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名: 密码: 忘密码了
    设为主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辛亥革命在日本
日期: 11年08月4期
■ 陈福坡

 

值此辛亥革命百周年之际,慎重追溯,承先启后,回顾我国自黄帝制历迄今已4708年,也就是公元2011年前2697年间,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到孔子,一贯相传的中华文化道统。自始治国之道,是以英雄争霸、帝制立国,都希望为民解苦,建政王道,都想解决民困,但一直都是以一个朝代更替另一个朝代而告终,经历5000年,未能解除人民之穷困与愚昧,荒废了文化改革与经济发展这两大问题,所以中国始终困在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当中,闭门守旧,不求改革,尤其晚清时代腐败无能,带来中英鸦片战争失败,遭到西方侵凌,不平等条约连锁,这才激起爱国志士孙中山之于1894年向李鸿章提出陈情上书说:欧洲富强之本,不仅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乃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其上书当时未得李鸿章接受,因之他到美国檀香山,以海外华侨为基干,成立了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矢志发动民主革命,推翻满清专制王朝,谋求中国的民主独立统一,振兴中华。他的思想集古今中外学说之精华,是中华民族尊严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之灵魂。他是先知先觉的伟大革命导师,他的革命理想与爱国精神,实现在知难行易的哲学、革心观念、以民为本振兴中华、统一中国的伟大理想之中。

1894年12月他由檀香山经日返港,到港后策划发动在广州首次造反起义,结果失败后偕陈少白、郑士良三人逃到日本,引起日本朝野正视,日本报纸称他们为革命党。他们继之以日本为基地,奔走世界各地,计划策动第二次惠州起义,结果又遭失败。

1905年7月19日,他由欧洲回到日本,在横昹海港,受到中国留日学生百余人迎接,颇受欢迎。承日本友人宫崎寅藏、末永节二人的介绍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会合,共商团结救国之计,并于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赤阪灵南阪(阪本金弥宅)集合兴中会代表孙文、汪兆铭、戴季陶;华兴会代表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光复会代表章炳麟、吴敬恒、蔡元培;日知会代表曹埃布尔、吕大森、张难先等数百人出席。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中国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统制宗旨,并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为辛亥革命成功奠定了宏基。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自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8月20日在东京成立后,从1906年起,同盟会发动了8次武装起义,其中较大的是1906年萍浏醒起义、1907-1908年孙中山先生在华南领导的潮州黄岗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之役和云南河口之役。1907年光复会领导人徐锡麟与秋瑾约定,同时在安庆和绍兴发动起义,因形势危机提前起义失败而遇害。1910年2月同盟会在广州策动新军起义,再次失败。一连之起义,相继失败,不少革命党人灰心气馁。孙中山热情地鼓励道:一败何足馁?吾曩之失败,凡为举世所弃,比之今日,其困难实百倍,今日吾辈虽穷,而革命风潮已盛,华侨之思想已开,这些武装起义的资金,都是来自华侨的资助,占起义经费百分之八十。从今而后,只虑吾人之无计划,无勇气耳。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集各省革命骨干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再次悲壮地失败,而1911年10月10日武昌一役全国响应,推翻了满清专制王朝。中国第一个政党,中国同盟会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同盟会的诞生地为日本东京,在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同盟会,更不能忽视它与日本东京的密切关系。辛亥革命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百千万劫难遭遇。辛亥百年,稀世难逢,殊盛无比。百年沧桑,不堪回首,昂首看前程,下一个百年中国一定富强,中国也一定会统一,中国一定会成为亚太世纪的主导,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对得起烈士先贤以及孙中山先生在天之英灵。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由于1911年10月武昌之役一举成功,他由美洲回国,成立了中华民国,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后因北方军阀不合作,将临时大总统职务让与袁世凯,又因袁背叛弃义,想复辟称帝,故孙中山又于1913年再发起二次护法革命,以中华革命党身份在日策划中国铁路建设,筹划成立军官学校,组织北阀军北阀,以铲除袁世凯。为团结北方军阀势力,又于1924年11月下旬经日赴北京,所搭商船驶进日本神户,应日本兵库县商工会议所之邀请,于1924年11月24日在神户高等女子学校对日本工商各界社团举会讲演大亚细亚主义,发表中国统一中日合作之大义。他在答记者问时指出:中国能统一,便是全民的幸福,如果不能统一,全民就要受苦。他对日本友人演讲说:中日两大民族要团结对外,深深希望。日本人要作东方王道的干城,不要做西方霸道的鹰犬,1924年11月底他到北京,因病住北京协和医院疗养。至翌年1925年3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举国悲伤。他临终时说:和平、奋斗、救中国,他的遗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他以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冈,暨第一次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为遗嘱与世长辞。但他的后继者,对他的遗嘱、主义、主张、并未能即时推行,并履遭外力纠缠,而日本军国主义者更于1931年9月18日在东北辽宁发动柳条湖事件,又于1937年7月7日在河北省爆发芦沟桥事件,并发展到中日战争,中国由于日本侵略进入全面对日抗战时代,内忧外患直到1945年8月8日,日本全国崩溃战败投降。在中国尚未得到安定之时,又发生国共内战,国民党军于1948年败走台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因而形成海峡两岸对峙,分治局面迄今60余载。

两岸的对峙分治,是因国共内战造成,是时代的悲剧,关键在制度而非主权,是政治对立而非国土分裂,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思想,将来可以用为统一中国的政治基础。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台湾解严,均已三十多年,中国经济顺势发展,国力日增,已走向崛起。台湾的未来走向决定于国宪认同与两岸关系及经济发展,而且三者互有连动的效应,其中的两岸关系又是枢纽的地位,也就是说:台湾的国宪认同体系与经济发展模式因应两岸关系走向,和则顺势,否则逆势,也就是逆时代潮流而动。孙中山先生说: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过去二十年李登辉、陈水扁搞戒急用忍有效开放、积极管理,反对两岸三通直航,其结果是两岸交恶、社会撕裂、台美反目、烽火外交、经济低迷震荡,流失了亚太营运中心的契机。此一因果关系是错乱的国政认同,搞坏了两岸关系,也搞砸了经济发展。李登辉、陈水扁在两岸关系上的错误与失败,映现在马英九2008年高票当选之中,因他的国宪认同、两岸关系、经济发展三合一的政策,赢得民心,而两岸政策,始终是马英九受民意支持的最高项目。

孙中山先生的爱国革命和平思想,源自中国传统的王道文化,以人为本的主张不仅谋求中国和平和谐,而且还要追求亚洲及世界全人类的永久和平。他的振兴中华、统一中国的理想,确能减少与沟通民族与两岸间的摩擦,趋向和平发展,并能逐渐化解恩怨,促进和平发展,渐渐走向和谐与和平统一的大时代。

如今两岸关系所存在著各种因素,如大陆因素、台湾因素、国际因素、华侨因素,但两岸经济框架业已确立,人民往来日渐频繁,已经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能倒退的关系。只要互相尊重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团结海外华侨,加强两岸关系,在中国崛起的潮流中化解国际因素,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促进中国统一的大业,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实现。

 
https://www.chubun.com/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c1/136254
会社概要 | 广告募集 | 人员募集 | 隐私保护 |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03 - 2020中文产业株式会社 版权所有