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韩寒方舟子冲突
日期: 2012/02/09 12:19
编者按: 韩寒方舟子冲突始末

 

在1月19日到28日间,方舟子在自己的微博账户上连续发表《造谣者韩寒》《天才韩寒的文史水平》《韩寒的悬赏闹剧》《天才韩寒的写作能力》《天才韩寒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之谜》《天才韩寒创作之谜》《天才韩寒作品分析》等文章。以及转发、评论若干他人文章。明确指出韩寒作品代笔”“水军”“包装

对此,韩寒自行整理了1997-2000年间的手稿、通信、素材本等资料,合计约1000页。这些资料将进行公证和真实性司法鉴定,包括纸张的年份鉴定、韩寒的笔迹鉴定。韩寒认为这些资料足以证明包括《求医》《书店》《杯中窥人》《三重门》等均为自己独立创作。韩寒并举证部分相关人员,证明写作过程及参加新概念作文比赛无代笔”“作弊行为。

1月29日早,韩寒委托律师,就方舟子(方是民)通过互联网质疑韩寒代笔其间造谣、对韩寒名誉造成损害事宜,在上海提起法律诉讼。

据了解,韩寒起诉方舟子,索赔10万元。路金波在博客中写道:鉴于方舟子在质疑过程中,多次使用明显歪曲的事实,多次进行误导的推理,得出与真实情况完全相反的结论,并大肆传播。造成对韩寒名誉权和财产权利的严重侵犯,韩寒向上海主管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开更正、道歉,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

 

 

 

 

代笔门:韩寒起诉方舟子索赔10万元

 

80作家、赛车手韩寒近日卷入代笔门风波。他1月29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就近日网络打假名人方舟子质疑其作品有人代笔涉及造谣、对其名誉造成损害事宜,他将在上海提起法律诉讼,索赔10万元。韩寒自备1000多页手稿等证据准备跟方法庭上当面对质。

对于索赔10万,韩寒解释说:原来只想提出2000元的索赔,但许多朋友说这样显得是在娱乐炒作或者像是一场儿戏,必须给诽谤者一些惩罚。其实,只要法院判定方舟子是错的,对于我来说就足够了。

韩寒与方舟子的代笔大论战,春节假期过后升级。在春节假期,网络最热的话题不是春晚,而是方舟子质疑韩寒之父代笔为子写作,与韩寒展开隔空骂战,从去年吵到今年没有停止的迹象。

麦田倒下了,方舟子站起来了;路金波脱身了,韩爸被卷进去了;博客和书被质疑有枪手,拿出手稿也被说作假。

最近,战火越闹越大,出版人路金波、微博女王姚晨、作家宁财神、石康等人也纷纷在微博上对方舟子质疑韩寒有代笔一事发表看法,并一致表示对该事件持续占据公众注意力表示不满。其中宁财神表示,换作是他被质疑,早提起诉讼了!

春节前,知名博主麦田发表了一篇《人造韩寒》的博客,直指韩寒文章造假。该文在微博上掀起轩然大波。1月16日,韩寒在博客中正面回应:如果任何人可以证明自己为我代笔写文章,哪怕只代笔过一行字,任何媒体曾经收到过属于韩寒团队或者来自本人的新闻稿要求刊登宣传,均奖励人民币2000万元。

1月18日,以打假著称的方舟子也加入了该事件,他在微博中称韩寒一边删除证据,一边说有悬赏,没诚意。他说:麦田质疑韩寒的文章提到韩寒在2007年4月在博客上发表的文章《中年才子卡门》承认有朋友知道其博客密码、为他修改文章,我好奇地想看看这篇文章,结果却没在韩寒博客上找到,因为韩寒把从2006年12月13日到2007年9月18日长达9个多月的博客文章全删了。随后,有网友调侃称方舟子是为了2000万来宣战,方舟子称自己只是有兴趣而已。

没想到这一宣战让方舟子乐此不疲,在整个春节期间,方舟子一直在微博上打假,证明韩寒确实有代笔之嫌。27日,方舟子发了一篇长微博:新的一季开始了:天才韩寒作品《求医》分析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方舟子质疑韩父代笔操刀《求医》的同时,有媒体向韩寒求证,说记者收到了一批劲爆匿名稿件要求刊发,邮件内容是举报韩寒的第一本小说《三重门》不是韩寒自己写的,没有证据,依然是主观臆测,因为爆料人觉得一个17岁的孩子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所以推测一定是背后有人在代写和操纵。主要嫌疑人一个是路金波,另一个嫌疑人就是韩寒的父亲。

针对愈演愈烈的代笔质疑,1月25日下午3点多,韩寒用的亭林镇独唱团账号突然出现在新浪微博上。韩寒对代笔说表示否认,并于25日凌晨再次在其博客上公布了当年《三重门》所有的手稿。据韩寒在其博客上介绍,《三重门》定稿整整400多页,加上初稿和修改稿一共超过800页,接近40万字。他说:17岁的我为了这本书,花费了整整一年多,也荒废了学业,白天到深夜、课内到课外不停地写。我至今所有的荣誉都是因为这本书而开始。虽然这本书在现在看来多有幼稚和卖弄。韩寒说,既然现在被人怀疑,他只好被逼无奈决定把《三重门》的手稿出版成书□□400多页的手稿为一本,再赠送一本200多页的笔记本。

27日下午,亭林镇独唱团转发了韩爸韩仁均的一篇文章《说说我自己》,韩爸试图描述真实平凡的我,摆脱之前被扣上的能人形象。韩寒则发了一篇博文,说听到父亲特地写了这个文章想让事情弄清楚,觉得特别的凄凉

方舟子在微博上对韩寒展开持续的打假,也引来不少文娱界名人的关注。挺韩派倒韩派各执一词。

1月27日下午,微博女王姚晨也加入了战斗。姚晨在微博上说:服了,从年前吵到年尾,吵得乐此不疲。换作是我,真没这耐心,早走法律程序,自证清白。法律上叫啥来著?好象是诽谤罪。作家慕容雪村说道:有一种质疑无法自证:你怎么证明文章是你写的?这事就像在没有亲子鉴定的时代,怀疑某人孩子不是亲生的,总是有失厚道。

此外,网上还出现一个很牛技术帖,一篇叫作《文体学和韩寒作品分析》的文章,用列表、二维图文体学的专业名词,铆足了科学神探的派头,分析了韩寒、韩仁均(韩寒的父亲)、郭敬明和南派三叔文章里这些词的出现频率,得出结论:韩寒父子的文字风格差不多。

 

 

 

 

韩寒批方舟子

公报私仇私欲膨胀

 

2月1日凤凰视频分别访谈处于论战中的韩寒和方舟子二人,以下为韩寒在此次访谈中的谈话片段。对于诉讼胜算把握,韩寒称虽知中国法制不健全,但已无可奈何。他坚称方舟子对他的质疑其实诬陷。韩寒指方舟子公报私仇、私欲膨胀,有教主心态,很享受搞臭别人的权力。韩寒表示,自己不在神坛上,而方舟子却在神坛上。韩寒访谈要点如下:

 

◆我是一个受害者,而受害者却需要不停地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加害者却需要想象力煽动大家就可以了。

◆我希望这场官司的法院能给我所有的证明,或者司法鉴定。因为虽然我经常写文章说中国的法制不健全,中国的司法有很多的腐败,但这个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方舟子的目的就是要搞臭你。

◆包括一开始网友问他,你为什么这次要搞韩寒,他说谁让他抱罗永浩的大腿,因为罗永浩之前说韩寒有点轴,工作上还是正面的评价。

◆尤其这两年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公报私仇,是自己私欲的膨胀,他希望自己到那儿,每个人就会倒掉。

◆之前你的问题当中一直问我的是质疑,我认为方舟子做的事情不是质疑,他做的事情其实是诬陷。

◆我在微博上会留意你的很多东西,会留意你的转发,会留意你的评论,留意你的社会交集圈子,比如这个人有没有跟我打招呼,明天是不是在上面写什么东西。

我一直是有冲动的一面,因为我一直展现给大家的都是比较真的性情,我没有包装的团队,没有写作,给我做推广的团队,我只是怎么说,怎么做。

 

 

 

 

 

 

 

 

路金波和方舟子各执一词

 

从网络升级至法院,方韩之争背后的交锋点一目了然——方舟子的质疑,究竟是互联网上自由地观点表达,还是披著自由质疑外衣的名誉侵权?

1月29日晚,方舟子本人和韩寒的媒体发言人路金波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对此各执一词。

路金波表示,韩寒作为公众人物,其文章代笔与否可以被质疑,但应该根据公开的资料、客观的事实、以正常的推理,得出结论。韩寒之所以选择起诉方舟子,是因为他的此番打假已经构成了用逻辑造谣

方舟子的素材90%不是编造的,但却是有选择性地挑出来,再根据荒谬的逻辑推理,得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结论。这个过程算不算捏造事实路金波反问。路金波还表示,方舟子打假韩寒的逻辑也很荒谬,因果关系经不起推敲,却迎合了网络上猎奇、叛逆公众的心理。他表示,方舟子作为一个在微博上有180余万粉丝的自媒体,如果长期这样打假而得不到管理,恐怕只会助长网络谣言漫天飞。

方舟子告诉记者,他对署名韩寒的文章进行分析、质疑、批评,是一种言论和学术批评的自由。我不抱有恶意的动机,经过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即使有错误,也在合理范围之内,不涉及侵犯名誉权。

互联网尤其是微博平台,赋予了公众更宽广的质疑平台,但质疑的方式还有待规范。知名网络法律专家、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际红律师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在人人皆可发声的时代,依据事实、合理推断、慎得结论,应该是自由质疑的边界。

我不认为起诉我,能够平息公众对韩寒作品是否有人代笔的质疑。方舟子说,韩寒提供约1000页手稿资料作为证明自己独立创作《求医》等文章的证据,但这不会影响他的判断。

方舟子表示他用的是考据的方法。像康干学派以来对古文献进行考据,若一本书号称是汉朝某人写的,但分析后发现用语习惯根本不符合汉朝的用语习惯,可以认定是一本伪书。对韩寒文章的分析,同样用的是这种学术方法。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自微博平台勃兴以来,方舟子已不是第一个因微博上的言论涉嫌侵犯他人名誉,而被推上被告席的人。这场诉讼将让人们重新厘清言论自由和诽谤的边界,而不是仅凭大众的自然正义来判断是非曲直。上海数码互动娱乐专业委员会首席法律顾问、知识产权律师周宾卿日前撰文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谢耘耕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刘瑞生副研究员和陈际红律师等受访专家均认为,依据事实、合理推断,应是微博上自由质疑的边界,其核心是掌握证据,下结论则应慎之又慎。

 

 

 

 

 

 

 

 

 

韩寒妻任媒体联络人

 

1月29日,韩寒将方舟子告上法庭,索赔10万,引发社会各界关注。随后,韩寒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有把握打赢与方舟子官司。

韩寒的经纪人路金波宣布:鉴于前段时间自己的失态,媒体联络人替换为韩夫人,网络渠道是韩寒父亲,自己暂时退居幕后。韩寒则更新博客,转发文章《质疑鲁迅》,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媒体联系到路金波微博称为韩夫人的韩寒爱人金女士。她表示,韩寒这两天比较忙,其中包括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可能回复时间会比较晚。记者注意到,韩夫人语调明朗利索,态度谦和有礼,没有明星夫人的架子。

路金波作为韩寒的战友,一直充当韩寒媒体联络人的角色。在与方舟子论战过程中,被网友指出言语有不当之处。为此,路金波发微博表示,1、前期当普通吵架,写了不少玩闹帖子。不妥当处,各位朋友海涵。2、韩寒是否代笔、方舟子是否诽谤,交法庭处理。3、后天我们公司开工。且韩寒事由律师主导。4、媒体联络人替换为韩夫人,网络渠道@韩仁均叔叔(微博)。5、请大家将这场狂欢引向理性、普智。6、今明完成最后一篇文章后,路金波戒网7天。

方舟子此前公开表示,自己愿意跟韩寒在合适的场合展开辩论,比如上电视节目。对此,韩寒父亲韩仁均也在微博上给予回应,韩寒不可能陪你上每个电视节目。你是觉得,在网络上你的手段更容易被网友戳穿,电视上你就可以更方便地用一面之词来抹黑我们吗?

                                  

 

 

 

 

 

 

 

 

 

 

 

 

方舟子质疑韩寒应当免责

 

■文/成冯

 

近日,韩寒正式起诉方舟子的代笔言论涉嫌侵权。按现有法律名誉侵权的规定来看,韩寒起诉似乎有理有据,但韩寒作为公众人物,即便方舟子的质疑不实、错误,从满足公众对是否代笔的知情权上出发,方舟子有权质疑韩寒,如果质疑不实,也应免责。

理论上,公众人物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所谓完全目的的公众人物,主要是指重要公职的人员,他们的活动和言行都关系到公众知情权。二是所谓自愿的公众人物,也称有限目的的公众人物,即社会名流,指影星歌星体育明星等公众人物,受到公众尊敬,享受爱戴,他们的活动涉及公共兴趣。三是非自愿公众人物,是指因某些事件的发生而偶然卷入其中而成为公众人物

媒体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定义也随之变化。与电视一样,微博作为传播信息资讯的载体,应该被认定为网络媒体的一种。最常见的叫法是自媒体。同样,法律对于言论自由与诽谤的协调也经历著不同的阶段,从高于普通人保护公众人物、对等保护到限制保护公众人物三个阶段。其中信息载体也经历了最早的口头传播、印刷技术出现、普及、到纸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转变,目前转移到了所谓的自媒体

此前,只有纽约时报之类的媒体具备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拥有成百上千万读者,发行量实际上就是读者对媒体报道和监督的授权(读者认可和授权报道和监督行为本身,可以不认可报道和监督的内容和立场),媒体质疑和报道有天然的合法性。微博时代的到来,让普通人、一人媒体也拥有了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样具备不同程度的授权。传统媒体有权质疑,一人媒体、以及普通人同样有权质疑。

推测是基于一定的基础事实,对另一事实的发生与否进行一定程度的推断,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推测是一种事实间的联想。人们不仅需要推测而且要公开交流推测,不是在肚子暗暗地里推来推去。禁止推测就是禁止评论。严格钳制评论或许带来秩序,但接踵而来必定是文章的平淡如水和社会死水一潭。

合理推测是言论自由的当然组成部分,但这不应成为信口开河、恶意中伤他人的盾牌。识别合理推测与恶意中伤、诽谤的标准在于,推测应当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推测不应基于恶意。

方舟子代笔结论是言论而非事实,例如17岁的韩寒写不出拉丁文是一个观点,基于一个观点得出的代笔结论,属于评论。一般诽谤中,真实性原则是主要标准之一,构陷事实不应该属于言论,属于陈述事实,事实不真、错误即侵权。而在针对公众人物的诽谤中,陈述事实的界限,应该限定于故意的虚假陈述。

众所周知,《静静的顿河》是苏联文学史上首屈一指的名著。然而,自从《静静的顿河》出版起,俄国文学界就有质疑其剽窃的声音。包括索尔仁尼琴在内的文坛重量级人士,直指《静静的顿河》真正作者是当年客死异乡的被俘白卫军官,也就是哥萨克作家费多尔.科留科夫,萧洛霍夫偷了他的手稿。

以索尔仁尼琴为代表的质疑派的理由是,20岁出头的肖洛霍夫以其年纪无法写出如此伟大的作品,一战开始时肖年仅10岁却能如此生动精确的描写战争景象,并且肖洛霍夫非哥萨克民族,却能对顿河流域哥萨克民族的生活与战争有生动描写,年仅23岁的作家,一没受过教育,二没生长背景,要完成这部巨作实在不可能。事实上自《顿河》后,他确实未写出任何一部有分量的作品。

后来肖洛霍夫成为体制内作家,曾为战后苏联文艺界的高压政策辩护,所以苏联《真理报》曾称质疑者肖洛霍夫剽窃的指控是恶意诽谤。但对于质疑派的指责,肖洛霍夫自己一生未发表意见,虽然1999年,《顿河》手稿被发现存于萧洛霍夫密友库达绍夫的远亲家中,但对肖洛霍夫的质疑仍然没有结束,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仍然有质疑的文章不断的出现在俄罗斯媒体上。

对一部存在疑点的文学作品的作者提出质疑,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即便质疑的内容并非文学性高低,而是代笔,抄袭或者剽窃。韩寒当然有权起诉,但有权起诉并不意味著方舟子无权质疑。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0/13930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