前刚动过心脏搭桥手术,安危牵挂了万千国民。一名原本聪颖,活泼,受过哈佛教育的皇太子雅子妃,也在深宫守着寂寞。倒是可爱朝气的爱子内亲王,放学后牵着一条名贵的狗,嬉戏于皇宫的草坪上,显得无忧无愁。当然,还有皇太次子秋筱宫妃子,在六年前为皇室争气产下一皇孙悠仁亲王。“悠仁”之名取自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名句。这边悠然了,那边就不悠然了。皇太子德仁在责怪谁不争气呢?是自己还是那位原本日本外交部的美女妻子?
用历史的童话,用哲学的老成,用文学的洗炼,用神话的迷幻,解构日本天皇家深藏于暗黑中的隐密,就是这本书的最大迷人之处。一本书就能通晓2000多年的天皇史,就是这本书的最大看点。作者文笔优美,深入浅出,非常具有可读性。
作者在新著的前言中写道: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不是尼采,而是黑格尔第一个指出:涌动在现代宗教情感下面的是这样一种情感——上帝死了。那么,日本人是否也在涌动这样一种情感吗?这就是天皇家最顶级的谜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不先读日本史,也可以不先读日本文化史,只要先读读日本天皇家谜史,你就是半个日本通了。总之,日本天皇制是个魔方,你怎么转动,都不能走出终级;你怎么转动,谜还是一个谜。
日本的天皇家,是个谜一样的存在。
中国有皇帝。日本有天皇。
中国的皇帝在百年前已经死去。日本的天皇则还活在国民的心情之中。
他们取中国《尧典》里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诗句,为之昭和的年号;他们取中国《五帝本纪》中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的文言,为之平成的年号。但被摘取的文明大国的皇帝,则寿终正寝了。而取而为之的文明小国的天皇,则还搏跳着生命体征。本能的反应是什么?就是好奇怪。
象征中国皇帝权威的信物是什么?是龙。是五爪的龙。但同样是龙,在韩国是四爪,在日本是三爪。但恰恰是只有三爪龙的日本,天皇还在。这是为什么?
1989年6月21日,《朝日新闻》的晚刊刊登一位英国学者的发言:
每个国家都有历史学家不能解明的历史事实。如美国的人种问题,德国的大屠杀,日本的天皇制。
这里,天皇制被列入人类三大谜史之一。历史的盛宴里显现的亡灵成全人类的谜史,让日本人兴奋不已。
属于一神教的犹太教与基督教有个基本想法:每个文明体系的时间概念都一样。但多神教文明却发现:每个文明各有自己的时钟。为此日本人激动地说,远东的天皇制就是我们的文明时钟。
欧洲历史样态式的宗教,道德,政治,在日本不存在。但是日本有从它风土(纯粹状态)里养育出来的宗教,道德,政治。日本的俳句文体被西方人采用,日本的能剧影响了爱尔兰诗人兼具戏剧家叶慈(1865-1939)。尼采说他相信“艺术渴望生命”这句话。那日本的天皇这门艺术的诞生,是否就是日本人对生命渴望的结果?
皇室的兴衰与历史有关,与文化有关。这当然是一般通论。但是皇室的兴衰能左右历史的走向,能定格文化的内涵,恐怕就是属日本了。在日本,述说天皇的历史,就等于在述说日本的历史,就等于在述说日本的文化。或者说,一部日本天皇史,就是一部日本史,一部日本文化史。
如果设问:日本文明有哪些要素?或者说怎样捕捉日本文明的基本概念?在我看来这三要素是无法脱离视野的:天皇,多神,怨灵。正是这三要素,构成了日本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体系。这个体系当然有其理解上的难度。而难度最大的就是天皇这个要素。
天皇何以能构成一个国家的文明要素?这是个谜。是个很深很玄的谜。
著有《另类日本史》的在日华人作者姜建强,最近的新著《另类日本天皇史》在这方面做了较深入的探讨。皇祖神天照大神为什么要与弟弟搞暧昧?神武天皇就是中国的徐福?是谁,为什么非杀天智天皇不可?永远消失的为什么还是天武王朝?圣德太子为何成不了天皇?持统女帝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是谁制定了天皇原理的游戏规则?称德女帝是中国的尧?道镜和尚是中国的舜?三种神器为何成了皇室的防伪性标志?藤原氏与天皇家隐秘关系的深层何在?什么是皇统接近的极限原理?足利义满为何最终死在不死鸟的天皇家?扮演天皇家掘墓人的天皇是谁?天皇何以成神的最大秘仪是什么?天皇制是国民情感的炼金术?日本天皇家的后宫是如何构造的?天皇为什么没有姓?天皇家万世一系何以可能?总之日本天皇家——一个虚幻王朝的诞生充满了不可解的谜。
日本皇室藏身于神话与巫术之背后,其神秘的深度无人能及。它不仅是全世界仅存的时间最久的皇室,也是上演各种皮影戏的绝好舞台。护城河的另一端,是跨越时空的另一个国度,背负着天皇家沉重的难以诉说的历史。夜晚时分,圣女祭司在暗昏迷魂的皇宫深处,主持着不为外人所知的古老的祭奠。和着轻轻的喃喃的模模糊糊的咏经声,黄卷青灯,美人迟暮,千古一辙。
125代,今年78岁的明仁天皇,就居住在护城河的另一端。稍之前刚动过心脏搭桥手术,安危牵挂了万千国民。一名原本聪颖,活泼,受过哈佛教育的皇太子雅子妃,也在深宫守着寂寞。倒是可爱朝气的爱子内亲王,放学后牵着一条名贵的狗,嬉戏于皇宫的草坪上,显得无忧无愁。当然,还有皇太次子秋筱宫妃子,在六年前为皇室争气产下一皇孙悠仁亲王。“悠仁”之名取自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名句。这边悠然了,那边就不悠然了。皇太子德仁在责怪谁不争气呢?是自己还是那位原本日本外交部的美女妻子?
用历史的童话,用哲学的老成,用文学的洗炼,用神话的迷幻,解构日本天皇家深藏于暗黑中的隐密,就是这本书的最大迷人之处。一本书就能通晓2000多年的天皇史,就是这本书的最大看点。作者文笔优美,深入浅出,非常具有可读性。
作者在新著的前言中写道: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不是尼采,而是黑格尔第一个指出:涌动在现代宗教情感下面的是这样一种情感——上帝死了。那么,日本人是否也在涌动这样一种情感吗?这就是天皇家最顶级的谜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不先读日本史,也可以不先读日本文化史,只要先读读日本天皇家谜史,你就是半个日本通了。总之,日本天皇制是个魔方,你怎么转动,都不能走出终级;你怎么转动,谜还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