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曾以精湛技术帮助日本企业攻城拔寨的技师现已进入暮年,但是有数千名日本退休老人在中国找到了“发挥余热”的地方。
“我从事的专业在日本早已用不着了。”现年59岁的Masayuki Aida说。他在东京一家公司从事了30年模具制作工作,但在广东东莞度过50岁以后的多数年头。东莞是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中心。
路透社近日刊发的《“日本制造”漂洋过海 退休技师给中国打工》报道称,对于Aida这些年近花甲的老年人,他们的选择很简单:要么赋闲在家坐吃老本,等着自己达到日本政府提高后的领取养老金的法定年龄;要么去给中国公司打工。
“日本已经不再制造那些产品了。”Aida说,他制作的模具可用于生产从玩具、手机到咖啡机等多种产品,“我想把我学到的有关模具的知识和技术传给年青一代。”
分析人士称,很多在中国再就业的日本技师,并非拥有最先进的技术,不会给日本企业造成致命打击,但是其长期影响则将给中国制造商带去技术,更有效地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Aida表示,过去10年里,中国技师的技术水平已经明显提高了。“当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只要不散架就被看成是好产品,但后来他们迅速赶上来了。”
据悉,三一重工、吉利汽车和比亚迪都雇用了日本技师,以提高技术水平。
日本技师并非仅仅考虑经济收入,在日本的退休制度下,他们到达年龄之后就离开了岗位,而他们还想继续工作,这促使很多人愿意到中国工作。
很多到东莞的日本人是远离家人只身前来,住在在日本被视为老旧不堪的公寓内,靠打高尔夫或是在城里为数不多的几家日本饭馆把酒对饮打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