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沁园春•雾——汪先恩
日期: 12年01月1期
十二月的这几天,我国北方的一些地区被浓雾包围,西方关于这场雾的报道也像浓雾般令人看不懂,不过这场大雾遭到市民厌恶是不争的事实,雾陷入这般境地也是前代未有,雾向来是入诗入画的,大人小孩都喜欢,我也曾喜欢。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有时幸遇大雾弥漫,惊喜不已。在步行上学的路上,但闻人语响,不见人影身,不时冒出个人来擦身而过,又悄然消失,像《西游记》里的土地翁,来无影去无踪,刺激无比。置身雾中,难免异想天开,有一天,我发现只要加速飞跑,然后双手抱膝,就能在雾里腾空,滑翔一段,比走路快多了。又是一个浓雾的清晨,茶泡剩饭下肚之后,溜进雾中,试图在雾中滑翔,结果根本飘不起来,原来那是梦想。

有一年十月份去黄山,太阳露脸之时,黄山市的大小水面,白雾袅袅,飘向天空,自觉也飘飘然,再上黄山俯瞰云海,不时有散雾拂面,仿佛到了仙境,理解古人为何想修到腾云驾雾的本领。云和雾本质都是有水蒸气,只是地位不同,雾提拔为云,云端被认为是神仙住的地方,可望不可及,雾就让我们过把神仙瘾。人见云雾,便有幻想,想必古代文人们在雾里锤炼过,笔下一个个狐狸精或幽灵妖怪,出入场都离不开雾。失意的先贤热衷于归隐山林,多半是冲著云雾而来,有神仙感觉的时候谁还在乎官场得失呢。

雾的妙处是朦胧。隐隐约约,似有似无,明白的东西暧昧地表达就是诗,雾和诗有共性,因此大雾总能激发大诗人诗性大发,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就是写庐山的雾。人们喜欢雾里看花,看不太清,便能发挥想象空间,如今视觉媒体发达,还有显微放大镜,白璧的微瑕一经放大直播,就可能当成垃圾。看得太清,有时搞得很尴尬,于是人们还是喜欢雾的感觉。

雾的好处是润燥。水分高,往往还带有谷物或草木的芳香,用沁人心脾来形容雾的妙用非常贴切,一头雾水的情况没有经历过,倒是想尝尝那自然淋浴的滋味。

时代变了,雾也在与时俱进。白雾变成了黄雾,威力大大增强了,可以令人窒息,可以瘫痪交通。上次我接老师来京讲课,碰上大雾,长时间笼盖,天昏地暗,黄尘滚滚,很多幽灵般的细粒在眼前飘动,忽想起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意思是宇宙形成之初的混沌蒙昧状态是天黑地黄,似乎又回到那个玄黄的时代,也似乎感到有点玄,果然多等了几个小时也接不到人,后来知道,飞机在上空旋了几圈后返航了。这次有朋友上了飞机,当黄雾弥漫机身时被告知停飞,只能下飞机,再拖著行李,在雾中徘徊。

如今的雾不同与传统的雾,科技含量特高,人类在空气里掺进了很多如二氧化硫之类的物质,洋人们率先通过科技把地下的石油和煤之类掏出来,还发明了化学反应,再凭科技手段做些烟囱和汽车之类的造雾器械,被市场原理和科技武装的人们,不敬天,不畏地,不怕鬼神,不信因果报应,唯利是图,肆无忌惮地制造了无穷地科技迷雾,当然也富足了。西方人在炒作中国雾,其实这科技雾起源于西方,最早搞成了著名的伦敦雾,后来引入东方,日本的四日市雾是其代表作,这些雾威力巨大,令不少人丧生,如今这些造雾的技术和企业集中到中国,于是高科技雾也在这里横空出世。白雾变黄雾,再把黄雾变成白雾,先前阔绰的国家好象都是这么过来的,我们将来也一定能放心自由地摄取水和空气,但赶上黄雾时代孩子们,只能小心为妙。

雾毕竟是雾,科技黄雾照样能让文人们诗兴大发,有朋友也嬉填了一首《沁园春.雾》,以抒发雾怀。

北国风光,千里烟熏,万里雾飘,望城区内外,黄尘莽莽,大街小巷,咳声滔滔。车摆长龙,机漫空港,该走的却走不了,滞几日,何时能启程?唯天知道。

雾气如此玄妙,引无数佳人裹口罩,浮粒粘眉梢,枉涂红膏,茫然双目,分外妖娆。惜别阿娇,依依相望,玉颜顷刻成缥缈。齐努力,送走黄尘雾气,功在今朝。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65/138415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