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歼-15舰载机性能揭密
日期: 2012/11/29 15:26
近日,网上出现一张中国歼-15舰载机的最新图片,最令人惊喜欢的是该机的可能配备了国产涡扇-10H型涡扇发动机,这标志着中国海军舰载航空兵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而目前瓦良格号航母试航在即,中国目前的舰载机研制又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性能又如何?网易军事将予以独家解读。



航母舰载机需形成体系

我们知道航空母舰的威力在于它的舰载机,也就是先进的舰载机和航空母舰缺一不可,航空母舰的巨大的续航能力和舰载机的快速、机动作战能力相结合,有效的提高航母编队的制空能力及综合作战能力,这是取得现代海战胜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战争日益体系化,仅凭单一机种已经很难取得现代战争的胜利,因此各国航母的舰载机也由单一机种发展为多种飞机组成的舰载机联队,舰载机担负的任务也越来越广,包括防空、反舰、对地攻击、侦察、电子战等多种任务。特别是随着舰载固定翼预警机上舰,通过数据链与舰载作战飞机形成联合网络作战系统,让不远万里奔赴对方沿海作战的航母编队,仍将空中信息指挥引导优势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个对于中方取得空战的胜利乃至取得战争的胜利都至关重要。

一艘尼米兹敌过一国空军

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舰载机联队为例子,它包括20架F/A-18E/F战斗机(2个中队),20架F/A-18C/D战斗机(2个中队,即将由F-35战斗机替代),1个空中预警与指挥中队-4架E-2C“鹰眼”预警机,1个电子战中队-4架EA-6B电子战飞机(即将由E/F-18G替代),此外还有若干架反潜直升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艘尼米兹级就拥有40架以上的三代作战飞机,这超过了许多国家空军的数量,并且拥有包括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的完整的空战信息支援力量,它们组成的作战能力可以压倒许多国家的空军,尼米兹级的“超级航母”之称很大程度上正来源于此。

不过这种辉煌后面是天文数字的军费投入,其他国家很难模仿,如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舰载机联队的组成相对简单,由大约30架阵风作战飞机和4架E-2C“鹰眼”空中预警机组成,(由于阵风还没有满编,所以戴高乐号暂还配备有部分超级军旗攻击机),不论数质量都要低于尼米兹级,所以作战能力也要逊于前者,其他国家如英国、意大利等国航母仅配备有垂直起降作战飞机,其作战能力更低,所以尽管大英帝国已经是日薄西山,砸锅卖铁也要建造6万吨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就是希望能够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海上空战体系。



歼15仿制于苏33属重型战机

中国海军航母的舰载战斗机使用的是歼-15型双发重型战斗机,该机是在歼-11B的基础上再对苏33进行了仿制。中国海军之所以选择歼-15,是因为双发重型机战斗机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载弹量和改进潜力,作战弹性也要高很多,特别是重型作战飞机可配备更大孔径的天线、更多的机载武器,所以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重型作战飞机的作战效能通常要高于中型作战飞机。从各海军强国的舰载机发展趋势来看,重型、多用途化是发展主流,同样以瓦良格号的大小来看,尤其是机库空间来看,它搭载舰载作战飞机的能力明显低于尼米兹级,因此很难用高低搭配的办法来配备舰载机作战团,而更加强度后勤支援、训练操作系统的通用性,所以中国海军可能和法国海军一样,希望在航母上配备单一的作战飞机。

歼15航电性能领先苏33一代

与发动机相比,新世纪中国在航空电子领域则是进步神速,机载相控阵火控雷达、玻璃化座舱、数据链、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已经在作战飞机上面运用,因此尽管歼-15仿制于苏33,但其航电性能水平却要比苏33整整高出一代,所以歼-15可能会配备中国新一代机载火控雷达及航空电子系统,可以抗衡国外三代及三代半作战飞机的威胁。与瓦良格同级的库兹涅佐夫级可以搭载大约20架左右的苏-33作战飞机,笔者认为瓦良格号的载机数量比其相当或者稍多一点,配合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可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歼-15的性能。

发动机短板影响歼15性能

在这种情况下,重型作战飞机多用途能力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歼-15与歼-11B最明显的外部区别就是前者采用了三翼面。这是因为舰载考虑到在航母起降、长时期海上使用等情况,对飞机结构进行了加强,同时采用了防腐蚀措施,这些都不可避免的增加了飞机的重量,有资料与歼-15类似的苏-33飞机,它的重量比原型机苏-27增加了大约10%重量,这样就降低了飞机的载荷,增加了起降距离,这对于空间有限的航母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必须采用相应的措施来提高飞机的升力。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144478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