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也谈诺贝尔奖
日期: 12年10月4期

■ 鲁 强

 

莫言获奖之后,我在某日语网站上看见两篇点击率相当高的报道。一篇说莫言的作品在中国也存在很多争议,另一篇报道说部分中国留学生为村上春树的落选深表遗憾,有被采访者表示要是两人都获奖就好了。两篇报道都很长,此处无法赘述,再加上写报道的人(我实在不想称其为记者)话中藏话,弦外有音,两篇报道的精髓可浓缩如下:尽管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他的作品只是得到部分人的欣赏,连很多中国人都不买账;尽管村上春树没得奖,毫不影响包含中国人在内的大批读者对其作品的肯定。我把报道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前看后看,怎么也看不出这是全方位分析多角度观察,写报道的人什么心情相当明显——羡慕嫉妒恨。

2010年,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铃木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曾经说,想要成功就需要认真做研究,把握结果,坚持不懈的努力,否则幸运不会降临,这句话和华罗庚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异曲同工。为什么铃木教授能获奖,是因为他不惧艰辛全心全意的做研究一做就是几十年。那些认认真真为自己的事业倾注心血的科学家、教授、学者、医生、老师等等等等,即便他们得不了任何奖项,依然值得尊敬。在浮华的社会里,耐得住寂寞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踏踏实实坐下来工作的精神远比奖项可贵。我没看过村上春树的作品,即便看过也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否定其作品的价值。作品能达到现在的程度,按常理推测应该离不开作家在人们视线之外付出的刻骨铭心的苦功。如果作家在呕心沥血的搞创作但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是作品本身而是有没有得奖,恐怕这对作家本人也是一种不尊重。

众口难调,中国人口那么庞大,对莫言的作品有不同见解,不仅是很正常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报道这时候说中国人对莫言的作品意见不一,真是奇怪,在其它问题上,某些日本媒体把十三亿中国人一棒子全打死的时候还少吗?这回突然明白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了,真不知道脑壳里哪块糨糊突然开了窍。

换个角度看,要谈诺贝尔文学奖就要先考虑什么是文学,更直接一点的说什么是语言。我身边有无数个和我年龄相仿的日本人,如果我有看不太懂的稍稍难一点的日文语法,没人能告诉我怎么回事;如果我有看不懂的日语诗词,没人能告诉我前因后果;如果我有不太会用的敬语□□可能因为自己是井底之蛙的缘故吧,问日本年轻人敬语用法这种脑子缺弦儿的行为,我若干年前就知错就改了。如果一批又一批年轻人对自己国家的语言混乱得无以复加,就是诺贝尔文学奖铺天盖地奖章能堆成山,又有什么意思呢。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与其因为没得诺贝尔奖纠结,与其因为得了诺贝尔奖狂喜,不如让年轻人扎扎实实的学点知识学点本事,那才是硬道理。

网上说诺贝尔本人有这么一句话,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他可能未曾想到,自己创立的这份奖项已成为无数人趋之若鹜的桂冠。淡泊名利的诺贝尔,以及为了奖项而喧哗吵闹捶胸顿足的芸芸众生,对比鲜明。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4/14392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