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转变中的日本就业观
日期: 2012/01/26 15:45

  《日本经济新闻》本月23日报道,更多日本求职者已开始把目光转向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愿意到日本以外的地区工作。与往年不同,今年日本求职活动中一个关健词是“世界求职”,意思就是超越国境、面向世界的全球性觅职活动。

  报道称,一部分敏感的日本年轻人,对日本的未来感到担忧,所以想在海外谋生。加上许多跨国企业正在寻求有全球观的人力资源,也让更多日本求职者倾向于在海外工作。

  譬如,索尼(Sony)本季度首次召聘日本大学毕业生,直接受雇于索尼的海外子公司。几个人的名额,吸引了超过100倍的求职者,让索尼内部大感惊讶。日本最主要的人才介绍公司JAC Recruitment则透露,希望到中国就职的日本人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公司目前每年介绍约100人到中国工作,其中30岁左右的青年占六至七成。也有日本年轻人愿意放弃东京的高薪工作,转到日系商社的新加坡分社,成为受薪不太高的当地雇员(local hire),以便累积与他人不同的经验。

  然而,更多日本雇员愿意到日本以外的地区工作,不代表大部分日本雇员都有这样的想法。不久前,一名早稻田大学的学长告诉笔者,他被任职的日系商社派驻到东南亚,负责管理当地的成衣工厂和成衣贸易。这名学长曾经在美国和中国交换留学,见过世面也了解外国文化,却对海外调派高兴不起来,反而认为自己不得上司赏识,有种被“发配边塞”的挫折感。

多数日本雇员不愿出国工作

  很多日本雇员其实和这名学长的想法一样,并不乐意到海外赴任或找工作。这和亚洲其他国家雇员对到海外工作的看法和兴趣大相径庭。在新加坡、中国或是印度,公司派遣员工到海外,对员工而言,是一种荣耀、一种奖励和一种信任。自己去海外工作,则可以拓展视野、增强语言能力、累积独特经验,许多人趋之若骛。

  日本产业能率大学(Sanno University)在2010年展开了一项针对日本职场新人的调查,研究他们的国际就业观。职场新人中,49%不想在海外工作、24%会视国家和地区而定、27%则不管国家和地区都想出国工作。回答不想出国工作的人中,56%认为在海外工作有高风险、55%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44%则对外国不感兴趣。日经BP社去年的调查则显示,30岁至39岁的员工中,60%不想成为活跃于新兴市场的国际人才。

  日本人不愿意出国工作,是因为日本国内生活安逸优越,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发展,生活素质有可能大打折扣。日本员工若到海外,也需花不少精力克服语言障碍。此外,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员工可能还不适应到外国公司任职。日本产业能率大学同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职场新人抗拒外国人做上司。公司最高决策者若是外国人,57%会感到抗拒;上司若是外国人,54%会感到抗拒。这比同僚是外国人(21%)以及属下是外国人的抗拒感(39%),都来得高。日经BP社的调查则显示,30岁至39岁的员工中,有70%因为语言、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同,对于和外国人一起工作,感到不安。

  日本许多公司也没有有效传递信息,让员工明确地知道,到海外赴任对前途是利多于弊。日本员工中普遍存在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派驻到纽约和伦敦等发达城市,职业生涯就会平步青云;怀疑派驻到发展中国家就是“左迁”(调派降级),调回日本后就没有理想的位置。

  譬如,日系商社员工如果留在国内,业绩更显而易见,也更容易得到擢升;派驻海外,则要担心失去公司内部的人脉、第一手信息和擢升机会,以后甚至与日本国内的工作方式脱节。当然,真相可能并非如此,但如果没有公司的支持和鼓励,许多日本员工宁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留在国内。

日本雇佣制度类似科举制度

  另一方面,如果日本大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外国找工作,日后若要重回日本就业市场,也有相当大的困难。《日本经济新闻》就把大学毕业生直接到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发展的行为,称为“单程机票”之路,因为他们很可能有去无回。

  现有的日本公司在国内展开的招聘活动,非常有效率,只在一年中的短短几个月内集中招揽大学三年级或硕士一年级的学生,在他们毕业前一年就给他们“内定”(工作合约)。毕业生隔年4月进入公司后,除非犯重大错误、自己想离职或公司倒闭,不然雇员一般可一直留在公司。

  这样万全的就业制度也意味着,选择跳出制度的求职者,如到海外觅职的日本毕业生,将冒更大的风险。2005年至2009年,日本总劳动人口中,换工作的比率平均为5%。换工作后,只有约七成的人可成为正式员工、薪水也可能缩水。因此,对日本毕业来说,到国外发展更是一项艰难的决定。

  日本经济学家原田泰(Harada Yutaka)担心,过于完美的制度,反而使社会变得僵硬。他认为,日本现有的雇佣制度,犹如中国清朝末期时的科举制度。这样的制度虽然提拔了优秀的人才,却也禁锢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让他们过度依赖公司,失去改变社会的动力。

  其实,他们不需为此担心,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科举制度”必然改变。1970年代,日本出口导向的企业,如汽车制造业,为了占领海外市场,派遣人数众多员工在世界各地建厂和设分销点。如今,原本靠日本国内市场支持的内需型企业,如前年登陆东南亚的Yamato运输公司Ta-Q-Bin快递服务,或在日本已无成长空间、或是想占领新兴市场,都开始将业务移向亚洲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这些企业需要有国际就业观的人才,而不是不愿踏出国门的员工。不管大部分日本人是否愿意或是否已做好准备,他们的就业观都会逐渐改变,变得更国际化、更开放。

日本人不愿意出国工作,是因为日本国内生活安逸优越,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发展,生活素质有可能大打折扣。日本员工若到海外,也需花不少精力克服语言障碍。此外,日本是单一民族国家,员工可能还不适应到外国公司任职。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04/139027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