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白是现代文艺青年,他会不会赋诗一首:停车难,难于上青天?其实现在上天不难,如果敢于向天借空间,大造立体车库,停车似乎也不该是个难题,先发展起来的国家也早就解决了,比如车多地少的日本东京,就很可以作为借鉴。
也就是半个世纪前,东京的道路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比上海现在还严重。因此,1957年,日本制定了《汽车保管场所法》等相关法规,要求新建筑必须 按比例设置停车位,鼓励建造路外停车场。最严苛的一点是,新车可以免费申请车牌,但必须要有警察署认可的停车位,并把停车位证明标志贴在车窗玻璃上。除了 特殊车辆外,路面上一律不准停车,违者处以重罚。在这些严厉措施的推动下,加上东京地皮昂贵,立体停车场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会。当然建造一个立体车库的成 本也不低,为此日本建设省专门制定了停车场建设补助扶持政策,政府提供补助金最多可达50%,还有无息低息贷款,并在各种税收上享有减免。目前日本有几百 家从事立体车库建造的企业,东京是全世界立体车库最多的城市,提供上百万个立体车位。
跟日本农村地区几乎家家有车不同,多数东京人不开车,因为买车不贵、停车不难,但使用成本很高。在东京几乎没有免费停车的地方,市中心临时停车 一个小时至少要500日元,约合35元人民币。所以经营车库可以说是东京最赚钱的行当之一。跟中国不同的是,日本的土地多为私有,因此只要土地拥有者觉得 有利可图就可以经营停车场,其中有不少门道可以说说。比如商务区的停车场白天收费一般按照15分钟计费,鼓励停车者尽快办好事把车开走,加快车辆的流动, 到了晚间商务区的停车费会下降几倍,以吸引附近居民停车,充分利用空间。车库经营者们还通过储值卡、月票、上限封顶等办法来搞活市场竞争。
作为道路交通的管理者,东京市政府除了花大力气投入道路建设外,为了调控行车秩序,也在停车位上做足了文章。在有空间的公共路段,警方划分了带 咪表的公共停车位,收费为每小时300日元,比商业停车场便宜。另外在40多处繁华区的高架道路下,为开车族提供限时30分钟的免费停车位。这些措施的目 的就在于鼓励开车者有序停车。既有强制性的重罚,也有疏导性的优惠,因此东京虽然车多,但几乎没有乱停车现象。
可以这么说,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主管部门提供优惠政策、灵活的市场竞争加上管理部门得力的疏导,是日本停车场事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而其 中关键的因素是利益。正是因为高昂的停车费刺激了这一市场的形成,使资本方和土地相关利益者愿意进行投入。同样的道理,如果在上海社区造停车场也能获得可 观的利润,可以使社区居民、经营者都从中获益,解决好这个利益分配,那么让更多立体车库拔地而起也不会太难。上海是较早出台停车场管理办法的城市,目前正 在制定新时期下的城市停车规划,希望切实解决与停车位相关的经济关系问题的内容能成为其中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