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出版发行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2》称,中国出境旅游仍然处于快速上升通道。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
中新社报道,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蒋依依副所长在北京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解读《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2》时说,2011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数为7025万人次,同比增长22%。从出境规模上来说,目前中国的出境市场已经是美国出境市场的1.2倍,日本出境市场的3.5倍。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
她也透露,中国中西部地区出境市场的增长潜力正在得到不断释放。从全国出境组团社销售额的增长率来看,中部地区增长率达到53.2%,西部地区增长为47%,均超过全国42.2%的平均增长率。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前三季度数据显示,中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口达541亿美元。全年有望达690亿美元,旅游贸易逆差将可能达到225亿美元。
根据Visa3月下旬公布的调查,2011年中国的富裕旅游出境游单次平均消费达4448美元,高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在旅游次数方面,调查显示中国富裕人群计划未来两年内进行7-9次出境游。其中,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是其最理想的三大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
参与《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2》撰写的蒋依依指出,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更加广泛。首先,中长线目的地比重在持续增长。2011年,前往美洲、欧洲、大洋洲与非洲等中长线目的地的游客占据了出国游客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赴非洲游客增长接近40%。
其次,突发事件对市场流向影响明显。受3月份日本复合型灾害影响,赴日旅游全年出现约20%的降幅。加上之后的中东与北非地区动荡,部分游客转向东南亚等地区。
截至1月26日,全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了2011年GDP“成绩单”。在多个省份GDP总量跻身“2万亿俱乐部”和“万亿俱乐部”的同时,关于北京、上海等地人均GDP“接近富裕国家水平”的报道也备受关注。由于“接近富裕国家水平”只是一个统计标准,要使GDP切实转化为人均财富,还须依赖国家各项还富于民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多地人均GDP达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
统计表明,去年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的人均GDP均已超过8万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万美元,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划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贫富程度标准来看,已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接近富裕国家水平。
其中,上海去年的GDP总量为1.92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8.2%,其人均GDP为8.2万元,为全国各省份最高。北京去年实现GDP1.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GDP达到80394元人民币。杭州的数据则显示,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70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按照全市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
此外,国内GDP率先迈上5万亿元台阶的广东省,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5.3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0%,人均GDP为50500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7819美元,也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京沪人均GDP达到中等富裕国家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预计未来如广州、深圳等城市也将会步入这一行列。
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对不同国家收入水平的分组标准:按人均GNI(国民总收入)计算,1005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国家;1006-3975美元是中等偏下水平;3976-12275美元是中等偏上水平;12276美元以上为富裕国家。
据了解,GNI(国民总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GNI是收入概念,而GDP是生产概念。由于我国富裕程度是按人均GDP计算,国内外要素收入略有差别,但可大致作为参考。
“跨入中上等国家水平”须理性看待
因人均GDP只是个宏观数据,对于跨入中上等国家水平这一结果,应理性看待。
首先,人均GDP并不等于人均收入甚至人均财富占有量。据报道,去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3.29万元,约为人均GDP的三分之一;而CPI高达5.6%,高于3.1%的国际通货膨胀警戒线2.5个百分点。仅房价一项,按每平方米1.3万多元的平均值计算,北京人一年可支配收入,不足支付3平方米的房价。这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
其次,人均GDP受常住人口变化影响较大。以广东为例,广东省近4年来GDP增幅达到49.8%,而期间省内常住人仅增长了8.8%,常住人口增幅比GDP增幅低41个百分点,使广东近4年来人均GDP年均增幅达到了8.1%。若将在当地工作、生活的非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也计算在内,人均GDP的结果还将有所变化。
再次,由于世界银行的富裕程度标准是以美元计算,受近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升值影响,人均GDP的增长曲线也会更加“靓丽”。
GDP增长应着重还富于民
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GDP从生产总值转为人均财富,还要依赖国家各项还富于民、藏富于民政策的贯彻与落实。
在今年已经召开的地方两会中,GDP高速增长的诱惑力已大打折扣。在北京,GDP的风头被PM2.5的议题盖过,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内容较前几年更多,更细。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长约1.5万字的报告里未提及GDP,而是突出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等与民生相关的数据。
“民生工程”、“民生实事”也成为2012年政府工作的重点。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2012年河北将安排720.9亿元财政支出用于保民生。在河南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河南省省长郭庚茂指出,2012年河南省将花1000亿元实施民生工程。贵州省省长赵克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贵州在2012年要重点办好“16件民生实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袁钢明教授认为,沿着这个思路,经济总量的增长将会让老百姓更多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而民生改善又将推动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