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李一衡团队发表的报告称,如果中国通过改革来弱化对垄断行业的保护,长期来看,可能比不采取这样的措施增长约10倍。
该报告使用了一个抽象模型来呈现既得利益集团的战略行为,进一步衡量了在保护性垄断权被剔除后的潜在收益。最后得出结论,垄断导致的企业间资源分配不均,对一个经济体的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
报告认为,“中国应该努力推进在金融行业、建筑业、运输业、教育业、健康、电信和公共事业领域的改革。”“如果中国对国内市场进行去垄断化改革,从长期来看,中国人均GDP将增长10倍。更为重要的是,收益的增长空间主要来自服务行业,人均GDP的大幅增长将主要源自全要素生产率收益。”
报告还强调,应允许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增加竞争压力。“国内外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进入,是迫使既得利益集团提高竞争力的唯一出路。”
李一衡指出,过去10年里,美国普通民众的生产率是我国普通民众的10倍,平均工资是我国普通民众的9倍。对于如此鲜明的对比,直观理解,是当前中国过低的人均产出率造就了低工资。但他认为,垄断权的存在才是造成中美企业在工作效益差异进而工资水平的真正根源。
来源: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