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永和
2012年元月6日,日本《读卖新闻》头版最醒目的位置上有一则报道:宫城县石卷市小渕市滨之港口,5日,海上保安厅潜水员在搜索东日本大震灾时失踪者遗体。据气象台报告,搜索时当地气温为0.7度,强风为每秒10.7米。海上处酷寒状态。
读后第一个感觉是吃惊。非常意外。大地震海啸已经过去九个多月,死去的人绝无生还的可能,寻找遗体的事情似乎应该早就结束。
但情况与我的想像相左。报纸上有张照片,全身装备的潜水员刚出海面摸样。三个。两个半身露出水面,另一个只看到帽顶。
有点感动。都是人。都是政府。(潜水员是人,派潜水员去搜索的是政府)。虽然有许多日本人骂他们政府,但这个政府肯做劳命伤财的事。目的是慰抚遭受苦难的国民,那些亲属。也叫做体恤民情。
于是想弄清楚来龙去脉。上网搜查一阵。其中一篇有关海上保安厅PM型巡洋舰“OKITSU”号(属第三管区清水海上保安所)潜水班长大谷直耕的报道印象比较深。37岁的大谷已经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他说这次海上受灾失踪人员的搜索跟以往的不同。过去受难地基本被圈定在一定范围。但此次受难范围太大,包括整个三陆沿岸,地形复杂,加之遗体长期沉滞在海底,这些都给搜索带来了巨大困难。
海上保安厅的巡洋舰总共有358只巡洋舰,潜水员也有限。311地震发生后,从各地抽调巡洋舰和潜水员,派出349只巡洋舰前往震区现场。
大谷直耕说,到9月30为止,他所在的“OKITSU”号已经四次前往灾区。最后一次搜索范围:从宫城县的女川湾到御前湾,石卷市雄胜湾海岸沿线。十天中发现了两具尸体。一具浮在海面,一具被海水冲到岸上。震灾已过去半年,遗体的发现率大约如此。
东北地区第二管区,半年中发现、收容了372具遗体。多的时候,一天收容了12具遗体。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对遗体怀有敬意。”大谷直耕说。“从我当上潜水员的那天开始,前辈就教我们必须对遗体怀有敬意。现在我也是这样教其他潜水员的。”
搜索过程是这样的:接到当地海上保安部的指示后,他们以最快速度调查港口附近的受灾情况,确认其他巡洋舰或民间船只是否能使用港口。同时,建立搜索和物资运输基地。之后,大谷直耕等五名潜水员作潜水准备。潜水前,先在可能发现失踪者的地点拉一条被称为“搜索线”的绳子,20米长,五人同时抓住,人与人之间间隔4、5米。
听班长大谷口令,大家一起潜水。一个人背一个“液化气瓶”。根据潜水员和潜水深度的不同,但大体上,在深度8米以内的水中,一瓶空气可以坚持一个小时。
水深超过十米时,人体内的氧气容易滞留,容易出现对身体不利的情况。必须缩短潜水时间,更加注意搜索方式。
大谷说,水温低的时候,容易消耗体力,搜索工作就更加严峻。海底视线不好的地方,伸手不见五指。有数不清的东西被海啸带到海里,家仓库车船渔具等等。潜水员必须一个个东西检查过去。除了遗体,上级指示,各种证书,照片金库等贵重品也要搜寻。找到遗体后,用网固定好,装上搭载艇,向当地警察本部报告。
那么长的一条海岸线,海底,真格的一寸一寸找过去,真格的一件一件东西看过去,恐怕世界上也只有日本人才会这样认真了。人死了遗骨意义何在?找著了又怎样?有必要吗?
但没有办法,在必要之上,人还有精神。
鲁迅说的精神。马拉松赛跑,落在队伍最后仍坚持跑到终点的精神。马路上空无一车,但只要亮著红灯就绝不过马路的精神。
有这样的国民:到现在还未绝望,还在等待失踪亲人回来,就算是遗体也行。(更奇迹的题外话:二战过去60多年,至今还有日本人在南洋群岛搜寻亲人的遗骨)
所以有这样的政府。
2011年12月23日。三陆海面。大分海上保安部的巡洋舰“山国”号在海里搜索了三个月后,终于在海底30米深处发现一具遗体。
水深30米的意味是:每潜水一次就需要休息5小时。一天只能潜水两次。
潜水班长的话:我很心痛,死去那么多跟我孩子同年纪的孩子。只要下达命令,叫我下多少次海都行。
傻瓜。
傻瓜的国民和傻瓜的政府。
但正是这种追求彻底极致的鱼木脑袋,不纯粹图实用、不光会计算、不只看现实的“傻瓜”精神,使日本这个民族能让世界刮目相看。我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