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海玲
我的妈妈是美人。先从远处说,小时候我父母在四川,我住在上海。有客人到家里来,哄我白相得开心了,我就讲,带侬去看阿拉姆妈──我拉着人家的手走到照相馆,橱窗里有我妈妈被放大的相片。再说我长大成人,遇到仁慈的朋友们,好心肠地恭维我漂亮,但他们看到我妈妈的照片,立刻众口一词地改为,你妈妈年轻时候比你漂亮。
不知道红颜薄命一词准确的概率,我的妈妈确是命运多舛。在她童年的记忆里,只有一个保姆是亲近的人。而此后,先是始终被家庭出身的阴影笼罩,后遭遇我父亲病逝。漫漫长路,令她后来常说,人生太长,不堪回首。
我与妈妈隔阂了相当长的年数。有熟读我文章的朋友问,为何只见你写祖父母,不见你写父母。事实上莫说写,我从前听到歌颂母爱的歌儿都觉与我遥远得如隔了银河。
妈妈是语文老师,她不知道除了严教,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爱女儿,因为她自己未曾被父母宠爱过。用老鼠见到猫来形容我见到妈妈,绝无丝毫夸张。比如说考试后,孩子们总有几天可以轻松──再严格的家庭,也要等试卷发回来再说。而我的学生时代一大半是与妈妈同校,我连那缓冲的几天都没有,她竟第一时间去办公室,让她同事先改出我的卷子。又比如我在三楼教室上课,悄悄剥了一块糖塞进嘴里,扔糖纸出窗同时一脸正经听课,课间她却冲进来质问,你是否上课吃糖?原来那糖纸飘飘扬扬从窗外落下,楼下是她正上课的教室,活该被她看见。那糖寄自香港,当时少见,犯人是我无疑。诸如此类,怎一个“严”字了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即使是温柔的反抗。我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阳奉阴违。日记写两本,一本给她看,满篇读书笔记或深受教育;一本密密麻麻写自己的心事,藏进书架里层。算我妈妈运气好啊,若是如今的日本,涩谷街头有那样多的“家出”少女,说不定我就走上“不良”之路了。
我的彻底反抗是18岁离家,日后回顾,颇有自我放逐的意味。在我自己当了妈妈以后,更有翅膀硬了之感。少女时代的伤痕竟在成年后也不淡却,这是我和妈妈都始料未及的。我度过了非常抗拒她的几年,似是加倍重温我被压抑的反抗期。有一次我对着计算机,她期期艾艾地过来,说,我从前应该抱你的时候没有抱你,现在你这么大了,我可不可以抱抱你。
我的心里翻江倒海,脸上还是冰天雪地。
时间是良药。我渐渐从妈妈开始苍老的脸上看出许多美丽来。从前的聪慧才情、活泼妩媚以及那些若隐若现的韵事,她都逐一淡忘,只偶尔让我惊叹她头脑的灵敏。在过了耳顺之年后,她生命的重心就是她的外孙们了。她自己有时也很不好意思地笑道,真是的,我看他们,怎么都是好的,是不是当年对你太严格,管教都用尽了?
我要感谢我的妈妈,除了万千人说过的颂词,最深处的感动,是她送给我一副自尊、善良、慈爱而优雅地老去的背影。她说一个女人最可爱的时候,是成为了老奶奶之后还安安静静,不给人添麻烦。
女人的教科书是她的母亲,这话是没有错的。女人的一生总在闺房的焦虑和产房的紧张中度过,能从容理性地受社会影响者并不多。有人说娶女子要先看看她的妈妈,这话也是没有错的,那些娘胎里带来或后天潜移默化的相似,也许显性也许隐性,丝丝缕缕,是神秘的性格符号。可以改良,难以变种。
我的妈妈现在是一位慈祥的小老太太,十分淡然地注视人生。我看着她的白发,忽然希望她还有当年的锐气与我争吵,即使呵斥,也是甜蜜的。但她已经不再在钢琴旁欢快或抒情地边弹边唱,也极少对我的文章做出精练的评点。她时常看着我们而不由自主地笑起来,不再有当年橱窗里相片的明媚照人,却有如和煦的阳光。回忆过往时,她不再对生活有疑问和怨言,倒常感恩,说上帝给了她不错的人生,尤其是,一个珍贵的女儿。
历经沧桑,洗尽铅华,我的妈妈在我心中是一个美丽的妈妈。我要感恩的是,我还有机会爱妈妈。虽然她常说已将人生看透,并不期望长寿,但我祈祷她活很长很长,算是为我,让我望向天涯路,前面总有一个妈妈。我想这是幸福的。
我的妈妈是美人。先从远处说,小时候我父母在四川,我住在上海。有客人到家里来,哄我白相得开心了,我就讲,带侬去看阿拉姆妈──我拉着人家的手走到照相馆,橱窗里有我妈妈被放大的相片。再说我长大成人,遇到仁慈的朋友们,好心肠地恭维我漂亮,但他们看到我妈妈的照片,立刻众口一词地改为,你妈妈年轻时候比你漂亮。
不知道红颜薄命一词准确的概率,我的妈妈确是命运多舛。在她童年的记忆里,只有一个保姆是亲近的人。而此后,先是始终被家庭出身的阴影笼罩,后遭遇我父亲病逝。漫漫长路,令她后来常说,人生太长,不堪回首。
我与妈妈隔阂了相当长的年数。有熟读我文章的朋友问,为何只见你写祖父母,不见你写父母。事实上莫说写,我从前听到歌颂母爱的歌儿都觉与我遥远得如隔了银河。
妈妈是语文老师,她不知道除了严教,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爱女儿,因为她自己未曾被父母宠爱过。用老鼠见到猫来形容我见到妈妈,绝无丝毫夸张。比如说考试后,孩子们总有几天可以轻松──再严格的家庭,也要等试卷发回来再说。而我的学生时代一大半是与妈妈同校,我连那缓冲的几天都没有,她竟第一时间去办公室,让她同事先改出我的卷子。又比如我在三楼教室上课,悄悄剥了一块糖塞进嘴里,扔糖纸出窗同时一脸正经听课,课间她却冲进来质问,你是否上课吃糖?原来那糖纸飘飘扬扬从窗外落下,楼下是她正上课的教室,活该被她看见。那糖寄自香港,当时少见,犯人是我无疑。诸如此类,怎一个“严”字了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即使是温柔的反抗。我小小年纪就学会了阳奉阴违。日记写两本,一本给她看,满篇读书笔记或深受教育;一本密密麻麻写自己的心事,藏进书架里层。算我妈妈运气好啊,若是如今的日本,涩谷街头有那样多的“家出”少女,说不定我就走上“不良”之路了。
我的彻底反抗是18岁离家,日后回顾,颇有自我放逐的意味。在我自己当了妈妈以后,更有翅膀硬了之感。少女时代的伤痕竟在成年后也不淡却,这是我和妈妈都始料未及的。我度过了非常抗拒她的几年,似是加倍重温我被压抑的反抗期。有一次我对着计算机,她期期艾艾地过来,说,我从前应该抱你的时候没有抱你,现在你这么大了,我可不可以抱抱你。
我的心里翻江倒海,脸上还是冰天雪地。
时间是良药。我渐渐从妈妈开始苍老的脸上看出许多美丽来。从前的聪慧才情、活泼妩媚以及那些若隐若现的韵事,她都逐一淡忘,只偶尔让我惊叹她头脑的灵敏。在过了耳顺之年后,她生命的重心就是她的外孙们了。她自己有时也很不好意思地笑道,真是的,我看他们,怎么都是好的,是不是当年对你太严格,管教都用尽了?
我要感谢我的妈妈,除了万千人说过的颂词,最深处的感动,是她送给我一副自尊、善良、慈爱而优雅地老去的背影。她说一个女人最可爱的时候,是成为了老奶奶之后还安安静静,不给人添麻烦。
女人的教科书是她的母亲,这话是没有错的。女人的一生总在闺房的焦虑和产房的紧张中度过,能从容理性地受社会影响者并不多。有人说娶女子要先看看她的妈妈,这话也是没有错的,那些娘胎里带来或后天潜移默化的相似,也许显性也许隐性,丝丝缕缕,是神秘的性格符号。可以改良,难以变种。
我的妈妈现在是一位慈祥的小老太太,十分淡然地注视人生。我看着她的白发,忽然希望她还有当年的锐气与我争吵,即使呵斥,也是甜蜜的。但她已经不再在钢琴旁欢快或抒情地边弹边唱,也极少对我的文章做出精练的评点。她时常看着我们而不由自主地笑起来,不再有当年橱窗里相片的明媚照人,却有如和煦的阳光。回忆过往时,她不再对生活有疑问和怨言,倒常感恩,说上帝给了她不错的人生,尤其是,一个珍贵的女儿。
历经沧桑,洗尽铅华,我的妈妈在我心中是一个美丽的妈妈。我要感恩的是,我还有机会爱妈妈。虽然她常说已将人生看透,并不期望长寿,但我祈祷她活很长很长,算是为我,让我望向天涯路,前面总有一个妈妈。我想这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