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报道,人民日报周二刊登北京师范大学学者文章称,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以及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举措的不断推出,中国正迎来收入差距变化的转折点,但这一转折还很不稳定,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政策支持。
北师大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赖德胜和陈建伟撰文称,根据经济学中的“库兹涅茨曲线”,一国的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呈倒U型关系,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收入不平等状况会逐渐加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中国已经历了曲线的前半部分。
文章指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各自内部的收入差距缩小,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城镇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都会带动库兹涅茨拐点的出现。“当前,迹象显示我国收入差距缩小的拐点或已来临。”
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比最近两年持续下降;城乡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快于高收入群体;而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
收入差距拐点之所以出现,是由于人口转型和刘易斯拐点来临,劳动者工资迅速上涨;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惠农政策持续加力,农民增收能力不断提高;以及收入再分配政策完善,向低收入群体倾斜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
不过文章也指出,虽然目前中国正迎来收入差距缩小的拐点,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破除市场垄断,减少行政干预,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机会。
“目前石油、电力、金融等行业还处于垄断地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还不充分,教育、社会保障等体制还不健全,这些因素阻碍了低收入群体获得提高收入的机会,成为扩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文章指出,还需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化率稳步提高;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积累。
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