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华人震惊:震后日本如此焦躁
日期: 12年05月4期
中文导报专题报道组

6月21日傍晚6时10分左右,在东京涩谷站的地下4层驶向地下5层的扶梯上,一名32岁的男子和另一名53岁的男子因为身体不小心相碰发生口角,站在后面的32岁的男子怒火中烧,从包里拿出一把30公分长的匕首,刺向53岁男性的颈部和右侧腹部,使其身负重伤。这个32岁的男子随后逃跑。

警方经过追捕,于5月23日将住在奇玉县朝霞市的临时工渡边知宏逮捕,渡边知宏供述说:他和被刺男子并不相识,只因相撞,使他很生气,因此刺了他,并没有想杀死他。

警方在他家里搜出刃长30公分的匕首。他说为了防身,经常放在包中。

最近在日本,因为些许小事发生杀人、伤人等恶性事件频发,特别是地震以后,由于生活、就业、食品安全等问题相继出现,整个社会普遍存在一种焦躁氛围。一向互让互敬,温文尔雅的社会风气正在发生变化。


一、电车中口角与打架急增

华人杨某家住奇玉县,经常乘西武线电车通勤,以往很少遇见口角和打架的现象,但是地震以后,他觉得这种现象在与日俱增。

有一次,他无意中碰了一下坐在座位上的一位中年男子,要是按照以往日本人的习惯,一般都是不论谁碰到了谁,都是互相道歉,但是这位坐在座位上的日本人不仅出口不逊,而且伸出手来打了杨某,还满嘴脏话骂个不停,令杨某吃惊不已。

没过几天,他又看见两个日本人因为身体碰撞吵了起来,一个瘦小不堪,一个溜圆滚壮,但是那个瘦小枯干的却“勇不可挡”,冲上来抓住肥壮者的头发左右摇晃他的脑袋,幸亏那个肥壮者“忍功”了得,坚守“打不还手”的准则,因此后来各自下车了事,不然的话结果可能也是不堪设想。

杨某最近还经常在电车上看见,有的人一发生拥挤的时候就对他身边的人说一些怨言怪话,口中念念有词。有一次,他看见电车窗上贴着一张广告,他想凑过去看一下,没想到站在广告前面的一个人愤怒地对他怒目圆睁,低声而充满威胁性地对他说:不要靠近我。

从此以后,杨某一看见那些动辄口中念念有词的人就躲得老远,避免发生冲突。

杨某说:还有一天他下班回家走在路上,可能是挡了后面一名年轻女子的路,那个女子走过去后,对他发出了一连串意义不明的愤怒的声音。
但是路上总是有人的,那个女子走过去后,前面还是有行人需要她绕开,这时她正走在一块药店前面铺着的铁板上,她愤怒地使劲一跺脚,脚下的铁板发出一声巨大的声响。

杨某说:我在日本住了20年,日本人给我的印象一般是温文尔雅,有忍耐精神,在公共场所彬彬有礼,互敬互让,而在地震以后,在短时间发生了这么多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的事,使我很吃惊,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我想很可能是地震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变化,使一部分日本在人心理上产生焦躁情绪。

二、华人开车遭遇“挑衅”心慌意乱

张晓明来日十余年,几年前在日本的驾校通过严格的课程考试和实践考试,拿到了驾照。几年车开下来,也算是熟练驾驶员了。

日本人一直以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驾驶著称。日本的道路虽然不宽敞,但路况不错,张晓明认为这完全归咎于日本人的规则意识,还有不急躁不抢道的谦和的驾驶风格。不过,最近张晓明在路上碰到几次无礼“挑衅”,感受到焦躁和不安正在日本社会蔓延。

某天,张晓明在路上平稳驾驶,路面时速按照规定保持在60公里以下。突然,身后有一辆宝马车高鸣了几声喇叭,表示出不耐烦的催促之意。然后,宝马车从后面猛插上来,抢到张晓明的前面,明显超速地开走了。但是,前面一个道口显示红灯,宝马车的速度还没有拉上去又不得不乖乖地降速,排到前行的车队后面。张晓明心惊之余,想到:在日本这样开车太无礼了,你超了我,碰到红灯还是要停下来,何必呢?你是不是暴走族啊,有种闯红灯啊。

前几天,张晓明驾车在日比谷大道的十字路口等红灯,身后排了几辆车。信号灯由红转绿后,张晓明刚好有些分神,没有马上启动,旋即身后传来几声刺耳的汽车喇叭声。那个意思仿佛有一个声音高叫道:赶快开车,不要挡路。张晓明觉得日本人在市中心开车如此嚣张,前所未有。即使前车没有注意到红绿灯转换,停了半拍或一拍,也不过几秒钟的事,至于如此不耐烦吗?

张晓明记得在驾校里,老师反复强调礼让开车的重要性,不要“挑衅”其他车辆是最基本的规则。日本人开车很平静,很多时候车到身旁都没有感觉,不知道是开过来的还是滑过来的。但最近连续遭遇几次摁喇叭“挑衅”之后,张晓明觉得这不是偶然性个案,可能与社会心理的浮躁和焦虑有关。

日本堪称交通安全之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降至5000人以下,但最近连续发生几起汽车撞人重大恶性事故,震惊社会。张晓明稍稍整理了一下最近发生的交通事故:5月7日,德岛县阿波市发生汽车撞进高校生队列,4人死伤;5月12日,京都市东山区袛园发生汽车暴走事故,死伤19人事件;5月14日,大阪市中央区发生乘用车撞倒儿童队列中,1人死亡;等等。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除了驾车者个人因素外,也与社会弥漫的焦躁情绪有关。特别是东日本大地震之后,工作紧张,收入降低,核泄漏阴影挥之不去,节电宣传搞得人心烦意乱,社会发展徘徊在纷乱的争执中失去方向,社会情绪不无失控之虞。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张晓明觉得日本曾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但现在这种理想状态正在涣散,或者说走向崩溃。个别人和个别车的肆意横行,影响到日本的社会气氛,也破坏了曾让外国人向往的日本安全而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年轻人对未来充满不安

“没办法啊!找不到工作又不甘心就这样回国,只好去读研究生。”王林今年4月刚升入一所大学的研究生院,但他却高兴不起来,按他的话来说,“自己根本不想再上学了,只是为了混签证。”

从大三开始,王林就忙投简历找工作,参加了二十多场招聘会,结果仍没敲定一份工作。

日本文部科学省与厚生劳动省联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季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内定率仅为71.9%。尽管比起去年68.8%的历史最低值,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内定率已有所回升,提高了3.1%,但文部科学省表示,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日本大学生从大三开始求职,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前通过“内定”方式敲定工作单位,春季一毕业就开始工作。

由于去年日本大学生就业“内定”率创下历史最低纪录,因此在今年的招聘会上,日本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安”是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

日本用人市场也直接影响着留学生,中国留学生要想在日本谋取到较好的职业,也已经成为一件难事。

在日本处于大学三年级或者研究生院硕士课程一年级的中国留学生们,都和日本学生一样投入“就职战争”。他们早早把学分修完,然后四处搜寻企业招聘讯息,接下来就是四处发简历,然后焦虑地等待面试的消息。

与王林相比,赵颖算是幸运的了,在即将毕业的最后两个月被一家著名的服装销售企业录用,但她工作一个月后似乎也高兴不起来。

“在日本就职又能如何?就职不意味就有一个好的前途,将来还不知会怎样呢!”工作以后,赵颖发现这份工作并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好,原以为会安排到国际业务部门工作,但她的工作只是在一家店面当营业员,薪水到手还不到20万日元。

“虽然现在日本生活还很舒适,但十年后、二十年后,日本不知会怎样,未来太让人不安了。如果薪水平平,工作也很枯燥的话,那么自己辛辛苦苦留学这么多年究竟为什么?即使我愿意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但真能在日本养老吗?

赵颖的焦虑也是日本年轻人的普遍现象。日本政府日前公布的《儿童少年白皮书》显示,8成年轻人,对工作收入、老后退休金等现实问题抱有不安情绪。
这份白皮书的结果是通过对15至29岁、男女共3000人为对象调查得出的。结果显示:有82.9%的人担心收入问题,81.5%的人担心老后的退休金,80.7%的人担心能否有好工作,79.6%的人担心能否就业及工作能否持续。从报告中发现,年轻人便开始担心工作、收入与老后退休金问题,可见日本景气不明与不安,深深影响年轻一代。

而对于工作的目的这个问题,63.4%的回答是为了薪水,51%为了生活,都是非常实际的答案,日本年轻一代在现实的压力下,成为情绪不安、没有梦想的一代。

四、幸福指数不断下降

去年秋天不丹国王夫妇访问日本时,其“国民幸福指数”哲学感动了很多日本人。日本人羡慕不丹人的幸福生活。

受3、11东日本大地震、海啸、福岛核电站核事故的三重打击,原本总是彬彬有礼的日本人,却开始变得有点焦躁不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日前公布的36个成员国最新的“幸福指数”排行榜表明,日本从去年的第19位降至今年的21位,“生活满意度”、“工作与生活两立”这两项指标明显偏低。
由于日本人被卷入犯罪的概率较低,因此“安全”指标位列各国之首。“教育”排在第二位,学历和阅读理解力被认为处于较高水平。在日华人对此也是感同身受。素质高、又安全的国家世界少有,这也是许多华人在日安居的基准之一。令人遗憾的是,“生活满意度”仅位居27位;而“工作与生活两立”更是低下,排在第34位,倒数第三。在日华人在日本很难工作生活两不误。

在日本大会社就职的张翰森表示,竞争激烈的日本职场里,许多上班族用休息的时间加班,在经济泡沫化之后,许多正式员工担心工作不保,越来越焦躁,更加拼命的工作。据统计,29.5%的日本人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0小时以上,一天中用于休闲、睡眠和用餐等所占的时间为60%,低于OECD各国平均值64%。
事实上,工作过劳早已在日本造成严重的“过劳死”问题,据日本《朝日新闻》此前报导,担任企业管理职、医生、老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死亡率从2000年之后不断上升,其主因就是因为工作过劳而引发的“过劳死”。而年轻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更是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面对工作,导致许多人年纪轻轻就抑郁、焦躁,严重威胁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地震、核辐射就像导火索,将人们心中的压抑情绪激发出来。

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生活条件相当完备,为什么“生活满意度”如此低下?“幸福指数”如此偏低?除了外在原因之外,个人的心理也会影响幸福感。有关专家认为,决定人们幸福的关键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作出了什么情绪评估。对于主观幸福感而言,问题不在于怎样获得幸福,在于怎样看待幸福。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14132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