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名校志向塾讲师魏巍
人物简介:魏巍,中国甘肃兰州人。2004年考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专业。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就职于北京某战略咨询公司。2010年申请东京大学的研究生来日留学。现在为东大情报理工学研究科大学院一年级生、名校志向塾讲师。
魏巍不是北京人,但说起话来北京口音非常浓,魏巍连上学带工作,前后在北京七年。他在大学学的是电子信息,找工作时选中一个战略咨询公司。他说:“因为我对自己的专业不大满意,上到四年级,就不想在电子信息这个专业里发展了。当时对经济非常感兴趣,也结交了不少学经济的朋友,还带过经济学专业大三学弟们的社会实践。当时就有转到经济专业的想法,还参加了经济学研究生考试,不过很遗憾,落榜了。也许是机缘巧合,经过一个朋友的介绍,我进了一家战略咨询公司工作。”
起先魏巍做的是分析员。这是一个行业术语,主要是进行后台的工作。比如说收集客户所在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情报,预测这个行业在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为直接面对客户的前台工作人员提供支援。随着经验增长,魏巍从后台调到前台,主要负责和客户的沟通,之后,魏巍还带着几个新人成立了一个小组,又做管理又面对客户。
魏巍工作了两年多,是什么让他放弃工作来日本留学呢?魏巍回忆道:“还是和我们的工作内容有些关系,在工作当中我们接触的都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因为我们要根据管理人员的思想来为公司制订战略计划。在接触他们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公司发展,一段留学的经历、一张海外名校的文凭非常必要。久而久之,我萌生了再去读书的念头。当时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去海外留学,另一个是再工作一段时间,在中国国内读MBA。很巧,我的亲戚正在办海外留学手续,我陪她去咨询。中介说我的条件很好,很有希望申请到东京大学的研究生。我当时觉得,如果能直接去东大这样的世界名校读书,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就抱着尝试的态度申请了,没想到成功了,就来日本留学了。”
他2010年4 月来东京大学读研究生,在东大研究生阶段魏巍主要做三件事:(1)参与研究室里的一些研究;(2)熟悉研究室里的各个研究课题,为考上院生之后的学习选一个研究方向;(3)准备8月份的大学院考试——这是最主要的任务。
他在研究室里一直准备8月份的大学院入试,一开始他以为考试会很难,研究室给指定的指导员是个韩国人,对方告诉魏巍考试非常难,他复习了很长时间,考了两次才过。这让魏巍很紧张,但是复习了一两个月之后,魏巍觉得已经复习完了,题目也都会做了。剩下的两个月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捧着书本觉得没有什么可以看的,放下书又想起指导员的话,所以那段时间比较纠结。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考试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难,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复习足够了。
毕竟魏巍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学的毕业生,学习能力自然不在话下。考试首先涉及英语,需要托福成绩或者参加东大内部的模拟托福考试。其次是数学,涉及高等代数的几个方面,比如矩阵和行列、微积分、概率和级数等等。最后就是电子电路分析、计算机原理等专业知识,从六道题里选三道做。对魏巍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数学,毕业之后工作了两年,数学放得太久,再拿起来是需要花时间的,英语和专业知识都不太难。
进入大学院后,首先要修学分,第一学年有8个必修单位。此外就是熟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基础知识。魏巍研究的是无线能量传输,这是一个很新的课题,能找到的文献很少,所以更要细心搜索。
魏巍上了中国和日本两所最好的大学,比较清华大学和东京大学,二者在学习气氛、人际关系、研究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呢?
魏巍说:“个人觉得在学习气氛上两个学校不相上下,学生都很优秀,也都很好学,只是体现方式不同。中国的大学是集中住宿制,所以学习气氛体现在下课了大家要抢地方上晚自习,在宿舍里完成作业等。但日本的大学是走读制,上完课后学生们都走光了,想找个教室看书都很困难。所以日本的大学的学习气氛在上自习、写作业方面是体现不出来的,但在研究室里的日本学生都是非常刻苦、非常认真的。从研究内容上来说,日本学生在学部阶段比中国学生接触了更多的高等试验,在某方面比中国学生强,所以日本学生进入研究室之后可以立即进行一些高端的研究,中国学生在这方面要差一些,可以说,在很多高端试验上东大是比清华强的。从人际关系上说,中国国内大学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宿舍生活。大家吃住在一起四年,关系都很铁,很多都是一生的好朋友。这一点日本的大学就不行了,虽然表面上大家关系都不错,但很少有像在中国的大学宿舍里那样的好朋友。”
在名校志向塾当讲师,算是魏巍在日本的第一份工作。魏巍打算在大学院继续读博士,当然,不一定会在日本,也考虑去美国念博士。完成博士学业后就职,希望进入诸如谷歌、微软、苹果之类的专业对口公司。不过他并不想再从事研究工作,他说,自己并不是一个能专心搞研究的人,比较喜欢和人交流,所以想尽量往管理职上转。魏巍对自己有个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他说:没有考虑过创业,他说自己是一个风险规避型的人,还是想尽可能在一家企业内部当一名管理人员,而不是自己做老板。
放弃了中国的很好的工作来日本留学,有没有后悔过呢?魏巍这样回答:“说实话,后悔的念头曾经在某个瞬间闪过。因为在我离开公司之后,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以及比我稍晚一点进公司的同事,都先后被客户的公司挖走,薪水和工作都很不错。而我出国留学还要花家里的钱,这一进一出的比较曾经让我生出过后悔的念头。但是再仔细想想,我选择的是对自己的投资,道路不同而已,没什么可后悔的,人生就是应该多见识一下。”
对于即将来日本、希望考最好的大学的留学生后辈们,魏巍提出建议:“想说的话其实有很多,首先要说的就是,留学是人生的大事,走了这一步,今后的人生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首先希望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要慎重。其次,选择了留学之后,就要明确自己的目的,要给自己一个目标,并且为之努力。最后,希望大家能做到心态平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最好的大学,不要因为自己没有考上东大就觉得自己的留学是失败的,留学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自我,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名校志向塾供稿)
人物简介:魏巍,中国甘肃兰州人。2004年考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专业。2008年大学毕业之后就职于北京某战略咨询公司。2010年申请东京大学的研究生来日留学。现在为东大情报理工学研究科大学院一年级生、名校志向塾讲师。
魏巍不是北京人,但说起话来北京口音非常浓,魏巍连上学带工作,前后在北京七年。他在大学学的是电子信息,找工作时选中一个战略咨询公司。他说:“因为我对自己的专业不大满意,上到四年级,就不想在电子信息这个专业里发展了。当时对经济非常感兴趣,也结交了不少学经济的朋友,还带过经济学专业大三学弟们的社会实践。当时就有转到经济专业的想法,还参加了经济学研究生考试,不过很遗憾,落榜了。也许是机缘巧合,经过一个朋友的介绍,我进了一家战略咨询公司工作。”
起先魏巍做的是分析员。这是一个行业术语,主要是进行后台的工作。比如说收集客户所在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情报,预测这个行业在今后几年的发展趋势,为直接面对客户的前台工作人员提供支援。随着经验增长,魏巍从后台调到前台,主要负责和客户的沟通,之后,魏巍还带着几个新人成立了一个小组,又做管理又面对客户。
魏巍工作了两年多,是什么让他放弃工作来日本留学呢?魏巍回忆道:“还是和我们的工作内容有些关系,在工作当中我们接触的都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因为我们要根据管理人员的思想来为公司制订战略计划。在接触他们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公司发展,一段留学的经历、一张海外名校的文凭非常必要。久而久之,我萌生了再去读书的念头。当时有两个想法,一个是去海外留学,另一个是再工作一段时间,在中国国内读MBA。很巧,我的亲戚正在办海外留学手续,我陪她去咨询。中介说我的条件很好,很有希望申请到东京大学的研究生。我当时觉得,如果能直接去东大这样的世界名校读书,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就抱着尝试的态度申请了,没想到成功了,就来日本留学了。”
他2010年4 月来东京大学读研究生,在东大研究生阶段魏巍主要做三件事:(1)参与研究室里的一些研究;(2)熟悉研究室里的各个研究课题,为考上院生之后的学习选一个研究方向;(3)准备8月份的大学院考试——这是最主要的任务。
他在研究室里一直准备8月份的大学院入试,一开始他以为考试会很难,研究室给指定的指导员是个韩国人,对方告诉魏巍考试非常难,他复习了很长时间,考了两次才过。这让魏巍很紧张,但是复习了一两个月之后,魏巍觉得已经复习完了,题目也都会做了。剩下的两个月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捧着书本觉得没有什么可以看的,放下书又想起指导员的话,所以那段时间比较纠结。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考试并没有想像的那么难,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复习足够了。
毕竟魏巍是中国最优秀的大学的毕业生,学习能力自然不在话下。考试首先涉及英语,需要托福成绩或者参加东大内部的模拟托福考试。其次是数学,涉及高等代数的几个方面,比如矩阵和行列、微积分、概率和级数等等。最后就是电子电路分析、计算机原理等专业知识,从六道题里选三道做。对魏巍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数学,毕业之后工作了两年,数学放得太久,再拿起来是需要花时间的,英语和专业知识都不太难。
进入大学院后,首先要修学分,第一学年有8个必修单位。此外就是熟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基础知识。魏巍研究的是无线能量传输,这是一个很新的课题,能找到的文献很少,所以更要细心搜索。
魏巍上了中国和日本两所最好的大学,比较清华大学和东京大学,二者在学习气氛、人际关系、研究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呢?
魏巍说:“个人觉得在学习气氛上两个学校不相上下,学生都很优秀,也都很好学,只是体现方式不同。中国的大学是集中住宿制,所以学习气氛体现在下课了大家要抢地方上晚自习,在宿舍里完成作业等。但日本的大学是走读制,上完课后学生们都走光了,想找个教室看书都很困难。所以日本的大学的学习气氛在上自习、写作业方面是体现不出来的,但在研究室里的日本学生都是非常刻苦、非常认真的。从研究内容上来说,日本学生在学部阶段比中国学生接触了更多的高等试验,在某方面比中国学生强,所以日本学生进入研究室之后可以立即进行一些高端的研究,中国学生在这方面要差一些,可以说,在很多高端试验上东大是比清华强的。从人际关系上说,中国国内大学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宿舍生活。大家吃住在一起四年,关系都很铁,很多都是一生的好朋友。这一点日本的大学就不行了,虽然表面上大家关系都不错,但很少有像在中国的大学宿舍里那样的好朋友。”
在名校志向塾当讲师,算是魏巍在日本的第一份工作。魏巍打算在大学院继续读博士,当然,不一定会在日本,也考虑去美国念博士。完成博士学业后就职,希望进入诸如谷歌、微软、苹果之类的专业对口公司。不过他并不想再从事研究工作,他说,自己并不是一个能专心搞研究的人,比较喜欢和人交流,所以想尽量往管理职上转。魏巍对自己有个明确的定位和目标,他说:没有考虑过创业,他说自己是一个风险规避型的人,还是想尽可能在一家企业内部当一名管理人员,而不是自己做老板。
放弃了中国的很好的工作来日本留学,有没有后悔过呢?魏巍这样回答:“说实话,后悔的念头曾经在某个瞬间闪过。因为在我离开公司之后,和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以及比我稍晚一点进公司的同事,都先后被客户的公司挖走,薪水和工作都很不错。而我出国留学还要花家里的钱,这一进一出的比较曾经让我生出过后悔的念头。但是再仔细想想,我选择的是对自己的投资,道路不同而已,没什么可后悔的,人生就是应该多见识一下。”
对于即将来日本、希望考最好的大学的留学生后辈们,魏巍提出建议:“想说的话其实有很多,首先要说的就是,留学是人生的大事,走了这一步,今后的人生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首先希望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要慎重。其次,选择了留学之后,就要明确自己的目的,要给自己一个目标,并且为之努力。最后,希望大家能做到心态平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进最好的大学,不要因为自己没有考上东大就觉得自己的留学是失败的,留学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自我,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名校志向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