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185天、给观众带来感动和希望的爱知世博会,在9月25日落下了帷幕。作为21世纪第一个综合性世界博览会,爱知世博会以具有前瞻性和普遍性的自然睿智主题,展示人与自然相协调的高新技术,融汇特色纷呈的多元文化理念,吸引了2200万观众入场观摩。世博会开馆整整半年,创出了1.28兆日元的经济效果,不仅激活了地域经济,更成功实现了黑字运营。爱知世博会一改世博会入不敷出、缺乏魅力而渐走下坡路的尴尬窘境,完成了对世博会历史的中兴之举,不仅有力地体现了日本的国力,提升了日本的形象,更为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制造了一个日趋热烈的话题,预置了一个高层次高水平的参照平台。
大幕落下了,狂欢结束了。当爱知世博会走出现在进行时,蓦然成为一个反思和总结的对象时,她的经验和教训才可能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一切,对于中国,尤其是2010年世博会举办地上海来说,备显重要。
日本在1970年首次举办大阪世博会,提出“人类的进步与调和”为主题。当时,以日本为首的与会各国热衷于展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发展成果,充满了进步的自信和发展的豪情;而相隔35年的爱知世博会,日本则提出了“自然的睿智”为主题,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美丽的自然环境为目标,显示出沉静的心态和成熟的思考。两届世博会主题不同,反映着不同发展阶段的认识差异和心态落差。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在历时性的纵向坐标上,中国正处于豪气冲天的高速发展时代,有类于1970年代的日本;但在共时性的横向坐标上,人类毕竟已进入到了信息化的后工业化时代,守护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建设生态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共识,中国概莫能外。为此,上海世博会尽管已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化发展主题,但在具体的展示和运作中,如何表现发展与共生、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和谐统一,显然还有很多值得用功之处。
爱知世博会基于现实考虑,原定吸引观众人数1500万,不在规模上贪大求全,而是强调展馆的文化代表性、展示品的技术含金量、会场本身的自然亲和力,以及属于软件层面的运营系统和服务特色。总之,爱知世博会是一届有特色富内涵的世博会,其接近2200万的最终入场人数,并非预先规划的产物,而是真实体现爱知世博会别具吸引力的一个清晰的数字成果。
上海世博会有13亿中国人为后盾,客人动员当然不成问题。因此,特别需要警戒某种贪大求全,只强调建设规模和硬件设施,而忽略质量和内涵的倾向。上海世博会需要学习爱知世博会以地域为中心、以世博会为立足点的平稳心态,不必期望靠一届世博会来改变上海,甚至改变中国。世博会只是中国社会发展成果的自然体现,尚不足以成为牵引性动力。
爱知世博会收获了不小的经济效果,也促进了多民族多文化相互融合,但日本政府欲藉世博会而展开“世博外交”,却成果付阙,没有多少可观的实绩。所谓“世博外交”的内涵,举其要者,一是欲在开幕式或闭幕式上邀请中国最高领导层访日,以此来改善日中冷却的政治关系;二是广邀四方宾客和各国首脑访日参观世博会,为日本争取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会加紧热身,联络感情。如今世博会闭幕了,但中国方面始终没有接过日方??出的绣球,中日关系依旧“政冷经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的峰会上,日本的“争常”努力也没能如愿以偿。事实表明,世博会是人类科技和文化的盛会,本身承载不了过多的政治涵义。任何欲把世博会变成外交和政治舞台的做法,都是无为而徒劳的。世博会需要的,是纯粹性和建设性。
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已在爱知世博会的闭幕式上接下了国际展览局的大旗,这意味着庄重的承诺开始付诸行动,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式起步。因为有爱知的成功在先、珠玉在前,上海才更感到了责任感和挑战心。要办一届足以在历史上留名的世博会,一切从现在开始,一切从细节入手。
爱知珠玉在前 上海挑战于后
日期:
05年10月1期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42/13713
Copyright© 中文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