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竞报:加藤嘉一陷入诚信危机
日期: 2012/11/08 18:34
  曾写专栏《假文凭的土壤》质疑分析唐骏造假的“在华最有名的日本人”加藤嘉一,日前被日本杂志《周刊文春》曝出伪造履历并未考上过东京大学。

  该媒体在走访加藤嘉一多位师友后认为,加藤嘉一在各种访谈及电视节目中所称的“曾经考上东京大学”不实,文章还列举了其履历中的其他可疑之处。对此,加藤嘉一先后在日本官方网站和中国微博上承认自己“并没有考上过东京大学”,并表示歉意,称是由“幼稚与不成熟,傲慢与无知”所致。

  据日本新闻网10月31日消息,当天出版发行的日本《周刊文春》杂志刊登了有关加藤嘉一伪造简历的文章。文章说多数日本人对加藤提出了批评,认为他有投机行为,“在中国说日本的坏话,而在日本却说中国的坏话”。加藤曾宣称过的“考上了东大,但自己主动放弃”之事,更是涉嫌造假,加藤当时的班主任澄清,他并未考上过东大。

  加藤嘉一在日本的所属事务所社长对此回应称:“他并未考取东京大学,个人资料上也从没有这么写过。我们只是负责加藤在日本的经理事务,他在中国的言行我们并不清楚。”

  10月31日,加藤嘉一在其日语网站上发表博文,承认自己“没有考上过东大,当然也不曾入学”。对于其他的指摘,则没有正面回应,仅仅答复称“今后,为了不使诸位误解,不给诸位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我将会加倍留心自己在主页等地方所发表的文字,努力使用更为正确的表达方法。”

  同日,北京大学表示加藤嘉一是通过录取考试才获得北大学生资格,加藤是否在东大录取事情上说谎,不影响北大对其录取以及最后的毕业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加藤嘉一在新浪微博的致歉,至少要晚于日本官方网站6个小时。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他曾透露,四十岁后要在日本竞选从政。原因或许也不难解释,立志要回日本竞选从政的加藤,应该明白履历造假在日本意味着什么。


加藤嘉一的三大谎话

1.为来北大放弃东大

  加藤嘉一透露,高中时因体育成绩好,参加全国游泳竞标赛获得第4名,所以有保送进东京大学的资格。
  但是根据日本华人博士桥本隆则考证,查询当年及前一年的日本全国游泳比赛,并未发现有名为加藤嘉一的人获奖。《周刊文春》记者对加藤嘉一所上高中进行采访后发现,加藤当时的班主任老师表示,毕业的那年学校考上东京大学的只有两名理科学生,加藤嘉一是文科特进班学生,并未考上东京大学。

2.北京大学国费留学第一人

  加藤嘉一在中国出版的书中写到,自己是“日本公派留学生”。而在日本的出版物中介绍自己是“用中国教育部的费用来留学的”,两者自相矛盾。
  实际上他并没有“日本公派留学生”头衔,而是中国大学出钱的奖学金留学生。同时,加藤嘉一在《我是日本海的交流桥梁》一书中谈到,自己是北京大学国费留学第一人,但是中国的国费留学制度早从1984年即已开始,1990年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他不可能是第一人。

3.担任北京大学朝鲜半岛研究所研究员

  加藤嘉一在日本节目中提到在北京大学任教,在中文著作《以谁为师》中写明自己在北京大学朝鲜半岛研究所工作。
  但是查看北京大学官方网站,发现研究中心的网页里并没有朝鲜半岛研究所,加藤曾经就学的国际关系学院也没有同名的研究室,加藤嘉一也没有在北大讲过课。而且在今年5月,深圳电视台旗下的网络剧组“中国时刻”中就表明北大根本没有这么一个研究机构。


》人物速写
“自卑,怕见人”
  1984年出生的日本青年加藤嘉一在中国生活了9年,并在这里开启了他的人生事业。他身高1.83米,比大多数日本人高,个性也比较直率。2003年,他18岁,高中毕业,正式踏上了留学路。他选择了北京,因为觉得自己跟这里的语言“合得来”。
  2008年3月,加藤在凤凰网开了博客,5月,偶然经朋友推荐,他看到了FT中文网一篇文章,于是写了个读后感,发给了文章后附的电子邮件地址。在邮件里,加藤自我介绍:“我是个日本人,在中国生活了这么多年,在北大读书,其实我也爱好写作,我在凤凰有个博客,如果你有时间和兴趣可以看一下。”很快,作者魏城回了信:“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以撰稿人的形式给FT投稿。”加藤首先连着写了三篇,“写到这里,他们说,开个专栏吧。”就这样,加藤嘉一的《第三眼》诞生了。这也成了他的“节点”,那一年,他23岁。
  此后,加藤嘉一受邀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以一个日本在华留学生的视角审视中日关系。近些年,加藤嘉一先后出版《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中国,我误解你了吗》《中国的逻辑》《日本的逻辑》《致困惑中的年轻人》等著作,在中国引起广泛反响,他也曾因此被媒体称为“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
  加藤小时候,父亲经营的公司破产,家道中落,这让他的性格深受影响,“自卑,怕见人”,但也锻炼了他。他的父亲生前说过:“嘉一,勤奋是你唯一的才华。”白岩松为他的自传写评语道:“我们现在有理由夸奖加藤所做的一切,但是或许十年或二十年以后才能看到书中真正的价值。”这话让加藤“兴奋而感动”。

加藤嘉一谈中日

  加藤嘉一这个80后日本青年,不但会说中国话,而且有点“中国化”了。曾有人认为加藤嘉一极具成为中国问题专家的潜质,甚至有人已经把他当做中国问题专家。他经常从“旁观者”角度,点评中国内政,有时候赞美一下中国,顺便批评一下他的祖国。

赞中国
中国各个部门始终对我很友好

  2010年7月10日《新京报》书评周刊刊出题为《日版“韩寒郭敬明”》采访加藤嘉一的封面报道,其中有记者问到:你的很多评论文章关注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内政外交的诸多方面,你作为日本人为什么能来谈?加藤嘉一在FT专栏文章中的完整回答是:我能保持平衡。在这一点上,我跟韩寒一样,我们始终都在贯彻、表达政府需要的东西,所以有关部门不可能找我麻烦。中国的各个部门始终对我很友好,他们一直鼓励我,甚至感谢我勇敢发表观点。

京沪高铁比日本新干线更稳定、更安全

  “2008年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在建成之初客流非常少,第一年就亏损了7亿元,引发了社会上对高铁经济前景的严重担忧。但一年后北京地铁4号线建成,京津城际很快停止了亏损,未来还将随着天津地铁的通车而转为大幅盈利。“几年之后,等市场适应过来,高铁的时速将恢复到350公里,甚至发挥出潜力,变得更快。虽然听起来有点疯狂,但实验表明,在京沪高铁上即使以时速430公里行驶,也比目前日本新干线时速320公里的列车更稳定、更安全。”
  在一篇名为《中国高铁的未来》的文章中,他认为中国高铁前途一片光明。

批日本
希望日本政治家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端正态度

  2005年4月,北京发生反日游行。加藤嘉一混进游行队伍,一路上用短信向使馆汇报动态。事后凤凰卫视连线加藤嘉一,那是他第一次参加对话直播。主持人胡一虎问:“加藤,发生游行责任在中方还是在日方?”他开口答道:“既然我们把它视为外交事件,那么原因肯定来自双方,两国必须对此做好反思。但我作为日本人,希望本国某些政治家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端正态度。”

日本首相不应再参拜靖国神社

  在加藤嘉一近期的一篇题为《写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年之际》专栏里,他谈到虽然因钓鱼岛纷争,一些重要的庆祝活动被迫取消,中日间种种文化、经济交流也纷纷暂停,但他还是能观察到,两国开始通过外交渠道更积极开展对话,以期让危机“软着陆”。他认为日本民众也很清楚,旁边那条充满不确定性的巨龙正在快速发展,赶超自己。可以说,两个民族正在打一场“心理战”。谈到历史认识问题,他认为,日中双方其实都应该退进各自的底线之内。具体来说,日本首相不应再参拜靖国神社。

专家点评
应区别对待他的造假和贡献

  伪造履历事件发生后,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对待加藤嘉一应该两方面看,没有必要因为他在道德上有瑕疵,而否定其之前的勤奋和成功;同样,也不可能因其之前的成功,而选择性地忽视其道德上的瑕疵。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问题专家冯玮认为,应该区别对待他造假和他的实际贡献,不应该因人废言和废事。说到底学历造假只是一种自我包装,以一种虚假面目出现在中日社会。不能因为他学历造假,就将他这些年在中国所有的言行都视为是虚伪的、无意义的。
  谈到为何加藤嘉一首先向日本公众致歉,冯玮认为,这说明在日本社会,日本人对诚信的重视程度要超过中国。竞报记者张迪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4/144132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