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认为,上海及深圳需要20年时间,才可能建立起国际金融中心的声誉。他期望,沪深两地的发展速度可与香港同步。
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港庆回归,北京上周向香港送出多份大礼。其中,前海的政策框架将于7月份出台,当中包括资本账开放试验等。
再加上其它多项推动市场连接及人民币业务的措施,业界指出,中港两地经济融合的蓝图,将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落实,人民币全面跟国际接轨的序幕也将由此揭开。香港将大大受惠。
刘明康昨天在香港出席论坛后,被问到深圳前海试验区应否进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时,强调要进行自由兑换,需审慎而行及经过长时间规划。他说,大陆必定会进行利率及汇率市场化,但目前尚未有时间表。
中港应该更紧密合作
刘明康说:“开放资本账属系统工程,一定要由企业提高管治及风险水平来配合,才可吸引投资者。”
他又以反问方式提问,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试点,为什么人民币资本账开放不在香港进行?不过,刘明康也同时强调,目前在这方面并未有太多研究。
他强调,中港两地应该更紧密合作,去建立更稳固的金融系统,以避免受到冲击,“内地及香港应要互相合作,多于彼此竞争”。
他也相信,香港可帮助中国大陆经济转型,完成“十二五”规划中的目标。目前大陆在金融、航运、法律及会计等方面的服务,与国际水平仍有差距,还有很大改善空间,香港的丰富经验可以对大陆提供协助。
同时,大陆企业不能只依靠央行放松银根及降低利率以实现增长,企业也需要改变增长模式。
在同一论坛上,港交所董事夏佳理发言时则说,由沪深港交易所组合资公司推出的产品,相信会对中、港市场有利,也有助人民币国际化。
至于何时有“港股直通车”?他说,要视乎人民币何时实现自由兑换而定,相信北京会有自己的时间表。对于迟迟未有人民币新股出现,他重申,发行人民币新股与否由企业决定,不由交易所主导。
谈到港交所的新股集资大幅减少,将失去“全球第一”地位的问题,夏佳理解释称,受到环球经济影响,全球新股市场表现较疲弱,令企业难以成功上市,投资者也有保留。无论如何,港交所只是提供一个平台。
普华永道昨天调低香港全年新股集资总额的预测,由年初预计的2000至2300亿港元,下调至1000至1500亿港元。
该行指出,虽然香港上半年集资额按年下跌84%,但相信不会影响企业到香港上市的信心,事实上,其它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和伦敦,上半年总集资额也按年分别下跌60%和20%。
安永的“全球IPO市场研究”报告则指出,预期香港全年集资额可达1900亿港元,下半年有机会出现“双币双股”形式的新股。报告称,香港新股市场近期已有回暖迹象,个别新股反应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