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记住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中国抗战历史出现记忆危机
日期: 2011/09/17 12:04 评分: 1.00/1
  追寻抗战的国家记忆

  只有经常回顾历史经验教训,才能激发和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

  9月3日,北京西南郊卢沟桥上的501只石狮,静默地在阳光的照耀下,似乎在回忆着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一幕——

  1937年7月7日,北平(今北京)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夜间,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
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进行了顽强抵抗。

  如果说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开始,那么“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则是日本武装侵华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14年伟大抗日战争的起点。

  1931年9月18日晚,随着沈阳北郊柳条湖传出爆破南满铁道的一声巨响,夜幕下日本关东军由重炮掩护倾巢而出,突然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东北全部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从“九一八”事变到“对日寇最后一战”的1945年,在这场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中,中国人民牺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如今,抗日战争已渐行渐远,让国人牢记国耻,尤其让年轻一代记住这段血雨腥风的历史,并非是为延续仇恨,而是为凝集国民力量,激发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防止历史悲剧重演。

  还原抗战的历史起点

  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纪念日,9月18日是“九一八”事变80周年纪念日。连日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多个抗战遗址和事件发生地,追寻那些已经模糊或正在模糊的历史记忆。

  长期对“九一八”事变进行深入研究的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教授认为,全国抗战的第一枪,是在沈阳率先打响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14年伟大抗日战争的起点。

  “现在很多中国人只知道8年抗战,不知道抗战14年。”本刊记者采访中接触到的一位东北抗联老战士也认为,“由于我们长期宣传的大都是8年抗战,东北抗日联军14年抗战史,逐渐被历史淹没了。”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几个月内,就把东三省占领了。”

  《论联合政府》还指出:“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但是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曾经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可以看出,毛泽东不但充分地肯定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功绩,而且指出了从“九一八”事变就开始了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最先沦陷的东北三省,更能感受那场战争所带来的巨大创痛。

  9月5日,本刊记者在辽宁省实地采访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位于沈阳东北部,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长大铁路,博物馆主体本身就是一座历史纪念建筑物,以残历碑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据了解,该馆是国内最大的“九一八”事变主题博物馆。从今年8月中旬闭馆,投资近千万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定于9月18日全面开放。

  “博物馆现在面积达12000平方米,自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参观人数从原来每年10万左右,已升至每年70万至80万。”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研究员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介绍。

  “物证的收集,是立馆之本。由此博物馆每年都投入几十万进行物证收集。主要来源包括民间捐赠和公开有偿征集两部分。”井晓光说。

  他介绍,升级改造后的展出对多个场景进行艺术再深加工,增加了电子地图、高清电视等展示手段,在内容上还增加了德、日、意法西斯政权的形成背景及当时的世界形势,将充分提升“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国际性内涵,说明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早发动者。

  “每年9月18日这天,都要开展系列纪念活动。”井晓光说,“与往年相比,今年有三个变化:第一,规模更大,参加人员更多,不仅辽宁省本省开展纪念活动,吉林、黑龙江两省也将参与。第二,已历十年的撞钟鸣警仪式时间有所调整。往年鸣警撞钟是晚上九点十八分,今年改为上午九点十八分。第三,内容增加,形式更生动。”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5/136591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