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日本便利店加快进驻中国
日期: 2011/11/30 22:43
“便利店”在中国属于“舶来品”。以前中国的便利店就是街头一个个“小卖部”,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便利店进入中国,日本在中国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便利店文化。同时,日本零售业的内需一直疲软,希望将内需产业推向海外市场。

“便利店”在中国属于“舶来品”,以前中国的便利店是街头一个个“小卖部”。日本的便利店7-11进驻中国后,对这种连锁式的零售方式,中国消费者非常“受用”。和日本的上班族一样,中国很多年轻的上班族选择在7-11解决午饭。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称,2015年中国便利店销售总额有望从2010年的361亿元人民币增至636亿元人民币。

日本零售运营商看上中国市场

欧睿的零售业分析师藤越(音译)表示,国内外便利店运营商看准了中国市场的潜力,纷纷计划大规模扩张,未来两年内,中国的便利店数量将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

根据欧睿公司的数据,目前,中国的便利店行业中,有14%的市场份额来自海外运营商,其中日本的7-11、全家和罗森都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日本最大的便利店集团7-11目前在中国是最普遍的海外便利店,目前,中国已有1719家7-11门店,并且打算继续扩张。日本第二大便利店运营商罗森自然不甘心7-11在中国市场“独大”,该集团目前在中国仅有300家门店,并主要集中在上海,罗森集团计划未来五年将在华便利店数量增至1万家。

从300到1万的扩张计划看似有些异想天开,但罗森高级副总裁兼集团首席运营官Tetsuhito
Matsuyama却对此充满信心,他说:“在中国开1万家便利店算不了什么。”考虑到中国人口数量是日本的13倍,Matsuyama认为,在中国上海之外的其他大城市开设500家罗森门店不成问题,如果能够在20个城市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1万家门店的目标。

在日本规模更小一些的便利店运营商迷你岛也觊觎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该集团目前在中国仅有22家店铺,计划在2020年前将店铺数量增至5000家。

日本内需产业“内外逆转”

由于内需不振,包括零售、外卖在内的日本内需产业不得不图谋海外发展,“内外逆转”的现象在日本逐渐增多,亚洲以及新兴市场成为这些产业的主要扩展方向。

据日本媒体报道,2011年度,日本五大便利店集团海外店铺数已是日本国内数量的1.5倍,其中,已进军海外市场的四家日本便利店7-11、罗森
、全家和迷你岛在海外的店铺净增长2500家。

不仅日本便利店希望进军海外,日本著名休闲服品牌优衣库也表示了希望在明年8月份前在海外新开108家店铺的“雄心”,优衣库柳井正会长兼社长表示:“为了成为世界第一的休闲服饰品牌,我们必须进入迅速成长的亚洲市场。”

日本零售及外卖产业由内转向外的目的地主要是亚太地区,亚洲中产阶层的不断扩大,为日本的零售业带来了潜在商机。同时,日本的饮食和时尚都在亚洲具有很高的人气,很多亚洲国家的年轻人希望藉由饮食增加对日本的了解。这一点也是吸引日本内需产业“走出去”的动力。

日式便利店在中国面临两大阻力

日本在中国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便利店文化,中国大部分本土便利店却服务落后,缺乏丰富的产品种类。但是,日式便利店在中国的扩张也不是畅通无阻的。据英国《金融时报》分析,客服水平下降以及中国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是日式便利店在中国的两大阻力。

在日本的便利店中,店员对所有顾客的态度都是饱含热情的,服务也是非常细致入微的,但中国的店员并不习惯友好对待顾客,日式便利店的管理人员表示:“中国的销售人员甚至会把零钱直接扔给顾客。”这样的行为在日本是绝对不允许的,日本的店员会把零钱放在小票上,亲手交到客人手中。

另一方面,中国部分消费者还是遵从“价格至上”的原则进行消费,相比较于日本便利店的零售价格,一些中国本土便利店、超市的价格更加低廉,能够吸引更多中国消费者。7-11驻上海的一位管理人士告诉《金融时报》:“部分中国的消费者很在乎价格,他们为了买一瓶水宁愿在超市排半个小时的队,也不愿去附近的便利店。”不过该人士也表示,随着中国消费者的收入不断增加,“便利性”即将成为市场上的有利竞争条件。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7/137973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