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南宁一些小孩子拿着反日标语参与示威)
钓鱼岛争端急剧升温。中日民间对抗加剧。中国爆发“反日大游行”。新华社证实,19日上午,北京、济南、青岛、广州、深圳、太原、杭州等中国10多个城市均有规模不一的群众聚集、游行,以抗议日本右翼分子当天非法登上钓鱼岛。
BBC中文网说,深圳的反日游行较为激烈,一辆日本牌子的警车稍早时在路边被推翻,部份民众爬上警车以用铁棍敲打车身。随后更有其他参与深圳反日游行的民众破坏日本汽车及日式餐厅。
明镜网说有些城市出现了警民冲突,愤怒群众掀翻警车,还有的游行队伍喊出打倒共产党的口号。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认为众多城市中,首都北京的游行规模最小、限制最多,在日本大使馆外,保安明显较日前加强,门外大闸用铁链锁上,使馆正门外一段行人路被划为禁区,不准行人停留,但仍有零星民众在门外举起反日标语或横额示威,逗留一会儿便离去。
广州的警察最合作,除了为游行人士开路,还为游行人士送水。广州的游行人数也较多。大批公安在场监视,并拉起铁马。
另一个较多人响应全国反日游行的城市是深圳。福田及解放路一带,早上已有几百人聚集,接近十时的游行开始时间,人数更增至过千人,他们在警察维持秩序的情况下,由赛格广场向东沿马路游行,沿途不断高叫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口号,并唿吁抵制日货。当中,有人撕毁日本国旗,并放在地上践踏;亦有游行人士把一轮日本牌子的警车推翻在路边,有民众爬上车,用铁棍敲打车身。
香港的游行由亲中团体工联会发起,有三、四百人参加。不少家长带了子女一起去,声称要他们亲身体会国民教育,认识中国。
根据美国之音的报道,抗议者多以年轻人为主。有分析认为这一波最新的反日游行示威是2005年中国一些城市爆发反日游行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中国政府暂时不取缔反日游行是为了利用民意牌向日本施压。
日本前防卫大学校长在日本的朝日新闻发表见解说,如果带着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争执下去,20世纪的悲剧将重新上演。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与日本决战的态势,日本处于掌控岛屿一方,应该静观事态。
日本前外务省条约局局长也在朝日新闻上阐述说,日本需要转变不存在领土纠纷的立场,应该倾听中国与台湾对钓鱼岛的主张,同时伸张自己的意见。他同时警告日本如果坚持拒绝对话,中国迟早要出动军队,日中将发生武力冲突。
据BBC中文网报道,世界主要媒体从多角度报道了中国各地周日(8月19日)爆发较大规模反日示威活动的详细情况。报道大多细节描述了抗议人数、地点和经过,有些还分析了促成抗议活动的原因与背景。
多数国际媒体在报道中采用了相对中立的措辞并为中日双方提出的主权争议依据提供了背景资料。
路透社题为“登岛与抗议加剧日中纠纷”的报道称19日在中国各地爆发的反日示威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
路透社认为,中日在钓鱼台列岛上的主权争执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争议类似,显示军事力量日益强大的中国正使邻国愈发恐慌。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指出,除中日民族主义者先后登岛外,系列事件正好发生在日本战败投降67周年前后。
CNN援引日本外交人士的话说,因为北京忙于18大交接班,而东京则是疲于同时与韩国、俄国和中国有领土争执,因此估计双方应会希望能迅速让最新纠纷告一段落。
(法广:成都有千人上街参加反日游行,2012年8月19日)
BBC驻北京记者马腾在报道中除了详细报道中国各地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之外,着重报道了反日抗议得到政府许可这一点。
他同时指出,中国以往经常会利用允许反日示威来让民间发泄一些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在详细报道中国各地反日抗议最新情况的同时,发表了驻东京特派员沙赫勒(Frederic Charles)的一篇背景文章,解释了冲绳的栗原家族如何拥有对钓鱼台列岛三岛的地产权的事实,以及栗原家保证不会将产权出售给个人的情况。文章也介绍了中国方面称对钓鱼台列岛“自古”就拥有主权的主张。
日本放送协会NHK在综合报道了日中两国人士登岛、日本政府驱逐香港人,以及中国爆发反日抗议等消息同时,还特约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分析局势。
高原认为,北京方面只允许香港人前往争议岛屿以及东京方面迅速将这些人遣返都意味着双方政府采取了克制态度,都希望日中关系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钓鱼岛争端急剧升温。中日民间对抗加剧。中国爆发“反日大游行”。新华社证实,19日上午,北京、济南、青岛、广州、深圳、太原、杭州等中国10多个城市均有规模不一的群众聚集、游行,以抗议日本右翼分子当天非法登上钓鱼岛。
BBC中文网说,深圳的反日游行较为激烈,一辆日本牌子的警车稍早时在路边被推翻,部份民众爬上警车以用铁棍敲打车身。随后更有其他参与深圳反日游行的民众破坏日本汽车及日式餐厅。
明镜网说有些城市出现了警民冲突,愤怒群众掀翻警车,还有的游行队伍喊出打倒共产党的口号。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认为众多城市中,首都北京的游行规模最小、限制最多,在日本大使馆外,保安明显较日前加强,门外大闸用铁链锁上,使馆正门外一段行人路被划为禁区,不准行人停留,但仍有零星民众在门外举起反日标语或横额示威,逗留一会儿便离去。
广州的警察最合作,除了为游行人士开路,还为游行人士送水。广州的游行人数也较多。大批公安在场监视,并拉起铁马。
另一个较多人响应全国反日游行的城市是深圳。福田及解放路一带,早上已有几百人聚集,接近十时的游行开始时间,人数更增至过千人,他们在警察维持秩序的情况下,由赛格广场向东沿马路游行,沿途不断高叫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口号,并唿吁抵制日货。当中,有人撕毁日本国旗,并放在地上践踏;亦有游行人士把一轮日本牌子的警车推翻在路边,有民众爬上车,用铁棍敲打车身。
香港的游行由亲中团体工联会发起,有三、四百人参加。不少家长带了子女一起去,声称要他们亲身体会国民教育,认识中国。
根据美国之音的报道,抗议者多以年轻人为主。有分析认为这一波最新的反日游行示威是2005年中国一些城市爆发反日游行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中国政府暂时不取缔反日游行是为了利用民意牌向日本施压。
日本前防卫大学校长在日本的朝日新闻发表见解说,如果带着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争执下去,20世纪的悲剧将重新上演。中国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并没有表现出与日本决战的态势,日本处于掌控岛屿一方,应该静观事态。
日本前外务省条约局局长也在朝日新闻上阐述说,日本需要转变不存在领土纠纷的立场,应该倾听中国与台湾对钓鱼岛的主张,同时伸张自己的意见。他同时警告日本如果坚持拒绝对话,中国迟早要出动军队,日中将发生武力冲突。
据BBC中文网报道,世界主要媒体从多角度报道了中国各地周日(8月19日)爆发较大规模反日示威活动的详细情况。报道大多细节描述了抗议人数、地点和经过,有些还分析了促成抗议活动的原因与背景。
多数国际媒体在报道中采用了相对中立的措辞并为中日双方提出的主权争议依据提供了背景资料。
路透社题为“登岛与抗议加剧日中纠纷”的报道称19日在中国各地爆发的反日示威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
路透社认为,中日在钓鱼台列岛上的主权争执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南中国海的主权争议类似,显示军事力量日益强大的中国正使邻国愈发恐慌。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指出,除中日民族主义者先后登岛外,系列事件正好发生在日本战败投降67周年前后。
CNN援引日本外交人士的话说,因为北京忙于18大交接班,而东京则是疲于同时与韩国、俄国和中国有领土争执,因此估计双方应会希望能迅速让最新纠纷告一段落。
(法广:成都有千人上街参加反日游行,2012年8月19日)
BBC驻北京记者马腾在报道中除了详细报道中国各地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之外,着重报道了反日抗议得到政府许可这一点。
他同时指出,中国以往经常会利用允许反日示威来让民间发泄一些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在详细报道中国各地反日抗议最新情况的同时,发表了驻东京特派员沙赫勒(Frederic Charles)的一篇背景文章,解释了冲绳的栗原家族如何拥有对钓鱼台列岛三岛的地产权的事实,以及栗原家保证不会将产权出售给个人的情况。文章也介绍了中国方面称对钓鱼台列岛“自古”就拥有主权的主张。
日本放送协会NHK在综合报道了日中两国人士登岛、日本政府驱逐香港人,以及中国爆发反日抗议等消息同时,还特约日本的中国问题专家东京大学教授高原明生分析局势。
高原认为,北京方面只允许香港人前往争议岛屿以及东京方面迅速将这些人遣返都意味着双方政府采取了克制态度,都希望日中关系能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