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料供应短缺、燃料价格下调导致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火电新增规模下降、其中南方四省(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和华中地区的湖南等省市来水偏枯和电源和电网建设不协调等因素,将严重冲击今年冬季和明年春季的电力供应,预计全国最大电力缺口将达3000到4000万千瓦。
中国国家电监会新闻发言人谭荣尧日前在“开展居民用电服务质量监管专项行动”启动会上表示,今冬明春,用电形势严峻。
国家电监会主席吴新雄也透露,今年以来,中国部分地区在迎峰度夏时段出现了较严重的电力短缺局面,国家电网区域最大缺口为1633万千瓦,南方电网区域为1479万千瓦。
而截至目前,中国电力供应紧张的态势仍在延续。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预计,今年全年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在4700小时左右,比上年提高50小时左右;火电设备利用小时在5250小时左右,比上年提高200小时左右。
可以预见,今冬明春,中国电力行业的经营压力继续加大,生产、建设、投资的外部经营环境更不容乐观。中新社报道,为了中国电力的持续稳定供应,中电联有关专家建议:首先,加大电价等市场经济调节手段,通过加大电价等市场经济调节手段,抑制不合理的电力消费,加快调整经济结构。
此外,要解决电力供需矛盾,从供应侧来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在电煤协调保障上下功夫。一是加大电煤协调力度,严控电煤合同价格,防止哄抬煤价;其次是要重点解决煤炭紧张、供需缺口较大地区的电煤协调问题,保证电煤按市场需求合理流动;三是加快释放煤炭产能,努力保障供给;四是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变相降低煤炭到场价格。
同时,要继续完善煤电联动机制。专家认为,近年来,“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性矛盾非常突出,今年4、6月份国家发改委对部分省份上网和销售电价进行了调整,但电价缺口仍较大,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已严重影响行业生产和发展。目前在电价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竞争性电力市场尚未建立的条件下,煤电联动机制仍是解决煤电矛盾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