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心心相印不解之缘
日期: 12年09月4期
 ■天涯草

 

值此《中文导报》诞生20周年之际,回首上个世纪90年代、笔者远离日本政经文化中心东京身居偏远之地熊本却能与导报邂逅相逢,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缘分二字。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朋友那里看到了版面只有现在一半大小的导报,久违了的华文妙笔一时间令我流连忘返,从此便与导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所周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和《每日新闻》为日本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报刊。无独有偶,经过几十年的沧桑演变,在日华人创办的华语报刊(以下简称华刊)在笔者有限的视野中也似乎形成了《中文导报》、《东方时报》和《日本新华侨报》三足鼎立、多家中小报刊百花争艳的局面。作为读者,起初只要有时间和报纸,不论哪家华刊我都看,但在不知不觉中却形成了感情偏好,有的渐行渐近,有的渐行渐远。作为作者,我曾在多家华刊上发表过文章、诗词及书画作品,但掐指算来却发现刊载于《中文导报》上的作品为最多。

 

一个文字两起因缘

虽说中国人常讲缘分,但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恐怕对这一词汇的理解仅限于似懂非懂、人云己云的程度。随著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积淀,逐渐觉得世间万事常有人智莫测的玄妙关联。所谓缘分或许就是其中之一。我幼年丧母,全靠日本血亲的鼎力协助来到东瀛。在众多亲属中对我帮助最大的当属母亲的妹妹四姨母。当初我加入日本国籍时,姓氏改为母亲生家的日本原姓,而名字却沿袭了在中国时的原名文成。几年前在整理亲属的名簿时意外地发现众多亲属中只有四姨母的名字文子中含有字。顿时惊愕不已,这难道不是缘分吗?

我虽对古往今来的所谓姓名学一无所知,但却相信人名”“物名绝非无源之水,可能暗藏某种超越人智的信息和意义。在我所知的华刊中只有《中文导报》这个报名中含有字,而自己发表在导报上的作品又恰恰最多的事实,再次令我感到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一种缘分

    残孤冷暖屡见报端

作为日本战败的一个后遗征,出现了所谓中国残留邦人等这一社会群体。每个残留妇人、残留孤儿乃至他们的子女,都或多或少地有过不同常人的特殊遭遇。由于语言文字的障碍和社会地位的卑微,他们的喜怒哀乐很难得到倾诉和表达。笔者作为战后出生并具有中日两国血统之人,又是少数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者,总觉得有责任把所看到的残孤社群的现实生活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出来,让后人永不忘记战争的残酷与苦难。

由于《中文导报》对弱势阶层的大力关注和充满爱心,我的上述愿望得以实现。从1997年最初发表的一首《满江红》开始,到后来的《落叶飘零归故乡》、《残孤缩影话命运》……,直至不久前发表的《大海之子的悲喜人生》等,笔者在导报上发表的此类作品已达十篇以上。这些文章通过自身的以及家族的坎坷经历,概述了残留妇人、残留孤儿及具有中日两种血统的残留二世的各自不同命运。

 

   精英天地草根舞台

《中文导报》从最初的小报起步,发展成今天最具影响力的华刊,为广大的在日华人及时地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宝贵的精神食粮。不仅全力报道、宣扬了在日华人中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企业精英的奋斗历程,也为像我这样的草根阶层提供了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字舞台。堪称鞭策我在东瀛路上努力拼搏的良师益友。

令我终生难忘的是,2009年7月9日第766期上发表了拙文《母亲的眼睛给我力量》。这篇文章在排版形式上鲜明独特,翻开第32版,一幅硕大的画像立即映入读者眼帘。这是我为因战争而华年早逝的母亲所画的素描。鉴于该文发表后在熊本地区的归国者中相互传看有一定影响,我将其译成日语寄给日本亲属和友人,姨母们都说含著眼泪读完,感慨万端。我的母亲,一个25岁便死于异国他乡的战争受害者,60年后其年轻俊美的遗影载入报刊,华年早逝的命运再次唤醒人们的记忆,想来或许能给九泉下的母亲一点安慰吧。该文倾诉了笔者几十年来憋在心中的话,使我对《中文导报》充满了感激之情。

 

   入乡随俗贵在友善

每个在日华人都有来日的初衷,或为学业事业,或为营利赚钱,或为落叶归根,或为家族团圆。来日后有的人放弃固有观念从零做起,对日本社会渐生好感;有的人固步自封好高骛远,对日本社会充满抱怨。但不管怎样,来日毕竟是个人的选择,而非他人之绑架。愚以为千万不可忘记来日初衷,牢记入乡随俗的行为准则,而随遇而安才是在日生活的快乐源泉。

如果说日本报界存在左中右三种倾向的话,恕我冒昧,众多华刊在各放异彩的同时也似乎呈现出价值观的不同取向。据说现代人对缘分二字有了新的解释,依我的理解似乎可以简约为两句话:是两人相遇之因,乃二者相守之果。有缘未必有分,所谓有缘无分相见恨晚是也。我之所以能与导报常年不离不弃,或许是由于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吧。我很赞赏《中文导报》客观中立、实事求是、兼容并蓄的新闻报道立场,尤其赞同导报入乡随俗以和为贵的友善态度。日本既是个发达国家又是个言论自由的社会,任何媒体都可以对其放心大胆地加以批评,但像个别华刊那样按照自己特色的价值观连篇累牍地抨击所在国的做法并不可取。正像一个人外出做客不宜对主人家的事过多地说三道四一样。当此中日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际,导报最新发表的《中日不该忘怀的是那些感动》一文令我十分感慨。我想导报之所以能发展壮大,首先是因为能以促进中日友好为己任,相信导报牢记办报初衷必能为打破中日关系僵局做出贡献。

邂逅导报十八年,始悟文字藏因缘。入乡随俗播善种,更有硕果在明天。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49/14338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