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宝玲接受新华社访问时说:“电子商务能降低传统外贸模式下的经营成本,并帮助企业通过网络加快打开国际市场,乘数效应非常明显,在我们企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来自电子商务平台的数据,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邵宝玲的观点。就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两年,今天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电子商务巨头的阿里巴巴集团开门起步。
入世十年间,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外贸用户数量从100万增长至7280万,来自全球2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通过这个平台开展国际贸易。
据新华社报道,相比今天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彼时的中国互联网发育程度也让一些“老外贸”印象深刻。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当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2年6月,中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4580万人,仅仅是今天的十分之一。
这份报告甚至着重指出,“不能忽略的是4580万网民在我国总人口中仅占3.6%,说明我国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还很低,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电子商务
扮演企业市场拓展员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冯林认为,电子商务在入世头几年更多是扮演外贸企业的“市场拓展员”,而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大单变小单、长单变短单的海外买家采购趋势令在线小额外贸成为新的增长点,电子商务灵活度高、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使它再次推动了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业务发展。
业界认为,不论从贸易商品种类还是交易总额来看,中国电子商务今天的发展规模已经向在线外贸暗示着更多契机。除了日用小百货,数码产品、家具家电早已实现网购,网上卖车、卖房也开始出现。
中国商务部在“十二五”开局年发布的一份《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率将达80%以上,应用电子商务完成进出口贸易额将占中国当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0%以上。
同时,多名业内人士表示,高速发展的在线外贸还需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降低贸易风险。分析认为,电子商务天生的虚拟特质,加上外贸从生产到销售终端面临比内贸更广的贸易范围,加强电子商务诚信机制、风险防范体系建设,降低线上欺诈等问题的发生率,都是不能忽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