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上海巴士试行上海话报站
日期: 2011/12/20 12:44

  浦东的785路巴士车近日开始全线试点沪语(上海话)、普通话和英语同时报站,深受上海市民欢迎,但也遭到部分在沪外地人的抨击,说是“未顾及900万外来人口的感受”。

有人专程乘坐试点巴士车

  增加沪语电子报站的建议多年前便有人提出,在社会不断引起讨论,相关部门曾以违反国家语言文字法为由而拒绝。

  此次终于获得接受,上海市民在网络上纷纷叫好,地方媒体也发表评论予以赞扬。甚至有人为体验沪语报站而专程乘坐该趟巴士车,事后直呼亲切。

  沪语报站受到热捧的原因在于随着中国政府极力推广普通话,母语方言的使用地位日渐式微,令越来越多上海人担忧。

  不仅如此,由于中国广电总局禁止出现过多方言电视节目,学校等教育机构也禁止使用上海话授课,导致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许多上海“小囡”(孩子)不会说上海话,社会要求重视沪语传承的呼声日益高涨。

  媒体指出,沪语是上海独特的海派文化的基础,也是这座城市发展到今日的精神核心,如果沪语境遇继续下滑,上海的城市特性也将最终丢失。而此次的试点也被解读为上海官方开始重视沪语的举动。

  不过,沪语报站也遭到部分在沪外地人的抨击。一些外地人认为上海话“艰涩难懂”,在公共场合使用上海话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是上海人的排外心理作祟,如今增加沪语报站更是令一些人无法接受。

  甚至有外地人在网上表示,政府增加沪语报站,未顾及900万外来人口的感受,“违反了社会民主的宗旨,有失国际化大都市的风范”。该言论随即遭到上海网民的炮轰。

  实际上,上海并非第一个使用方言报站的城市。上海网民纷纷指出,广州早已实现粤语报站,香港更不用多说,而台湾甚至有国语、英语、闽南语和客家话四种语言报站。网民据此表示,粤语的通用丝毫没有影响香港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

  上海青年陈柠对本报表示,说上海话与歧视根本毫无关系:“我们在自己家乡说家乡话有什么问题嘛?如果对一个地方的文化没有足够尊重,还谈什么融合,又凭什么得到我们的尊重呢?何况上海作为移民城市,老一辈都是为了融入上海而主动学习上海话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缪迅更建议从上海发展旅游特色和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善待方言,公交系统包括地铁都能够实现沪语报站。

  普通话的推广太成功导致许多南方地区方言逐渐被侵蚀,舆论指出,推广普通话运动不能以削弱方言地位为代价,文化的繁荣是基于多样性,语言的学习也未必一定要顾此失彼。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90/138349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